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出“巫蠱之禍”的奸臣江充

漢武帝的幹部隊伍中奸的典型是江充。跟前面說的汲黯、張湯、公孫弘等朝廷大臣不一樣,江充是繡衣使者。繡衣使者是漢武帝鉗制群臣百姓的統治工具,類似明朝的錦衣衛、東廠員工,是隻對漢武帝個人負責的CIA。正是這個繡衣使者江充,搞出了漢武帝時代最大的一場內亂,把時任太子逼得起兵造反,跟自己老爸打起了駭人聽聞的內戰,史稱“巫蠱之禍”。

巫蠱是個由頭,矛盾的根源還是權力交接。“巫蠱之禍”那一年是公元前91年,漢武帝已經65歲了,執政了50年;時任太子劉據已經37歲了。這時候,武帝已經不寵幸他老媽和他了,而更喜歡王夫人和李姬及她們的兩個兒子。太子心裡有點擔憂廢立之事。但漢武帝何等聰明,給太子吃了定心丸,說別擔心。

再來說巫蠱,這神神叨叨的玩意兒就是埋個小人扎針,請巫婆神漢作法詛咒仇人,常見於宮廷內鬥影視劇。事實上,其源頭卻是公元前92年一件真實的刑事案件:一男子佩劍晃悠悠就闖進建章宮了,被漢武帝發現後逃走了,卻怎麼也抓不到。這時就封建迷信受害者懷疑是巫蠱搞來的“神兵天將”,只是沒有謀害成功,一時間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第一個倒黴蛋是丞相公孫賀。他審問案子抓到一個江洋大盜朱安世。這哥們誣陷公孫賀是未遂巫蠱的主謀,他和他的兒子、兒媳等等被誅滅。這樁沒頭腦的冤案也變成一種模式,無論官場民間,只要想搞死對方,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跟有司舉報對方搞巫蠱。更高級的玩法是事先埋好小玩偶,然後舉報是對方埋的,舉報後死無對證!所以,這個“封建迷信+搞死仇人”的做法,像“冰桶挑戰”一樣病毒式傳播,迅速演變成一場轟轟烈烈的社會運動,“自京師、三輔連及郡、國,坐而死者前後數萬人”。

繡衣使者江充跟太子和衛皇后有仇,具體怎麼結下的樑子,史書上沒說。但繡衣使者經常搞別人,跟什麼人有仇都正常。江充看到武帝很快要交棒給太子了,擔心太子即位後把自己幹掉,於是起了殺心。剛好,武帝任命他去查後宮的巫蠱問題。他就雞毛當令箭,對皇后、太子的住所“掘地縱橫”,讓“皇后、太子無施床處”,欺負人欺負得無以名狀。太子這一看,不妙啊,這是要搞死自己的節奏。

於是,太子想去跟當時在甘泉休假的武帝報告,但被江充攔住了。這時,太子的老師傅石德出了個餿主意,建議太子直接把江充殺了,然後跟武帝負荊請罪。太子無奈,照辦殺死了江充,派兵拱衛後宮,謠言四起。沒想到,經常打他小報告的小黃門提前去跟武帝告狀了,說“太子造反了!”

武帝開始還不相信,派使者去召見太子;但這使者官僚主義作風嚴重+膽小不敢進城,根本沒見著太子就回來報告說,“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 武帝被這兩個人一來一回給晃點了,基於錯誤情報發兵征討。於是,漢帝國打起了一場匪夷所思的內戰,看得我是目瞪口呆。

結局很清楚,太子兵敗逃亡,最後被人檢舉後自殺。以武帝之精明,居然被兩個小人物給晃點了,搞死了自己的太子。這事情的後果是漢帝國立了個未成年小皇帝,而且似乎變成了一種詛咒——之後的皇帝命都不長,要麼被權臣奪權,要麼被外戚奪權,要麼被宦官奪權,眼花繚亂得令人嘆息。

為啥武帝幹部隊伍中的奸邪小人特別多?總結出一個教訓,不一定對:武帝對群臣左右刻薄寡恩,不安排後路,那麼下屬肯定就會自己找平衡找保障,平時就是晃點武帝欺上瞞下,關鍵時刻就是搞死威脅自己的人,哪怕對方是太子。所以,領導還是多為下屬考慮,不能真把下屬當牲口使用,指不準哪天牲口急了也會咬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