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百喻经》(一七)债半钱喻

【白话文】从前有个商人,借给别人半钱银子,那人很久都没来还,他决定前去要债。路上有一条大河,雇船过河花了两钱银子;到了借他钱的人家,没见到人,回来过河,又花了两钱银子。为了讨回半钱银子的债而花掉了四钱银子,而且来回路上疲劳困乏。借给别人的很少,但损失的却很多,结果招来众人的嘲笑。

佛教文化——《百喻经》(一七)债半钱喻

  世上也有人这样,为了蝇头微利,而毁坏了最重要的教义和修行。为了一点私利,不顾礼义廉耻,不仅会招来恶名,而且会得到苦涩的报应。

【圆照居士注】小事别计较,“不计较”是智慧,“不计较”是累计“福气”的一种基本功。《金刚经》云:“若福德有实,不说福德多;以福德无,故说福德多。”比如有人身处官位,做了贡献,一计较,收入和贡献相差太多,那就会想着多捞点——烦恼就来了。

佛教文化——《百喻经》(一七)债半钱喻

【文言文】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偿。即便往债前有大河。雇他两钱然后得渡。到彼往债竟不得见。来还渡河复雇两钱。为半钱债而失四钱,兼有道路疲劳乏困,所债甚少所失极多。果被众人之所怪笑。

世人亦尔,要少名利致毁大行。苟容己身不顾礼义,现受恶名后得苦报。

佛教文化——《百喻经》(一七)债半钱喻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僧伽斯那撰,文言文由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