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同樣是士兵帶鋼盔,為什麼有的德國人一絲不苟,美國人卻吊兒郎當?

嚴文吉



二戰期間美軍配發的是M1型鋼盔,採用高錳鋼製造,耐磨和防彈片殺傷性能比較好,鋼盔分為外盔和內盔,內盔的採用硬紙質材料 就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防電焊弧光面罩那樣的材質。紙質材質保溫性能較好,隔絕了頭部與外鋼盔的直接接觸,佩戴較為舒適…M1頭盔是二戰期間設計比較先進的鋼盔,束緊部分採用帆布帶,束緊帶中部有皮質的保護下巴護套,在另一側有鬆緊調節扣。
我們看到的大部分二戰題材的影片都會看到美軍士兵很少將鋼盔的束緊帶扣緊,只是噹啷在鋼盔的兩邊 顯得很邋遢,影響軍容整潔……其實這是有原因的,二戰期間所使用的步槍都是大威力步槍,子彈飛出800米的距離殺傷力依然很大!如果在400米處飛行彈道非常平直幾乎沒有彈道弧線……並且美軍當中流傳著“納粹槍法都很準”這樣的傳說,擊中頭部的概率很大…等等傳言。

而根據實彈測試,德軍98K步槍子彈400米內可以擊穿M1頭盔,600米外飛來的流彈動能也很大,如果頭盔束緊沒有緩衝,巨大的動能有可能將頸骨打斷(衝擊能量)!頸骨被打斷人也就死了……所以,基於各種傳說和實彈實驗,美軍才不建議將頭盔帶束緊,我們也就看到美軍吊兒郎當的形象。

德軍早期型M35頭盔,其後配發M40頭盔材質和外形幾乎一樣,只是通氣孔不一樣,M35是打孔後再安裝一個單獨的通氣孔,M40打孔後將毛邊砸平,沒有單獨的通氣孔。

德軍其實也明白這些原因,只不過軍中“普魯士遺風”嚴謹,必須軍容整潔罷了,另外德軍頭盔是束緊帶是整體一根帶子不左右分開的,佩戴時只能是戴正戴好,頭盔也有鬆緊調節,但使用類似錶帶那樣孔針。


皇家橡樹1972


我認為二戰時期同樣的士兵帶鋼盔,你只看到了德國人一絲不苟戴的照片,沒看到德國人吊兒郎當戴鋼盔的照片而已。為了解答你的疑惑,我特意為你去外網下載了德國人吊兒郎當戴鋼盔的照片,加上點圖注就能回答得了你了。

這是二戰德軍的鋼盔,一會我寫《二戰德軍鋼盔上的標誌都是啥意思》圖文稿用的,先放到問答,以饗讀者。

這些都是德軍,你看他們是不是特別的吊兒郎當?原因非常簡單,這圖片是我一會我寫《二戰德軍士兵的“窮歡樂”》圖集稿用的,先放到問答,以饗讀者。這是他們在“窮歡樂”,窮歡樂就得吊兒郎當。想必美國人吊兒郎當的時候,也不是上級要求他們必要正裝出席榮譽勳章授予儀式的場合。

這是德國二戰炮兵部隊戴的鋼盔,我覺得挺吊兒郎當的,不知道您怎麼看。如果您認為這是一絲不苟,我啥話沒有。

這是二戰德軍士兵不穿軍裝戴鋼盔,我認為是吊兒郎當的,不知道您怎麼看。如果您認為這是一絲不苟,我啥話沒有。

這是二戰德軍士兵戴鋼盔在公共場所大便,我認為是吊兒郎當的,不知道您怎麼看。如果您認為這是一絲不苟,我啥話沒有。所以說,看什麼事物都不能盲目崇拜,尤其是對於法西斯德國的崇拜,更不能盲目,這也就是趕上了寬鬆的時代,要是在42年前,你們敢給納粹站隊,那都是得讓你父母和你斷絕關係的重罪。


軍林天下


戰場上士兵鋼盔作為防護工具是每個士兵的必備品,有些熱愛軍史的同學就會發現,二戰德國軍人頭戴鋼盔,看起來很規整,發到是美軍的頭盔帶著總是感覺不正,有時用於穩定捆綁的帶子都不會繫上,感覺比較散漫隨意,這是為什麼。

要知道打起仗來,鋼盔會起到很大的防護作用,雖然子彈命中還是會損傷到頭部,但相比一戰的時沒有配發鋼盔,僅僅是棉帽等防護倒上的防護裝備來看,鋼盔的使用使得傷亡已經減少了很多了,其實,戰場一打響後,戰士們都會好好繫上能起到保命作用的鋼盔,保命很重要,不然那什麼作戰,起碼對炮擊彈片可以起到很大的防護作用,有限減少殺傷,平日裡正常行軍事所佩戴的鋼盔,就不會那麼緊張了。

