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无败绩的孙传庭为什么最后会被李自成打的全军覆没?

初夏的彩虹


因为朝廷的折腾,说白了就是崇祯帝瞎搞造成的。



一是孙传庭自身的文人气质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孙传庭是一名儒将,出将入相都是可以的,在他的心中文死谏,武死战才是一个读书人为朝廷所做的最大贡献。因此孙传庭由于不像李自成那样,输了可以灰溜溜的夹着尾巴躲起来,无论在何种绝境的环境中他都必须做一个忠君爱国的气度和表率。所以,才会出现战死潼关那一幕。这里其实和曾国藩很像,曾国藩好几次被天平天国打败的时候都想着要自杀殉国,要不是旁边的人拦着也看不到南京城的攻陷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气质,输了就殉国了,对他们来说也算是报效国家了。

二是崇祯帝的瞎折腾。起先孙传庭在剿灭李自成起义军的时候,几乎就已经把李自成全部干掉了,只剩了十八骑逃到深山才得以存活。匪剿完了,崇祯帝当时对孙传庭自己训练出来的这支秦军不放心,要孙传庭解散这支部队。孙传庭苦苦请求保存这支军队,朝廷就是不允许。没办法就只能解散了。

等过两年李自成死灰复燃,起义军又起来的时候,朝廷再想到让孙传庭去训练一支军队去剿匪,哪有那么容易。好不容易召集一支新军。还没有训练和战斗力,又急急忙忙要他们去战场杀敌去。孙传庭知道这支部队战斗力不行,还需要训练,又是苦苦请求再等等,训练好了才能去剿匪。


崇祯不同意要求立即上战场,孙传庭也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去。然后就被李自成在潼关附近包围了全军覆没,一个都没跑了。然后孙传庭就战死了,再然后北京城也没了,崇祯也吊死煤山了,接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明就亡了!


山中茅店


孙传庭,明朝末年崇祯朝大将,由文到武,扛起大明破碎山河。孙传庭生于公元1593年,去世于公元1643年,享年五十一岁,字伯雅,又字白谷,为代州镇武卫人。

要说几无败绩的孙传庭为什么会输给李自成,罪魁祸首当属崇祯。孙传庭最开始是主持守卫京师的任务,孙传庭是主战派,做事犀利,但就是在这次,他跟主和派的奸臣杨嗣昌结下了仇怨,也为他日后被崇祯各种猜疑埋下了炸弹。

崇祯十二年,由于朝廷打算调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孙传庭上疏请见崇祯,而后由于杨嗣昌的阻拦未果,便告病休假,但杨嗣昌仍不放过孙传庭,在崇祯面前进谗言,崇祯便把孙传庭贬为平民,之后有将其关入囚牢。就在这期间,李自成在河南快速发展,朝廷已经无法控制住局面。

崇祯十五年,崇祯重新启用孙传庭,调他去陕西围剿李自成。在这期间,虽然自身损失惨重,但也消耗了李自成一部分实力,如柿园之役,虽然这次战役孙传庭战败,但初期也击溃了李自成的部队,后因后勤无法跟上而被李自成杀了个回马枪而战败。之后孙传庭回陕休整,实力有很大提高,并收回了洛阳、汝州等地,还差点生擒李自成,后又因后勤问题,孙传庭的不对军心有所动摇,便只好撤退补给。后又因陈永福私自撤退,导致李自成的部队反攻,孙传庭战败。

崇祯十六年,崇祯催促孙传庭早日出潼关迎战李自成,可孙传庭上疏“兵新募,不堪用”,而且兵部侍郎张凤翔也进言“进言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可崇祯心急不听劝,多次催促孙传庭出兵,最后孙传庭兵败汝州,十月,李自成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时年51岁,而崇祯认为他是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赠荫。汝州之战可以说是决定明王朝命运的一战,可崇祯不好好把握,葬送了大明王朝。

