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圆照居士注《百喻经》35.宝箧镜喻

【白话文】从前有一个人,贫穷潦倒,欠了人家许多债,没有办法可以偿还,于是就逃走避债去了。他跑到一个空旷的地方,却在那儿拾到一只箱子,里面装满了珍宝,还有一面明镜放在珍宝上面,遮蔽着珍宝。穷人看见这宝箱,心中异常高兴,即刻打开一看,忽然发现镜中有个人,他顿时又惊又怕起来,连忙拱手说道:“我以为是个空箱子,里面什么都没有,却不知您在这箱子中,您不要生气啊。”世间的人也是这样。被无法计数的烦恼困扰着,被生死轮回、魔王、债主纠缠着,就想要逃避生死而进入佛法中。修行善法,积累种种功德,就像遇见了宝箱一样,却又被明镜中的自我所迷惑,把虚幻中的自我误以为是真实的我,马上盖上箱子,以为是有人看守宝箱,不敢再去动它,即将到手的珍宝也全部失落。失去了立刻兑现修来的功德、禅定道品、无漏诸善、三乘道果……所有立刻兑现这一切利益的机会都失去了。就如同那个愚人放弃了宝箱一样,陷入我执的人也是这样。

【圆照居士注】打破“我执”,是凡夫和圣人的区别所在,也是享用佛法大宝藏的一个重要关口。

圆照居士注《百喻经》35.宝箧镜喻

【文言文】昔有一人,贫穷困乏,多负人债,无以可偿,即便逃避。至空旷处,值得一箧,满中珍宝。有一明镜,著珍宝上,以盖覆之。贫人见已,心大欢喜,即便发之。见镜中人,便生惊怖,叉手语言:“我谓空箧,都无所有,不知有君在此箧中,莫见嗔也。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无量烦恼之所穷困,而为生死、魔王、债主之所缠著,欲避生死入佛法中。修行善法,作诸功德,如值宝箧,为身见镜之所惑乱,妄见有我,即便封著,谓是真实,于是堕落。失诸功德,禅定道品、无漏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弃于宝箧,著我见者,亦复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