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在我國抗日戰爭時期,有一所大學——西南聯大很出名,而當時另一所與它齊名的大學——西北聯大後來卻很少有人提及,似乎已經被遺忘。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軍隊佔領北平。9月10日,國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天津)遷往西安,組建西安臨時大學。隨後,這三所學校合計1400餘名學生和300餘名教職工,衝破日軍封鎖,從陸路、海路歷經艱難險阻,分批陸續到達西安。許多學生到西安後,缺衣少穿,政府給每個學生髮放一件大衣和一身制服。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11月學校開始上課。學校分散在西安三個地方,城隍廟后街4號為校本部及文理系,其餘各系分別在北大街通濟坊和西北大學舊址。教職工住宿自己解決,分別租住在居民家裡,有的住的地方離學校有十餘里路遠。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因為日本飛機轟炸臨潼,教育部遂於1938年3月又下令,學校遷往漢中。當時學校全體師生及家屬從西安乘坐悶罐車到達寶雞。

到達寶雞後,需要做好長途跋涉的準備。當時從寶雞到漢中沒有現代公路,1936年開始修築的寶漢公路僅僅修了漢中附近的一小段,其它都是土路。師生們主要是步行,很少能乘車。大隊人馬出行,沿路的住宿、吃飯都是問題。在出發前準備了大量乾糧,主食是鍋盔,準備了4300斤。副食是鹹菜,把好幾個醬貨店買空了還不夠。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全體師生組成一個大隊,下分四個中隊,以中隊為基本活動單位。路途艱難,山路難行。拉設備的馬車有許多坡度大的路段根本上不去。師生們風餐露宿,身體經受著極大考驗,有一名學生在路上病逝,有一位教師到達漢中後去世。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隊伍在1938年4月抵達漢中。剛剛到漢中,教育部下令學校改名為西北聯合大學(西北聯大),分為6個學院23個系。4月10日決定各學院駐地,5月2日正式開學。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校本部和文理學院在城固縣考試院,師範學院在城固縣文廟,工學院在城固縣南山古路壩天主教堂,法商學院在城固縣小西門外簡易師範,農學院在勉縣武侯祠,醫學院在漢中縣七里鎮文家廟村,後遷到南鄭縣黃家坡。當時有許多著名學者來到漢中,加入西北聯大為國家培養人才盡力。其中有黎錦熙、許壽裳、李達、許德珩、曹靖華、侯外廬等。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西北聯大剛剛成立一個月,又接到教育部指示,把學校分立成五個獨立學院,分別由教育部直接領導。這五個學院是: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農學院、西北工學院、西北醫學院。教育部分立學院的原因有各種猜測,一是因為西北聯大內部矛盾,二是防備共產黨滲透,三是為以後開發西北教育做準備。究竟哪一個準確,已經很難得出結論了。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在分立之前,西北聯大於1938年6月已經安排了1938年的秋季招生事宜。決定在武昌、長沙、成都、重慶等21個城市舉行招生考試,時間為1938年9月1日至4日。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當時政府對從戰區來上學的確實家庭困難的學生實行“貸金”辦法,每人每月可以領到8至10元生活費(每月分三次領取),等將來畢業後歸還國家。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教育部當年把西北聯大分立為六個學院,並都冠以“西北”,有分析認為,從1937年決定遷往西安時,教育部已經有了以後為大西北留下教育種子的想法。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當時,那麼多學生、教師擠到漢中這麼個小地方,校舍和住宿都是大問題。校舍的解決辦法就是找各地的公有房屋,比如學校、廟宇、教堂、祠堂等,而學生宿舍就很簡陋了,有的牆壁就是用竹片和泥巴建的,房頂漏雨,夜裡看星星。睡的是大通鋪,有的甚至睡在地上。

城固縣南山古路壩是工學院校址,它佔用的是一個天主教堂。這個教堂是意大利天主教會修建的,原來是漢中地區天主教的總教堂,房屋有500多間。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學生宿舍裡沒有桌凳,學生上自習必須到圖書館,每天學生為了早點進去,老早就等在圖書館門外。晚上,學生們點著油燈夜讀,夜間的點點燈光成了古路壩最美的景色。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雖然處在戰亂中,可是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在認真教書、學習,沒有人偷懶。教師中許多人後來成為國家兩院院士,學生們也多數成為國家有用之材。

1941年後,這六個學院陸續從漢中遷出,西北師範學院遷到蘭州成為西北師範大學(抗戰勝利後多數教師學生返回北京,成為北京師範大學)。西北工學院遷到咸陽,西北農學院遷到武功,西北大學和西北醫學院遷到西安。這些學校為以後大西北的高等教育留下了火種,這與教育部當初的設想是一致的。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

西北聯大這個名字正式存在的時間很短,但是人們習慣這樣稱呼這幾個學校在漢中的這一段時光,把它們總稱為“西北聯大”。可能是這個名稱存在時間短的原因,後來在幾十年的歲月中,很少有人提及。不過這段難忘的歷史卻能夠給予我們許多啟示和鼓舞,它讓我們知道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裡,曾經有那麼一批對祖國無比堅貞的知識分子,他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在默默奉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