可以稍稍鬆開搭扣,這裡不得不說有一定的文化跟作風在裡面,首先德國在二戰之前包括更早的從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的過渡大部分軍政要職都是由容克地主長期壟斷,後期也是二戰德國軍國主義的主要支持者,容克地主在經濟上掌握大部分土地。

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地主相比較,德國的容克地主們更勤懇,同時思想較為保守,隨著資本主義的過渡,這些容克便逐漸的成為的貴族,高層的貴族十分的重視軍隊面貌,所以二戰德國國防軍的整體軍紀相對嚴格,展現出的精神面貌也相對整齊劃一,二戰美軍則受自由思想的影響,但是整體的軍紀不是散漫的,只不過從很小的頭戴鋼盔這件事來看,並無太大影響。

從一定方面來看也體現出了不同國家的文化影響,另一方面我們所接觸到的影視題材及歷史照片也並不能代表當時全部的歷史背景,僅僅是同過片段來回顧二戰,不斷的接近和了解這段世界大戰的歷史。


歷史的不一樣


二戰時,美國士兵“德國佬,鋼盔戴這麼整齊,是不是怕我爆你頭?”,德國士兵“就你那吊兒郎當樣,鋼盔沒有戴好,看我怎樣爆你頭”

鋼盔在戰爭的時候對於士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僅能夠保護頭部不受傷害,還能夠在沒有水杯的情況下當作盛水的工具。於戰爭的時候,鋼盔也體現出了兩國士兵的軍事素質問題。二戰時期,德國人都是衣衫整齊,帶好各種保護自己的工具,而美國人就隨意穿搭,完全沒人任何形象可言。為什麼二戰時期美國士兵與德國士兵會展現兩個極端呢?

首先從兩個國家的歷史上講

德國都是以貴族的身份(說白了就是地主)呈現在大家眼前,他們國家對禮節非常重視。從他們騎士的裝扮上來看,他們都是衣冠整整,特別是荷葉邊圍領的服飾設計,不管男女都是那樣的風格,即使很難受也不會解開一顆釦子,德國人特別重視禮儀,不管在任何場合都會嚴格要求自己。

美國就不同,美國是沒有多少歷史,就是因為買賣黑奴才讓有美國這個國家,很多資料上顯示美國人都是粗狂的形象展示。由於黑人奴隸特別多,大多都是赤身裸背,不辭辛苦的做一些重活,可能那個時期生活太貧困,沒有衣服可以取暖,也可能是因為害怕幹活的時候把衣服弄髒,索性就不穿衣服,所以很多時候美國人都是衣冠不整。

然後是他們生活習慣的不同

德國人特別有貴族氣質,除了整潔的外貌,他們還特別會享受生活,下午茶就是從他們國家就傳出來,他們沒事就聚在一起喝個下午茶,舉辦一些聚會之類的小活動;還有他們特別喜歡舞蹈,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特別喜歡跳舞,很著名的天鵝舞就是他們國家發展起來,而且天鵝舞的服飾還是從頭到尾沒有漏出來一點肉,可見他們也是十分重視禮節,即使表演也是用成績征服人心。

美國人特別喜歡健身,可能是長期以來黑人乾重活的原因,美國人的肌肉特別的發達,他們還特別喜歡展示自己的肌肉,肌肉就能代表自己很有力量一樣,美國是一個不拘小格的國家,很多男性和女性從不在乎生活上的細節,怎麼舒服怎麼來,所以很多女性都穿的十分暴露,這就是受到美國的自由思想的影響。

最後是他們性格上的不同

德國人都是內斂性格,對人也是非常的有禮貌,尤其是非常聽從指揮,就算是打仗的時候也是時刻記著領導的吩咐,長官都能夠衣著整齊自己衣冠不整也不像樣子。他們打仗也是非常的沉穩,一切都以長官的命令為準,從來不做任何違反紀律的事情;美國人脾氣是十分暴躁,一言不合就開始打架鬥毆,經常用拳頭說話,所以打仗的時候,動不動就開始急躁起來,著急就隨手把鋼盔扔到一邊,而且美國人還特別自信,覺得自己就能夠戰勝一切。

美國士兵“看你狂,戴這麼整齊,還是照樣爆你頭”,德國士兵“你不也是啊,也被我兄弟爆頭,哈哈”

就是這樣不同才能夠讓人覺得德國人一絲不苟,美國人吊兒郎當。

我是籬上青,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哦!


