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雙絕的風流才子唐伯虎,為何潦倒一生、清貧孤苦?

viki丶


古代文人,要麼求取功名富貴,踏入仕途為官,為皇帝所“御用” ; 要麼追求人格自由,出世為士,落魄於江湖。

唐伯虎生於明代成化卒於明代嘉靖年間,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是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其詩文,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其繪畫,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


唐伯虎號稱江南第一才子,詩畫天下雙絕,一生先科舉入仕求取功名,後出世落魄於江湖,放浪不羈,追求人格自由,可謂三起三落,遭遇坎坷。最終潦倒孤苦,貧病而死,終年僅五十四歲。



一、性格決定人生,清高狂放,恃才孤傲,但又不諳俗事的唐伯虎,坎坷一生,大起大落,中年冤獄之後,更是慘淡經營人生,前後三次娶妻,但平生與風流富貴無緣。



唐伯虎從小熟讀科舉經書,是當地有名的神童,十六歲時, 唐伯虎在當地秀才考試中考取第一名,一時名聲鵲起。三年後,年僅十九歲的唐伯虎,和當地的才女徐氏結成百年秦晉之好,兩人才子佳人,婚後琴瑟和諧相敬如賓。這是唐伯虎人生的第一段好日子,第一個人生高峰。但好景不長,六年後在唐伯虎二十五歲時,遭遇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打擊。這一年,唐伯虎的父母雙亡,緊接著嬌妻又難產而死,沒出生的孩子也沒有保往,他的妹妹也隨後病逝。眼看親人相繼離世,唐伯虎如雷擊頂。他的人生陷入了第一次谷底。

之後,唐伯虎再次奮起,潛心攻讀詩書,二十九歲時,唐伯虎全省鄉試中高中第一名“解元”,名震江南,才學驚動天下。盛名之下,他收穫了自己的第二份感情,應天府大家閨秀何氏成了唐伯虎第二任妻子。這也是他迎來的自己人生第二次高峰。

三十歲的唐伯虎,春風得意,躊躇滿志,進京參加會試,卻因為捲入“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一案,無端牽連,結果非但沒有金榜題名,反而被鋃鐺下獄。唐伯虎不但經受了獄中不堪回首的非人折磨,而且遭遇到當時巨大的輿論壓力。科考舞弊案腐的曝光,讓唐伯虎江南第一才子的聲名掃地,用他自己的話說: “扶案而思,仰天而嘆”。

待後來唐伯虎洗清冤屈出獄,他面前的世界,早已物是人非,不僅那些附庸風雅,昔日向唐解元求書索畫差點擠破頭的鐵桿唐粉權貴富商們,早已視他為陌路旁人,棄他如鄙履。而且,由於他仕途之路已被完全斷送,他慕虛榮貪名利的妻子何氏,也落石於井下,與他離婚,另附高枝而去。這是唐伯虎第二次陷入他人生的低谷。但是,就在他悲觀的近乎絕望之際,一個女人的出現讓他又眼前重現光明。這是個當時的奇女子,她的名字叫沈九娘,是一個頗有才情的青樓妓女。唐伯虎三十六歲時與第三任妻子沈九娘成婚,在沈九孃的苦心經營和家裡家外的操持忙碌下,唐伯虎方才得已把自己畢生才華,全力傾注入詩畫創作。沈九娘時常拿著唐伯虎畫的畫去市井集市售買,用來換取一家人的生活費用。“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唐伯虎與沈九娘夫唱婦隨,風雨同舟,以詩畫怡情,以賣文鬻畫為生。後來,他們還用賣字賣畫得來的微薄積蓄,在姑蘇城北一處風景優美的廢園舊址之上,蓋了幾間茅屋。這期間,沈九娘還為他生了一個寶貝女兒唐桃笙,一家人雖不富裕,但是生活平靜安逸。這算是唐伯虎的第三次人生高峰了。


然而,命運再一次地捉弄了這位在與它抗爭中,已經毫無還手之力的大才子,他的妻子沈九娘在三十七歲那年,因操勞過度而早早因病離開人世。唐伯虎一時悲痛欲絕,心如死灰。他在《揚州道上思念沈九娘》一詩中寫下“相思兩地望迢迢,清淚臨門落布袍”的詩句,表達他對沈九娘痛徹心扉的哀思。此後,唐伯虎再也沒有繼娶妻室,而是與女兒一起,繼續他清高孤傲,貧淡自持,“閒來寫幅丹青買,不使人間造孽錢”,自由自在,讀書賣畫為生的生活。

