刘备死后蜀汉风雨飘摇,诸葛亮是如何三管齐下力挽狂澜的?

未鸣读史


大家好,我是“翻皇帝棺材盖”一个喜欢历史的理工生,大家如果喜欢我的回答别忘了点击关注哦。

正如题主所言,刘备死后蜀汉实力大减国力亏损严重,诸葛亮又是采取何种措施让蜀汉政权起死回生并在短时间内又形成了北伐之力的呢?下面就带大家来扒一扒。(参考文献《三国志》)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么当时独揽大权大权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做的呢?《三国志》记载:

《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尽忠尽职的必赏,犯法怠慢的必罚,使得蜀高官场清平,政通人和。

在汉中休士劝农,因地制宜地发展,使汉中逐渐恢复生产,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三国志记载“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在全国各地兴修水利,例如著名的“山河堰”水利工程,防水患,溉良田,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良田,使得粮食生产进一步提高,国力逐渐恢复。

总结起来就是劝农时,拓农田、修水利、促生产。可谓治国能人。


海马历史


刘备称帝后,名义上是为了关羽报仇,其实是为了夺回荆州,不顾大多数人的反对,亲领大军进攻东吴,发动了著名的夷陵之战。最后被东吴名将陆逊打败,蜀汉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导致国力孱弱,刘备自己也在一年后含恨而亡,蜀汉风雨飘摇。


那么,作为刘备的托孤重臣,诸葛亮是如何力挽狂澜的呢?

一:忍辱负重,政治层面重建孙刘联盟。

诸葛亮深知孙吴联盟的重要性,它是蜀汉的立国之本。所以虽然东吴首先背叛盟约,阴谋夺占了荆州,但是北方的曹魏政权虎视眈眈,始终是蜀汉的最大威胁。因此诸葛亮忍辱负重,力排众议派重臣出使东吴,孙权也乐见其成,于是双方重建了孙刘联盟。

二:养精蓄锐,军事上征服南蛮。

刘备举全国之力进行的夷陵之战是一场国运的大比拼,失败后蜀国的人才和精锐军队几乎损失殆尽。诸葛亮接管政权后手中已经无兵可调用。所以诸葛亮用各种政策和手段鼓励人民踊跃当兵,用了二年多的时间操练士兵,养精蓄锐。最后收复南中,渡过泸水,七擒孟获,南蛮归心。成功稳定了蜀国的大后方。

三:休养生息,经济上扶持农工商业,闭关息民。

农业上,诸葛亮鼓励农民开荒种植谷物,很快使蜀国仓廪丰盈,军粮充实;商业上,诸葛亮大力提倡发展蜀锦,蜀锦是蜀地特有的产业,历史悠久,价格昂贵仍然供不应求,诸葛亮专门设立“锦官”管理织锦产业,蜀锦为蜀国带来了滚滚财源,为后来的北伐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撑。


综上所述,面对夷陵之战后蜀国的千疮百孔,诸葛亮从政治军事和经济各方面三管齐下,忍辱负重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很快使蜀国恢复元气,国富民强。


未鸣读史


刘备死后,诸葛亮主内政,当时军队归李严管辖。实际上主要有,一是兴水利和农耕,二是安抚蜀中世家大族,稳定社会,三是对外继续联吴抗魏。但诸葛亮败笔也不少,一是刘禅即位后,诸葛亮仍大权独揽,导致君臣之间有一定的矛盾,这从诸葛亮死后刘禅的态度就可看出。二是未和主要将领魏延搞好关系,可能是性格上的原因,但诸葛亮是领导,不能容人是有责任的,相反重用不知兵的马谡,导致失街亭兵败。三是和李严的矛盾,李严是托孤大臣,代表了蜀中势力,不利于内部团结。最重要的一点,诸葛亮不注重人才梯队的培养,事必躬亲,军中凡打二十军棍以上就要亲自过问。所以,诸葛亮一死,蜀无人可用,灭亡就是必然的。


梁溪居士陆建荣


诸葛亮死后蜀汉还延续了二十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