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之子劉閎是怎麼死的?漢武帝為何對祖母竇太后進行瘋狂報復?

劉閎,漢武帝劉徹的第二個兒子,少年受封為王,其母親是漢武帝的妃嬪王夫人,那麼劉閎簡介中是怎麼描述劉閎的呢?


劉徹之子劉閎是怎麼死的?漢武帝為何對祖母竇太后進行瘋狂報復?


在公元前117年的時候,當時的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帶領著一干臣子要求漢武帝將自己的另外三個孩子冊封為諸侯王,當時漢武帝的另外兩個兒子還沒有出生,在此之前,漢武帝已經下旨立自己的長子為皇太子,所以剩下的孩子,包括劉閎在內,一起被漢武帝在天狩六年的時候冊封為諸侯王,這個時候的劉閎,按照時間的推算,應該還是一個六七歲的小孩,也就是說劉閎是少年封王。劉閎的封地是“齊”, 所以也被人們稱之為齊王。當然按照古代的禮法,皇子被封為諸侯王之後,是要被送往封地,鎮守一方的,所以劉閎在還是六七歲的時候,就離開了自己的母親,前往齊國。在齊國的生活畢竟沒有在皇宮好過,半大的孩子,本該是在父母的寵愛下幸福的度過童年,但是劉閎並沒有,他過早的擔上了不屬於他這個年紀的責任,所以也就導致了他的英年早逝。

有史記載,漢武帝在封劉閎封地的時候曾經特意問過王夫人想將哪裡作為封地賜給他們的兒子,王夫人選擇了當時的兵家要塞雒陽,可是漢武帝不允許,將當時比較富饒的齊國土地封給了劉閎。由此可見,歷史上的的王夫人並不是毫無心機的女子,至少選擇兵家要塞作為封地是為了保全劉閎長大後能有自己的勢力與太子抗爭,只是最後因為自己的出身或者背景,未能為自己的孩子謀得一個更好的將來。

關於王夫人,歷史上的相關記載並不多,只知是王氏,生年不祥,卒年不祥,是趙國人,因為為漢武帝劉徹生下一個兒子而被封為王夫人。王夫人在自己的兒子被立為齊王后不久,就生病去世了,漢武帝很是悲痛,因此請來道士為王夫人招魂,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武帝為王夫人招魂”的故事。

漢武帝劉徹的權力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如果沒有聰明的母親,劉徹成為皇帝幾無可能。因此,劉徹深知自己的權力來之不易。而繼承皇位之初,劉徹並沒很快享受到皇帝的太后竇太后看在眼裡。竇太后一直崇尚黃老思想,這與劉徹正在推行的儒家思想相左。竇太后十分生氣,大罵劉徹:“臭小子,剛即位就想改天換地,翅膀硬了吧?”之後,開始粗暴干預朝政,迫使漢武帝劉徹革去趙綰和王臧的官職,停止改革。

然而,就在竇太后剛剛駕崩後,劉徹開始了瘋狂的報復,而且特別快。首先,他在朝堂上指出:“竇太后之死,是國之不幸,必須要厚葬,舉行隆重的葬禮。”他要求竇太后的兩個親信重臣負責操持竇太后的葬禮,並說:“你們辦事,我放心。”而這兩位重臣也確實盡心竭力,將葬禮辦得很好,朝廷上下都很滿意。但此時,劉徹突然變臉,雞蛋裡挑骨頭,愣是說葬禮辦得不好,便革去了這兩個重臣的官職。其他官員還沒看出名堂,都暗自大誇皇帝:“吾皇真是孝順,葬禮都辦成這樣了,他還是覺得不夠。可見,這祖孫倆關係太好了。”但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漢武帝劉徹又連續罷除了竇太后安排的丞相、御史大夫等大臣,換上一班自己的人馬。眾官員這才明白:“鬧了半天,皇帝都是裝的啊,這祖孫倆的關係太差了,這以前怎麼一點兒也沒看出來呢?”

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後,為了使漢文帝(劉徹的祖父)時期的淮南王、濟北王等諸侯造反,漢景帝(劉徹的父親)時期爆發的“七國之亂”,更是給漢朝中央的統治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劉徹自七歲被立為皇太子以後,就明顯感覺到自己要比其他兄弟更受尊重,但是越來越不明顯。後來他才明白,自己真正的勢力範圍僅限於中央管轄地區。即位後,他越發感覺到這個皇帝當得有點兒窩囊。當然,剛即位時,他連管轄中央地區的實權都沒有。如何對付諸侯國,一直是劉徹最頭疼的問題。這時,雲遊四方的賈誼就曾提出過,但執行出了問題,結果不了了之。漢景帝時期,晁錯提出了削藩策,削權意圖過於明顯,直接引發了“七國之亂”。因此,劉徹就一直想找一個更好的辦法,加強中央集權。實際上,劉徹看到主父偃的推恩令之後,大喜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推恩令是當年賈誼主張的改進版,可以掩人耳目,便於執行;二是找到了執行政策的最佳人選主父偃。而“好的政策加好的執行者”的配備方式,使漢武帝劉徹在其統治生涯中,一直受益。