後來,在明正德年間,唐伯虎以其才名被明宗室寧王以重金徵聘為幕賓,結果唐伯虎發現,自己悄然間已身陷寧王謀反政治陰謀之中,無奈之下,他自毀名節,佯裝瘋癲,在大街上全身裸體狂奔,這才得脫身還家,唐伯慮幸而因此逃脫了殺身之禍。寧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後,唐伯虎思想徹底消沉,轉而信佛,自號“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並自治一方印章“逃禪仙吏”。

從寧王府回家後,此前多年積下的勞累病痛與各種精神打擊刺激,一齊發作,唐伯慮常年多病,甚至不能經常作畫以維持生活,加上沈九娘病故後,他自己又不會操持生計,晚年的他,生活十分艱難,甚至淪落到,常要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等人借錢度日的田地。這期間,當時的著名書法家王寵常來接濟他,並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兒為兒媳,這是讓唐寅晚年唯一慰藉快樂的事情。

明嘉靖二年,54歲的唐伯虎健康狀況變的極差,該年秋天,應友人邀請,他去東山王家,見到了蘇東坡真跡,其詞中有:“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二句,頓時觸景生情,悲傷不已。告辭回家後,唐伯虎從此臥床一病不起,不久結束了他淒涼的一生。

唐伯虎儘管才華出眾,是位天才的畫家,但天嫉英才,他一生磨難波折重重,造成他憤世嫉俗,狂放不羈,甚至待人傲倨的性格,加上他不會經營生計,在陷入人生低潮時唐伯虎也曾酗酒狎妓,玩世不恭,自暴自棄。但是,他一生始終與命運與世俗抗爭,不肯與惡俗同流合汙,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最終不容於當時社會,最後潦倒而死。他的悲劇,實際是古代那些有抱負不甘心淪落的讀書人共同的悲劇。

二、從當時的社會狀況分析,唐伯虎中年冤獄後,社會地位一落千丈,儘管號稱詩畫雙絕,但他畫作始終具有文人畫的特質,並不為當時社會市井階層所廣泛接受。他中年後職業書畫家的生涯,並沒有為他帶來穩定可觀的錢財,這也是讓他晚年陷入經濟困境的主要原因。


(明代春宮圖)

對於書畫,中國人從古至今,一直都有名人書畫與書畫名人兩說。唐寅中年冤獄之前,是名震江南的科舉士子唐解元,他的書畫屬於名人書畫的範疇,在社會上受到廣泛的關注與高度評價,追捧者如過江之鯽,有很高的市場價值 。其實,對於名人,書畫的品質不是主要的,不光是幾百年前的明代。就是在時代和政治文化已經有了不可同日而語,有巨大飛躍和進步的當代,我們不也能經常看到,藝術品拍賣會上,書畫品質極差的社會名人作品也能拍出天價,名人書畫的市場價值主要在於名人的溢出效應,而不是書畫的藝術價值。

科考冤案之前,身為江南第一才子的解元唐伯虎,狂放不羈,視金錢為糞土,甚至有時恃才踞傲,戲弄附庸風雅權貴富商,沒有斂財取富的意識。待唐伯虎中年冤獄後,名聲盡毀,社會地位與之前天壤之別,儘管作為一個職業書畫家,靠賣書畫為生,但在他的書畫作品裡面,仍然充滿了宋代以來,以抒寫個人胸懷情趣,以寫意為主旨的文人畫特質。不管是立意高遠的山水畫,還是病弱消瘦,面色愁戚的仕女畫,並不為當時社會市井民眾所廣泛接受。唐伯虎在中年以後,由於社會地位與個人聲譽一落千丈,儘管有縱橫海內的才氣學問,但他只是以一位書畫名人的身份存在。在明代,佔社統治地位的社會主流思想,是處處道德人品第一的儒家思想。那個時代,對書畫家本人身份德行與人品極為看重,講究人品即畫品,畫品即人品。唐伯虎冤獄坐牢,功名被革,後來為自救甚至大街裸身狂奔,在當時社會上,完全是一個與社會主流格格不入,離經叛道,狂妄悖逆的形象。所以,他中年冤獄後,身為職業書畫家,只能是當時維持生計而已, 經濟上收入並不穩定,賣文鬻畫,沒有為他帶來豐厚的經濟收入。為了得以溫飽生存,唐伯虎甚至去畫了許多春宮圖畫作,流傳後世。當然這個並不是他什麼個人的歷史汙點。