籬上青


同樣是戴鋼盔,二戰德軍精益求精,美軍卻為何“儀容不整”?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帝國向法國某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在混亂且子彈橫飛的交戰之中,一個在廚房任職的法國小兵,出於求生的本能拿起一旁的菜鍋蓋在頭上。

當戰鬥結束,法國援軍擊退德軍時,在死人堆裡找到了還有喘息之氣的那位頭頂菜鍋的法國小兵,當時他所有的戰友都陣亡,只有他因菜鍋護住了頭,沒有受到致命傷而活了下來。

後來法國將軍亞德里安在視察前線之時,聽聞了這個傳奇經歷,出於救更多下屬的心理,將軍以此為靈感,指示後勤部的戰友,設計出了便攜式的“頭頂菜鍋”——亞德里安港鋼盔。

而後佩戴“鋼盔”的法國士兵,在戰鬥中的傷亡大大減少,很多士兵因為頭盔的保護,縱使被命中頭部,也會出現只是輕微擦傷的情況。

所以當一戰結束之後,“鋼盔”在各國軍隊總結經驗教訓中,被推上了有效較少傷亡利器的標籤,是士兵在戰場上活下去的一根“救命稻草”。

也正是因為這是“救命稻草”,在規模和武器殺傷力比一戰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作為投放兵力最多的2個國家,美國、德國毫不意外都給士兵們列裝了“鋼盔”。

其中美國的是M1917A1鋼盔、M1鋼盔,德國的則是M35鋼盔。M1917A1鋼盔是英軍在一戰前後配備的“M1915型鋼盔”改進版。由於美國在一戰結束後奉行“孤立”政策,不參與其他大洲的爭鬥,在軍備研發上並沒有快速的跟進。

因而當二戰的炮火聲響徹地球之時,美軍依舊裝備著大量英國制式裝備,其中M1917A1鋼盔即為典型代表。

但由於該頭盔設計用途是陣地戰,往往只能防禦正面的子彈射擊,所以在二戰幾乎不打大規模陣地戰的大環境下,很快就被美國人自己研發的M1鋼盔替代。

由於M1鋼盔添加了防禦整個大腦的“鋼材”,重量被迫有了顯著的提升。結果一上戰場就被士兵所埋怨——戴起來太悶熱。

但是在M1鋼盔確實能夠擋子彈的“好處”下,士兵“無奈”的選擇了咬牙也要用。然而隨著美軍開始在夏天以及熱帶地區作戰,士兵因太熱私下選擇了不繫上護鄂。

與此同時考慮到,當時的戰場主力兵器依舊是步槍,500米開外擊中頭盔之後,依舊會有非常大的衝擊力,繫了護鄂,很可能出現子彈沒有擊中大腦內部,衝擊波反而把頭的頸子折斷了,進而造成士兵死亡的尷尬。

所以美國軍方高層默認了士兵的行為,畢竟鋼盔跟著子彈飛,比帶著士兵的頭飛要安全很多。因而也就有了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美國大兵不繫護鄂帶來的“儀容不整”感。

至於德國人為什麼會在戰爭中嚴格的佩戴鋼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德國軍隊來源於普魯士軍隊,普魯士軍隊的前身是教皇的條頓騎士團,具有濃厚宗教氣氛,而宗教氣氛的核心襯托點就是整齊莊嚴的服裝。

與此同時德國軍隊在二戰中的領袖希特勒是美術出身,認為儀容儀表代表了精氣神,而不繫護鄂致使鋼盔左斜右歪,對於軍容來說無疑是一個大汙點。

所以德國士兵在鋼盔這事上精益求精,一定要佩戴完整。無疑是2個要點,第一個是傳統的騎士團精神的要求,第二個則為“領導愛這口”。


袁載譽


這不是很正常麼,本身德國軍隊高層都是一群姓馮的容克貴族,而從普魯士開始這批來自窮山惡水的容克人天生就是古板嚴謹,風紀優良,將為例,兵當然也這樣。


另外,德盔的綁帶不方便像美盔一樣從中間分開卸下來,所以你不想綁的時候得翻到帽簷上去,這樣整體看起來就精神的多

而美盔...中間是有個搭扣鉤的,很方便卸。所以說雖然美盔也可以把下巴帶子翻到帽簷上面,但人家懶得這麼幹。

所以說甩著兩條帶子看著就吊兒郎當了。


瘋狗的輕武


美軍靠得是後勤裝備,戰鬥意志嚴謹度根本沒法和德軍比


阿甭



巴山清溪


處在喀秋莎和b15的轟炸中誰都會把鋼盔扣緊。火力不行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