於是,對於有抵抗或不執行推恩令的諸侯國來說,主父偃通過揭露諸侯王的隱私來解決問題。主父偃的招數雖然難登大雅之堂,但確實很管用。很快,燕、齊兩個諸侯國被取消了,其他諸侯國也是人人自危。這樣幾番下來,漢武帝劉徹達到了削藩的目的,但主父偃成為了眾矢之的。這時的劉徹表現出了極為冷酷的一面,絲毫不念及主父偃的功勞,順應諸侯之意處死了主父偃。而各諸侯國也更加懼怕漢武帝劉徹,他所代表的中央權力空前集中。

相對於諸侯之亂的內部問題,來自北方的匈奴之禍更令大漢王朝頭疼。實際上,自春秋戰國時期至秦朝統治時期,北方的匈奴一直都是中原地區最大的外患。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後,率領十幾萬大軍攻打匈奴,可是反而被匈奴在白登城圍困七日,後來通過賄賂手段方才得以逃脫。大漢王朝領教了匈奴的強大,此後,通過稱臣、和親等方式維持著雙邊關係,一直維持到漢武帝初期。


華曄曄

【原文】

華曄曄,固靈根。

神之斿,過天門,車千乘,敦崑崙。

神之出,排玉房,周流雜,拔蘭堂。

神之行,旌容容,騎沓沓,般縱縱。

神之徠,泛翊翊,甘露降,慶雲集。

神之揄,臨壇宇,九疑賓,夔龍舞。

神安坐,翔吉時,共翊翊,合所思。

神嘉虞,申貳觴,福滂洋,邁延長。

沛施佑,汾之阿,揚金光,橫泰河,莽若雲,增陽波。

遍臚歡,騰天歌。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神的車輛放著金光,神出遊的場面真是盛大啊!使祭祀者從遠處望見便知道神靈降臨了。祭祀者遠遠地看見神的旗子已經越過天門。神駕的車千乘萬乘,都聚集在崑崙山前。神靈出遊了,他的車子列隊於華麗的房屋前。神周遊太空,聚集於用蘭花薰香的祭殿。神出行時人馬眾多,行動迅速。神已經來臨了,他浮游飛翔而降,他飛來時降下了吉祥的甘露,出現了象徵太平的慶雲。眾神相互牽引來到祭祀的宮殿,虞舜來做客,舜的臣下夔和龍也來舞蹈娛神。神飛翔著趕吉時來到,安坐下來。祭祀者感到了神帶來的祥和。神對祭享十分滿意,祭祀者再次為神敬酒。神降下豐厚的恩澤,延伸長久。神普施福佑於汾河曲折處。神的金光像雲一樣升起,激起黃河的波浪。參加祭典的人見了神光,普遍感到高興,他們快樂的歌聲響徹上空。

註釋

華曄曄,固靈根:這兩句詩形容神的車輛放著金光。祭祀者從遠處望見,就知道神靈降臨了。固靈根,指神所乘的車輛。皇帝的車輛,有金根車,以金為裝飾。

②斿(liú):指旗上的飄帶。

③敦:與“屯”相通,聚集的意思。

④排玉房:列隊於華麗的房屋前。

⑤雜:聚集。

⑥容容:飛揚的樣子。

⑦騎沓沓:騎,騎馬的人和其坐騎。沓沓,行進迅速。

⑧般:相連。

⑨翊翊:飛翔的樣子。

⑩揄(yú):相互牽引。九疑:這裡指九疑山之神,指舜。夔(kuí):舜的樂官。共翊翊:共,與“恭”相通。翊翊,恭敬的樣子。虞:娛樂,歡快。貳觴:再次敬酒。沛:廣泛。阿:水流曲折處。橫:充滿。陽波:這裡指黃河的波浪。臚:陳列。


劉徹之子劉閎是怎麼死的?漢武帝為何對祖母竇太后進行瘋狂報復?


【作品鑑賞】

《華曄曄》寫出了神的出遊、來臨、受享及賜福等幻想的情節

華曄曄,光芒盛大的樣子。據史書記載,漢武帝在元鼎四年到汾陰祭祀后土,禮畢,到滎陽,經過洛陽。這首詩作於他渡過黃河南行途中。詩寫出了神的出遊、來臨、受享及賜福等幻想的情節。


劉徹之子劉閎是怎麼死的?漢武帝為何對祖母竇太后進行瘋狂報復?


劉徹

劉徹之子劉閎是怎麼死的?漢武帝為何對祖母竇太后進行瘋狂報復?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劉徹十六歲時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設置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另有開闢絲路、建立年號、頒佈太初曆、興太學等舉措亦影響深遠。

劉徹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後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為其整體正面形象留下負面評價。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劉徹下罪己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劉徹之子劉閎是怎麼死的?漢武帝為何對祖母竇太后進行瘋狂報復?


  • 中文名
  • 劉徹
  • 別 名
  • 劉彘,字通
  • 國 籍
  • 西漢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長安皇宮猗蘭殿
  • 出生日期
  • 公元前156年7月14日(漢景帝前元元年六月丁末日)
  • 逝世日期
  • 公元前87年3月29日(漢武帝后元二年二月丁卯日)
  • 職 業
  • 皇帝
  • 主要成就
  • 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
  • 鹽鐵官營,幣制改革,設置刺史
  • 獨尊儒術,建立年號,首開絲路
  • 大破匈奴,降服西域,吞併朝鮮
  • 代表作品
  • 《秋風辭》《瓠子歌》《天馬歌》《悼李夫人賦》
  • 在位時間
  • 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
  • 諡 號
  • 孝武皇帝
  • 廟 號
  • 世宗
  • 陵 墓
  • 茂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