(明代春宮圖)


老盧讀史聊故事


事實上曾經的唐伯虎的確可以說是幸福的,但是現實卻是殘酷無比。在他25歲那年,父親去世,這只是他悲情一生的開始。接著親人一個個相繼離去,這給他帶來了沉痛的打擊,萎靡消極很久的他在朋友的鼓勵下他參加了鄉試,並以第一名的佳績成為解元。但在他春風得意之際命運給他開了一個玩笑,他被捲入科場案中,一副鐐銬就此帶上了,原本順利的仕途也被斷送了。在牢獄之災後,他刑滿釋放,但對於他來說這永遠都不能釋懷,所有的豪情壯志都被打擊的粉碎。

可是命運絲毫都不疼惜這個失意的才子,在經受一任妻子去世的沉痛打擊後,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二人女兒的出生為這個家庭帶來了一點希望,原本以為生活會慢慢好起來的,但沒想到第二任妻子因操勞過度又去世,這在唐伯虎滄桑的心又添了一道傷。


兩人妻子的去世使得他再也沒有再娶,一個人與女兒相伴生活,整日沉醉詩酒。雖然命運一再對他開玩笑,但他並沒有就此束手就擒,相反他縱情書畫,用自己作的書畫謀生。經歷人生磨難、飽受世態炎涼的他在嚐盡甘苦後,他將他所有的心思全放在書畫上,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些佳作。



在54歲時,唐伯虎終於走完了這一生,他再也不需要飽受打擊、人生失意、親人分別等所有的苦難了。這個才子終於得到了解放,為世人留下了那些驚豔的佳作以及一代才子悲情一生的故事。

可能誰都想不到就是這樣的一代才子,家境蕭條到連入土為安都是依靠朋友,可見他這一生活的有多清苦艱辛。人們都說唐伯虎多麼的多情,但瞭解他後才知道在他身負才名背後所有的心酸與悲苦。


紅樓尋夢


看完終於知道:曾經多次自殺的唐伯虎,真的沒有《唐伯虎點秋香》裡那樣灑脫。

瞭解唐伯虎的一生才明白,人生真的是靠機遇的。有才不一定就能一帆風順、飛黃騰達,它受到所處時代機會、政治策略、生活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就像某位知名人物說的“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唐伯虎老前輩沒有能站在風口。


唐寅,字伯虎,1470年出生於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是明朝中後期的著名畫家、詩人,與同為蘇州人的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徐霞客曾祖父)並稱“江南中四才子”。他的畫如今大多保存在臺北博物館和流落在世界各地,已成稀世珍品,價值連城。2013年,唐伯虎的《廬山觀瀑圖》曾以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億元)的天價成交。

然而,生活在明朝中後期的唐伯虎,可謂家世沒落、窮困潦倒,也是明朝官場強權暗鬥的犧牲品。他的一生經歷了“眾叛親離”、“考場舞弊”、“深陷囹圄”、“又入賊巢”的人生階段,最終憑藉自己的才智才算保得全身而退。


唐伯虎的父親是個酒館老闆,在他24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因病去世,之後兩年母親、妻子、兒子、妹妹也相繼去世,只留下他一個人,孤苦無依。

滿腹經綸的他在28歲就考得謝元,在29歲赴京趕考又碰到了科場舞弊案,可謂其人生又一重大轉折點。當年的出題官程敏政,科考試題極偏,僅有唐伯虎、徐經兩人順利完成了考試。考試完成以後,唐伯虎在酒館中就狂言,他這次考試必中會元。引得眾多考生妒忌,巧合的是,考榜發佈以後,他果然中得會元。所謂“禍從口出”也許就是從他這裡開始的。

最終,該次科考驚動當朝皇帝,將程敏政、徐經和唐伯虎打入大牢。徐經在獄中被嚴刑拷打,終於支撐不住,供出買通家僮洩題一事,並招認:“得到考題後也拿給唐伯虎看了。”後來,刑部、吏部會審,徐經又推翻此前的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詔“平反”,釋放程敏政和唐伯虎,並派唐伯虎去浙江做一個小官。唐伯虎引以為恥,沒有上任。

