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讓愛不缺席,阿里云為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搭建遠程看護系統

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症”,在中國大概有 1000 萬患者,在美國每68秒就有一人確診。而過去20年的新藥研發幾乎全軍覆沒。面對平均生存週期7~10年這一數字,如何更好的看護患者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2月24日,浙江衛視《智造將來》展示了一套面向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看護系統。系統基於阿里雲智能人居平臺搭建,可接入多種物聯網設備,通過非侵入、無感知的技術,對老人的起居、吃藥、出入、跌倒、生命體徵、出行定位等進行全方位看護。這套系統的誕生,源自武漢一位普通患者家庭與阿里雲工程師的一次溝通。

科技讓愛不缺席,阿里云為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搭建遠程看護系統

圖說:浙江衛視《智造將來》現場

6年前,武漢崔興禮老人被診斷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自此之後,他的愛人曹雪梅開始每天24小時寸步不離的看護,出門買菜辦事都帶著他。儘管這樣,81歲的崔興禮老人還是走丟過3次。所幸,每次都被有驚無險地找回來了。

阿爾茲海默症在持續的侵擾崔興禮的大腦。他已經不記得自己的孫女、孫子等很多親人,但依舊牢牢地記著自己的老婆曹雪梅。有一次走掉,別人問他為什麼要跑,他說:“哎呀,要找我老婆。”

“他世界都忘了,都沒有忘掉我”。為了延緩病情,曹雪梅嘗試了直播等各種手段讓崔興禮多說、多動。她僅憑一己之力同阿爾茨海默症展開對抗。根據歐美地區一項研究,輕度阿爾茨海默症患者需要一個人專門照料,中度時需要2~3個人照料,重度時則需要6~7個人照料。

阿里雲工程師與光速達等生態夥伴給出的技術方案將能大幅緩解看護壓力。他們在冰箱、門口、藥箱、房間等多處佈設了傳感器和攝像頭,併為老人佩戴了一個手環。同時專門為家人定製開發了一個手機APP,發現異常第一時間通知看護人,實現了身在遠方也能實時守護家中的親人。

科技讓愛不缺席,阿里云為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搭建遠程看護系統

圖說:老人家中的物聯網設備

房間內的傳感器能夠記錄患者在家裡的所有行為,對每一次出門以及異常進行預警。還可以通過佩戴的手環實時檢測位置,隨時通過地圖定位找到他,還能一鍵呼叫患者,手環也可以一鍵報警。

科技讓愛不缺席,阿里云為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搭建遠程看護系統

圖說:傳感器背後是一套智能人居系統 重要信息會推送到子女手機

系統還會對人有更多關懷,比如說晚上9:30 了還沒有睡,系統就會發送一條預警;檢測家中的溫度和溼度,家人在手機上就可以遠程一鍵開啟空調;手環會監測患者的身體指數,綜合其它數據給一個評分,提醒家人關注健康。

科技讓愛不缺席,阿里云為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搭建遠程看護系統

圖說:系統會對人的健康和環境有更多關懷

智能藥箱則可以設置每天需要吃藥的時間和種類。如果取錯藥、忘吃藥都會有語音提醒。冰箱的傳感器和攝像頭能夠記錄每一次打開冰箱的數據,並對取用的食物給出飲食建議。如果冰箱裡的食材快沒有了,還有一個一鍵購買的功能,家人可以一鍵外賣到老人家。

科技讓愛不缺席,阿里云為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搭建遠程看護系統

圖說:定製化的系統 讓家人可以遠程照顧在家的老人

更人性化的是,工程師還為這個家庭定製了一面智能相框牆。親人們都可以把自己拍攝的視頻和照片一鍵發送到對應的相框。這對於延緩崔興禮大腦記憶的丟失或許有幫助。奶奶的兒子在廣州工作,只要對著說一聲“給兒子打電話”,還會自動呼出視頻電話。

科技讓愛不缺席,阿里云為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搭建遠程看護系統

圖說:家人可以把視頻和照片推送到照片牆上

有人曾說,阿爾茨海默症摧毀的不僅是得病的人,而且包括所有愛他們的人。而技術正同人一起努力,牢牢的把患者心中的愛保護起來。

"科技不應該是冰冷的,最大的價值在於幫助人”。阿里雲首席智聯網科學家丁險峰介紹,我們目前已經在聯合合作伙伴對老人看護技術進行更多規模的推廣,而不止是停留在實驗室中。據瞭解,阿里雲已經和上海的多個老小區合作,除了檢測消防、環境等數據以外,每個老人都有一個一鍵報警器,直接連接到社區醫護、附近醫院,發生任何身體意外,都可以被秒級發現。

“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被認為是構建萬物智聯的三駕馬車,通過極具前瞻性地投入與戰略性地堅持,阿里巴巴已經具備領先優勢。如今阿里雲的IoT技術,也正在向全社會開放,為全社會服務,成為幫助全社會各行各業完成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

在阿里雲內部,有一支專門的物聯網團隊負責探索如何用技術幫助弱勢群體。更早之前,他們完成了對視障人士家庭的改造,能夠通過語音控制、光線引導等為他們打造一個無障礙的家庭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