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裡這4個殘忍又扎心的真相,你必須要知道

愛情很浪漫,婚姻卻很現實;愛情滿是風花雪月,婚姻卻充斥著柴米油鹽。

愛情只要愛就夠了,婚姻卻需要智慧和謀略,也需要清醒和理智。

婚姻裡那些殘忍卻現實的真相,你一定要知道。

01

有退路才有底氣


前不久,潘玲燕的故事刷屏朋友圈,在她燒炭自殺的時候,丈夫正和第三者拍著婚紗照。

真是可悲可嘆。

潘玲燕是浙江姑娘,讀大學的時候和東北男孩薄某戀愛,雖然遭到家人反對,但她鐵了心要和對方在一起。

畢業後,男方沒房沒車沒彩禮,她一分不要就把自己嫁進了出租屋。

婚後不久,男方提出買房:“我一個獨生子為了你來到南方,我想買房也是為了你有個家,你不應該資助點嗎?”

然後潘玲燕就真的軟磨硬泡找父親借了10萬,湊齊首付買了房。

孩子剛出生,男方又說:“我想買輛車,但10萬的車還不如不買,我同事都是30萬的車,我開10萬的,丟人不!”

然後潘玲燕又跟家裡要了6萬,借了4萬,刷信用卡給他買了18萬的車。

2017年,男方要賣掉房子去江西創業做醫藥銷售,她就真的同意賣掉了房子。潘玲燕沒想到,就是這次丈夫竟然出軌了,並且還拿賣房的錢給第三者買奢侈品。

無疑,潘玲燕是這場婚姻中的失敗者,失敗的不是遇人不淑,而是在這段關係裡,她竟然不知道給自己留後路。

因為一場愛情,她眾叛親離;因為一場婚姻,她負債累累。

當愛情消失,當婚姻破裂,她山窮水盡。

愛情或許可以不顧一切,婚姻卻必須留條退路。

這條退路可能是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一些可以傍身的錢,只有這樣,才不會讓我們在婚姻破碎的那天失去自保的能力。

02

有付出不一定有收穫


朋友的媽媽是個在婚姻中特別願意付出的人。

飯菜花樣百出,家裡一塵不染,每個季節床單被子按時更換,家人裡裡外外的衣服定期採購,就連丈夫出門的襯衫和領帶也是她提前搭配好的。重點是,她還是位職業女性。

同時兼顧家庭和事業,且事無鉅細打點妥當,箇中辛苦大約只有她自己知道。可這樣的她,卻沒有得到家人的肯定和愛護。

丈夫對於她的付出早就習以為常,所以每天回家他只知道翹著二郎腿看電視。她叫丈夫出門順手倒個垃圾,他都會覺得麻煩。

因為長期承擔過重的負荷,她總忍不住抱怨和指責丈夫,慢慢地兩個人的關係出現裂縫。

說起來,朋友的媽媽就是我們傳統文化所讚美的那種女人,為家庭傾盡全力付出。

可正是因為她什麼都做了,所以對方就喪失了存在感;時間一長,更會把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一個人滿心委屈,另一個人不懂感恩,婚姻自然很難和諧。

很多人都會強調婚姻中要不吝付出,其實,有付出卻不一定有“收穫”。

婚姻就像跳探戈,只有兩個人共同參與,默契配合,有進有退,才能優雅地跳完這一場。


婚姻裡這4個殘忍又扎心的真相,你必須要知道


03

夫妻不是親人


在中國人的婚姻中,聽到特別多的一句話是:“都老夫老妻了。”

都老夫老妻了,還玩什麼浪漫。

都老夫老妻了,哪還有那麼多話聊。

都老夫老妻了,蓬頭垢面、不修邊幅很正常啊。

我們因為,夫妻做久了,就變成了親人。既然是親人,就不必談情說愛,不必溝通交流,也不必保持好的形象。

電視劇《最完美離婚》中,濱崎光生與濱崎結夏,在一次聚會上偶遇,因為聊得來而走到一起。

兩人結婚了,有了一個很小卻很溫馨的小家,還養了兩隻流浪貓,本應該很幸福。

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卻變得越來越無話可說?

光生開始嫌棄結夏笨手笨腳、不會做飯;嫌棄她總是邋里邋遢、洗完手不記得擦洗手盆、嫌棄她開了窗戶總是忘記關、吃完飯也不知道把桌子收拾乾淨。

結夏穿著美美的新睡衣,等著光生誇獎,他卻頭也不抬地忙自己的事;

地震來襲,結夏躲在桌子底下顫抖著發信息給他,祈求他早點回家,他卻完全不理。

結婚了就不再費盡心思維護感情,而把對方當親人,要求對方無條件地包容自己,還肆無忌憚地把自己自私、刻薄、無情的一面坦露在對方面前。

這樣的婚姻,自然走不長遠。

就像黃磊說的,父母、子女才是親人,而自己的老婆永遠都是情人,婚姻必須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

畢竟,一場只靠親情維繫卻沒有愛情的婚姻,只會讓雙方覺得空洞和疲憊。

夫妻不能變成親人,而應該是永遠的情侶,無論結婚多久你們都應該努力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對方。

那些說愛情久了會變成親情的人,不過是給自己的懶於經營找的藉口罷了。

04

婆婆不是媽


婚禮那天,媳婦兒總是雙手奉上新茶,在婆婆面前羞答答地改口叫一聲“媽”,然後主持人就會笑著說,“以後都是一家人,公公婆婆就是爸爸媽媽。”

但這話聽聽就好了,可千萬別當真。

朋友小丹剛結婚的時候跟婆婆關係很好,婆婆性格不錯,有文化,還疼她。把家裡料理得乾乾淨淨,飯菜做得也不錯。

但時間一久,小丹卻開始埋怨,她說婆婆是好,可說到底都是為了她兒子好。

平時她指使老公倒個水拿個拖鞋,婆婆嘴上不說什麼,但好多次都是攔著老公自己給她送過來,讓她十分尷尬。

她和老公吵架,婆婆表面上都是罵兒子,轉背卻拐彎抹角地希望她包容讓步。

有時候她和婆婆抱怨老公的不是,婆婆雖然看上去和和氣氣的,也會敷衍她,但過後明顯感覺到婆婆不太開心。

小丹和婆婆的問題,都是因為小丹的期望值太高了。

婆媳本來就是兩個陌生的女人,因為一個共同的男人才聯結在一起。

婆婆對你好,自然是看在兒子的份上。你不可能要求她一視同仁,更不可能要求她和你站在一個陣營。

她不可能像媽媽一樣包容你,也不可能像媽媽一樣對你掏心掏肺。

作家盧璐曾說,自己曾因為婆婆給老公燙了所有的衣服,卻只給自己燙了第二天要穿的一件而心生不滿。但想通了之後她卻豁然開朗,覺得有個穩定平靜熟人朋友一樣的婆婆也挺好。

婆婆不是媽,認清了這個現實,你就不會存有過高的期望,也就不會失望。

婆婆就是婆婆,你得懷著感恩與尊重,拿出智慧與情商,與她保持適當的距離感和分寸感,才更容易相安無事、幸福快樂。

這些婚姻中暗藏的真理,早一天知道就會早一點感受到婚姻的有趣。

雖然凡事沒有方法論,但在婚姻裡擁有起碼的智慧和謀略,不僅可以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伴侶,更好的父母,還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