唐伯虎一生有三任妻子,第一任“徐氏”在其二十五歲時因病死亡。27歲時,娶得第二任妻子“何氏”,在其被誣陷科場舞弊以後,也離他而去。後來遇到青樓女子“九娘”靠其接濟勉強度日,唐伯虎點秋香中其出身青樓的段子也是由此而來。

在唐伯虎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朱宸濠(寧王)來到了他的身邊,邀請唐伯虎做師爺。 接到朱宸濠的邀請,唐伯虎一度十分高興,就算當不了官,給王爺當個師爺倒也不錯,而朱宸濠對他的禮遇也讓他感到自己終於找到了明主。在寧王身邊呆了一段時間,才發現寧王招攬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其聰明才智,意圖謀反。唐伯虎唯有多年裝瘋賣傻,騙的寧王才從王府逃離,此時他已經50多歲了。


據傳,在經歷不斷的人生挫折時,唐伯虎曾經多次自殺未遂,他自己用鐵釘插頂未死,自碎睪丸未死。1523年,因病離世,其晚年曾著有《伯虎自贊》:“我問你是誰?你原來是我。我不認識你,你卻要認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卻少得我。你我百年後,有你沒了我。”從中也能感受到他對其人生的唏噓和無奈。


七星熱點


幼時父母雙亡,接著姐姐也去世,只剩他一個人。弘治十一年( 1498),鄉試第一奪名,主考官梁儲觀其文彩不凡,推薦給大學士程敏政,也覺得此人不同凡響。不久,程敏政主持會試時,江陰有個富人叫徐經,賄賂了敏政的家童偷走了試題,事情敗露後,反咬一口彈劾了程敏政,唐寅受到牽連,被下詔入獄。之後唐寅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侮辱,回到故鄉後更加放蕩。

..寧王宸濠花重金聘用他,唐寅看出寧王有圖不軌之意。借飲酒任性之由,裝出一副醜相,令人噁心,寧王不能忍受,放他回去了。妻子知道後改了嫁,以賣畫為生計,他的詩文書畫所做才華橫溢。他的茅舍叫桃花塢,每天和客人朋友飲酒暢歡,直至晚年頹廢放縱,窮困潦倒,終年54歲。


珈鍋佬


唐伯虎的一生可謂是充滿不幸,實屬一位悲催的大家文人。從讓他從豪氣自傲的才子變為變為潦倒清貧的文人,其中的原因大概分為三點。

⚪親人相繼去世,家道中落。在他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接二連三的失去親人,擊垮了一代才子,導致家境衰敗。

⚪官場黑暗腐敗,絕意進取。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情場失意仕途也不得意。

⚪寧王朱宸濠逼迫其協助謀反。察覺寧王圖謀不軌不願意同流合汙,遂裝瘋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脫身而歸。

綜上所述,當時黑暗的社會壓迫並奴役的人們,一代大家雖然豪氣驚世,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但其一生都是充滿悲情的,官場失意情場更加慘烈。


change8184


唐伯虎的潦倒源自於弘治十二年己未科考舞弊案



唐寅,因字伯虎,後世也多稱其為唐伯虎。唐寅能詩善畫,山水、人物、花鳥畫成就很高,傳世畫作多藏與世界各大博物館,是世所稱道的明代書畫大家。

關於唐伯虎的傳奇故事很多,耳熟能詳的要數“唐伯虎點秋香”,當然這個故事自然是虛構的,但也不難看出後人對這個才華橫溢的風流才子的喜愛。

但如果沒有那一場弘治十二年的會試洩題案,或許大明的朝堂裡會多了一位卓有才情的官員,而士林間從此可能少了一個自比“桃花仙人”的絕妙文士。

科場得意唐解元

大明成化六年(1470年),唐寅出生於蘇州府吳縣吳趨裡。因他的父唐廣德經營酒店生意,家資小泰,在吳縣一帶,唐家也算是富裕人家。加之其父喜好書畫,樂於結交文士,也不吝重金為唐寅延請名師教導,這讓童年的唐寅能夠有機會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年僅十五歲的唐寅,在童生試中一舉奪魁,以第一名的成績補為府學附學生員,成為令人豔羨的大明秀才。在科舉為貴的時代裡,此等神童一經問世自然,四海驚稱之。

青年時期的唐寅交遊與吳中名士之間,詩詞書畫均有涉獵,頗有稱道之處,少負才名,也養就了唐寅任逸不羈,疏狂玩世的個性。

自弘治七年(1494年)以後,唐寅的家人相繼離世,家道也開始中落。好友祝枝山幾番規勸早已疏於學業的唐寅,要他好生讀書準備科舉考試,以博個前程,光大門楣。

唐寅接受摯友的規勸,並允諾道:“明年當大比之,吾試捐一年力為之,若弗售,一擲之耳!”這是何等的狂放豪邁,又灑脫不羈!

