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充实生活,知识愉悦身心。
本篇继续带来《百喻经》中的寓言故事:
这天有一群人,他们一起坐在一间屋子里闲聊,忽然有人将话题扯到了不在场的某人,我们称这个人为“阿好”先生。
众人都说阿好先生平时的品德和行为都非常的好,但是只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缺点:一个就是经常嗔怒(迁怒他人,抱怨、生气);第二个就是太莽撞。
这时候不巧的是阿好先生正好路过门外,听到了这一番背后嚼舌头的话,更是愤恨无比,当即就闯入了屋中,抓住那个当众指出自己缺点的人,就要上去揍他一顿解气。

(网络图片)
在场的众人都问:“你为什么要打他?”阿好先生怒气冲冲的回答:“我什么时候爱跟人生气了,何曾莽撞不分事理了?这个人就敢在这里说我平时就爱跟人置气,干什么事都莽撞,所以要让他尝尝拳头的味道!”
其他的人都说:“好先生,您现在这样子不正是跟人生气,又仓促莽撞的表现吗?还忌讳别人说你这些缺点?”
阿好先生听了顿时有些脸红,这才作罢。
有人说起了阿好先生的过错和恶行,阿好先生当即情绪失控,就跳出来责备发难,众人反倒更确信那嚼舌头的人说话的真实性,又觉得阿好先生有些愚蠢。

(网络图片)
【佛语开释】:阿好先生的样子,就像世间那些喜欢饮酒的男子,总是不务正业、整天酗酒,还有许多肆无忌惮的行径,听到别人指正劝说,不虚心接受,反而生出嗔怒,怀恨在心,又想用“动手”这种方式给自己“洗白”,就像是阿好先生一样,只能听别人夸自己,听到别人说了自己的缺点,当即就要扑过去打人,不仅没有证明自己,反倒越抹越黑。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免会议论别人又被别人议论,毕竟“八卦”从古至今都是话题热点,饭前开胃菜,饭后娱乐汤。
但是“祸从口出”,言者无心,听着有意,当我们作为一个“倾听者”的时候,更应该先学会分辨那些指出自己缺点的言论是否正确,对的要接受,错的要置若罔闻。
(网络图片)
这个时代是个喜欢“贴标签”的时代,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媒体加工,就像许多明星的“人设”,有时候并不是他们真实的面目,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而且我们审视自己也越来越不清晰。
当别人背后说一些你的过错、缺点时,首先不应该是怨恨,虚心一点,听听是不是符合真实的自己,先分辨一下对错,然后决定是否要还击,毕竟想要还击也要找到还击那个点。
当一个人越是想证明自己的时候,就越容易犯错。
生活中不能完全屏蔽来自外界的闲言碎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辨筛选,从中获得对自己有用的,来增长自己人生的智慧。
生活向前走,修行也从不停止,本篇就到这里,感谢阅读,下期见。
閱讀更多 千萬悅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