孙传庭在陕西期间,由于崇祯害怕孙传庭拥兵一方,给他的军饷是少之又少,而当地乡绅又极不配合孙传庭作战,于是孙传庭采取铁腕手段,从陕西的乡绅手中收缴了大笔钱财充当军饷,发展军力,而且还从乡绅手中夺回大片土地,所生产的粮食用作粮(“西安四卫,旧有屯军二万四千,田二万余顷,其后田归豪右,军尽虚籍。传庭厘得军万一千有奇,岁收屯课银十四万五千余两,米麦万三千五百余石”)。而乡绅因其利益受到损失,便买通朝廷官员在崇祯旁边进谗言,崇祯旁边又还有一个本就与孙传庭又仇怨的杨嗣昌,再加上崇祯疑心太重,导致孙传庭无法获得朝廷的补给,而古代打仗拼的就是后勤,至此,孙传庭战死于潼关。

传庭死而明亡矣


斧影烛声


1、孙传庭是大明对付农民军的一杆最硬的扛把子。他的能力无从质疑的。无论是高迎祥还是李自成,都被他给打残过,而张献忠要不是来了个诈降,估计也要被他灭掉。

2、但明朝末年,朝廷里边爱窝里斗,尽管孙传庭在前线打得漂亮,但遭不住朝堂上大臣们的臭嘴,有人嫉贤妒能,扇阴风点鬼火,就让崇祯把孙传庭下了大狱。

3、过了几年,李自成、张献忠再次死灰复燃,重新做大。无人可用的崇祯再次启用了孙传庭。不过,时过境迁,手头这支明军无法与当时同日而语,孙传庭先胜后败,最后退守潼关。

4、如果崇祯不插手,多管闲事,那么,孙传庭依仗着潼关,或许还能够反败为胜。但崇祯坚决要求孙传庭出战。结果,明知不敌的孙传庭大败,战死沙场。

5、崇祯看孙传庭真败了,而且死了,心知肚明这是他急于求成的错误。但是,死要面子的崇祯反倒说这是孙传庭的错,对他大加污蔑,一代战神没能死得其所。

6、归根结底,崇祯想要迅速消灭农民军的心思是好的,可是他的能力有限、魄力有限,让劣币驱除良币,这才导致了孙传庭的悲剧。


真观历史课


李自成输的起,孙传庭输不起,崇祯时期,由于土地兼并,官商勾结,底层和士族以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李自成水平不高,但是只要打土豪分田地,西北无数的流民饿殍带来了兵员源源不绝,孙传庭这边,牵扯的东西太多,朝廷又没钱,士兵本来也是穷苦百姓出身天然对于李自成有认同感,一旦战斗不力,分分钟投降,李自成后来一路打到北京,其实没打几仗,大部分都望风而降。


霹雳3586


孙传庭如果心中没有忠义之心,也就没有李自成什么事了,这个猛人自己在陕西募兵,自己组织生产,自备粮銄器械,事实上与军阀无异,可谁叫他忠于一个不值得的君王呢?谁让他运气不好呢(小冰河时期北方久未下雨,可他在撤退过程中恰好遇雨)。

明朝只需要中等智商的君王,用好这几个人中的一个,也不会亡国。

如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杨嗣昌。


大言身寸


战争的最终胜负在于后勤保障,孙传庭是个猛人,可惜后面的保障跟不上了。明王朝既要对付满清鞑子又要镇压农民起义,国库没钱就压榨老百姓,起义的力量就更强大了,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孙传庭再勇猛也对抗不了时代的大趋势。


法学历史学爱好者


李自成提出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政治口号,迎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得到底层大量老百姓的大力拥护,赢得了民心 ,而明朝当时土地兼并严重,政治腐败,皇帝昏庸,赏罚不明,课税繁多,加上天灾加剧了社会动荡,政府不得民心,所以孙传庭领导的军队战胜不了人民的军队


lu200211431


最先是北京城区发生瘟疫,所以明朝的军队很弱,而荔枝橙百万大军入关之后,也染上了瘟疫,所以被10多万的清兵打得节节败退,瞬间集团便瓦解了。而清兵多为骑兵,鼠疫是通过跳蚤传染,跳蚤很讨厌马的味道,所以清兵当时没怎么受鼠疫的影响。


小舒科技抢先知


兵力不足,军中又瘟疫横行,火器装备制造质量差,再加上崇帧催促出兵,准备不足,仓皇出战,结果导致被李自成优势兵力围困战败而亡。


平淡是真151500


孙传庭背后是回光返照的明王朝,李自成背后则是数不清的穷苦农民。举个例子,曾国藩、李鸿章打不过未完全腐化太平天国。小诸葛白崇禧哪挡得住解放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