這一年裡唐寅墐戶絕交往,發奮讀書,一年後在弘治十一年的應天府鄉試中,唐寅高中第一解元,名震東南。

科舉得意的唐寅自然要再接再厲,當年冬,唐寅作別親友,懷揣大展拳腳的抱負,坐船經由京杭大運河前往北京,準備參加來年的會試。

動身前,唐寅曾向其鄉試座師梁儲,作詩一首以言其志。

七律詩贈恩師梁儲以表奪魁之志

壯心未肯逐樵漁,秦運鹹思備掃除;劍貴百金方折閱,玉遭三黜忽沽諸。

紅綾敢望明年餅,黃絹深慚此日書;三策舉揚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

“紅綾敢望明年餅”,剛得解元榮耀的唐寅,已經對來年的春闈大比信心十足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在登上客船的那一刻,他的人生際遇將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一個對唐寅影響深遠的人物出現了。

己未科會試洩題案

在通往北京的客船裡,有個名叫徐經的舉人,此人出身江陰大族,家中富裕,雖然比唐寅小三歲,但為人熱情,辦事老練,善於交際,在漫漫的旅途中,很快和唐寅成為相談甚歡的朋友。

到了北京,趕考的士子們都會尋找館舍閉門讀書,可這倆人則不然,徐經太會來事了,加上唐寅此時已經小有名氣,多有公卿造請,徐經經常帶著戲子,跟隨唐寅,馳聘於京師之內,極其惹人矚目。

這還不算什麼,最出挑的是,兩人頻繁拜訪各高官府邸,如王鏊、吳寬、梁儲、倪嶽等人,就連時任內閣大學士的李東陽,和禮部右侍郎掌翰林院院事的程敏政,兩人都曾造訪,每次造訪徐經都是帶上厚禮的,這些交遊的行為,日後都成了兩人獲罪的緣由。

當時弘治天子還沒有任命主考官,但按照慣例主考多有內閣學士和禮部堂官出任,李東陽和程敏政都素有文名,很大可能就是今科主考,在此當口徐經和唐寅的拜訪,很難說沒有套近乎的嫌疑。最要命的是,兩人還花錢向程敏政請教治學之道,程敏政給兩人上了一課,這成了日後幾人定罪的依據。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月,會試大比如期舉行,李東陽和程敏政被弘治天子任為主考官,程敏政出了一道策問題,題的出處為劉因的《退齋記》。《退齋記》太冷門了,大多數考生都一頭霧水,當會試結束,士子們都抱怨紛紛。

可唐寅和徐經倆人卻喜氣洋洋,矜誇喜悅,到處炫耀。

我們可以試想下,當你考試作罷,走出考場跟大家夥兒抱怨題太冷門,超綱了,大夥兒都唉聲嘆氣,出聲附和。可這時跳出來倆人逢人就得意的說,這題我正好做過,我會!那種感覺,討不討厭?

考生們就聽倆人在那得意誇耀,心中妒恨之意那是油然而生,再聯想起唐寅和徐經考前矚目的舉動,經常出入高官府邸,據說有人見他們拜訪過主考官程敏政!

難道有黑幕?要不然為什麼獨獨只有這兩人知道此題出處?很明顯是買通了關節!

這時候坊間傳聞的力量就顯現出來,還未到發榜的時候,京中就流言四起。

身為言官的華昶,本這言官風聞奏事的優良傳統,將洩題之事告到了御前,弘治天子驚疑,命李東陽會同五經同考官重新閱卷。

這時候李東陽也很怕,流言說徐經和唐寅重金向程敏政購買文字,令人忽略的是徐、唐兩人也拜訪過他!唐寅名動一時,李東陽早就與他相交,多有詩文唱和,而更要命的是徐經,徐經祖父與李東陽有舊,這次拜訪,徐經求李東陽為其祖父作墓誌銘,李東陽欣然同意。這兩人與主考官私交過甚,若是放任流言滋長,遲早要燒到李東陽自己身上,必須大事化小,儘早結案。

有一種說法是,當華昶彈劾程敏政洩題時,程敏政得到消息,立刻將所有知道此題出處的試卷黜落,並修改閱卷記錄,以避人口實。

當李東陽等人重新閱卷後,發現徐經和唐寅都不在取中之列,立刻鬆了口氣,馬上上奏皇帝言明沒有發現徐、唐二人作弊,奏請原考官具陳,平息橫議。

要說事情到了這一步,程敏政很大可能被保住,徐、唐二人雖說被黜落,但至少可以下一科再考,總好於褫奪了功名划算。可我大明的朝堂裡總少不了派系之爭,你內閣學士李東陽說沒事,就沒事了嗎?

又有言官林廷玉跳出來,說出他作為同考官時發現程敏政在出題、閱卷時的幾處可疑地方。這下事情變得複雜了,弘治天子命錦衣衛拿人審問清楚。

有說法是此次洩題案一再波瀾,是禮部左侍郎傅瀚為謀代程敏政的翰林院掌院學士位置,暗中指使的,翰林院學士清貴要職,若兼得此位,逢內閣出缺,很大可能是會被廷推入閣的。

徐、唐二人落在錦衣衛手裡其結果可想而知,在錦衣衛的酷刑下,神仙也得脫層皮,想要什麼罪名就有什麼罪名,徐經被迫承認通過子虛烏有的程門家僕,購得試題。

而此時朝中也不消停,以言官們打頭陣,你來我往互相攻訐好不熱鬧。加之此案疑點頗多,弘治天子也非昏庸之輩,自然發現再放任此案,隨其攀扯恐朝堂不靖,有引發黨爭之虞,故許三人午門對質。

唐寅第一次來到午門不是以新科進士的身份,而是階下囚,也不知想起來京前的豪言壯語,此時能做何感?

午門前程敏政、唐寅、徐經三人對質清楚,徐經和唐寅僅僅是以幣求從學,並無作弊之情事。弘治天子勒令程敏政致仕,原因是“臨財苟得,不避嫌疑”,這也不算冤枉了他,程敏政收了兩人錢,講了一些治學之道,考試中兩人有沒有因此獲益說得清嗎?

至於唐寅和徐經被革除功名,貶為浙藩小吏,懲罰不可謂不重。

所以今日之得意,焉知不是他日取禍之端?

經此之後,唐寅科舉無望,更加縱情聲色,放蕩不羈,詩畫的水平反倒愈發高妙,為世人追捧。雖說後人有幸可以一覽唐寅傳世的諸多書畫佳作,但他人生又豈能說是幸運的呢?


雲談青史


這些東西再藝術,但不賺錢。譬如今天,你的詩寫得再好,無非是高雅的娛樂,不掙錢,充其量相當於一副麻將牌罷了。常言道,說的再好不如唱的好聽。所以歌星成大款,再著名的詩人也是窮酸。


1526052265


因為科舉舞弊案受牽連,被禁止考進士和為官,終生只能為胥吏,他心高氣傲,又不屑為吏,所以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只能靠賣詩畫為生,那時候的詩畫賣不起價格,也就勉強度日罷了,終生潦倒,同時命運作弄,親人相繼離世,讓他對人生失去希望,逐漸開始了詩酒人間,浪跡青樓,狂傲不羈的生活。

桃花塢裡桃花仙,醉臥花間五百年

一夜東風吹酒醒,偶開青眼看人間


一夢青衫


這個問題看你如何角度看待,如果用物質層面來看確實不幸!如果從精神層面來看他絕對的富有,而且是無可比擬的!現在人的幸福指數什麼會很低?那是因為覺得痛苦的人們都追求了錯誤的東西!慾望太強反而失望的基數就越多!我們只是一味的追求物質,卻丟棄了屬於祥和的靈魂!


視角霖譚


性格+時運的原因吧。唐伯虎自小便顯露出了過人的才華,16歲參加童生考試又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為世人所驚歎,並由此結識了許多當時的文人雅士,如文徵明及其父文林等。過人的才華及順當的仕途,讓他的性格愈發的自傲起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飄了,行事無節制,狂妄自大,終招致了別人對他的厭惡,朋友的疏離,親人的離散,潦倒落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