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支撐著《流浪地球》?飽和式營救、絕望中的堅守?

一、悲傷與希望

《流浪地球》是一個悲慘的故事,在人類進入地下城,抽籤的時候,一半人都沒能進入地下城。進入地下的人,很多人死於悲傷、抑鬱、恐懼和絕望。其他人靠“希望”死撐著。行星發動機開啟後,地殼擠壓撞擊,很多人死於火山地震。地球停轉,很多人死於極度寒冷。經歷了這些,人人都處於極度悲傷的狀態。

什麼支撐著《流浪地球》?飽和式營救、絕望中的堅守?

二、飽和式營救

正是在這種極度壓抑的情緒下,人人都知道:按部就班、飽和式營救才是成功的關鍵、這是紀律,也是希望本身。《流浪地球》所有的事情都是按部就班的進行。這按部就班當中,犧牲與風險在所難免的,地球流浪失敗的可能性早就包含在內。

什麼支撐著《流浪地球》?飽和式營救、絕望中的堅守?

三、親情

那麼,是什麼讓故事發生了轉折,讓人變得似乎自由了呢?

地球將在24小時即將發生毀滅,人們陷入徹底絕望當中。然而根據電影,想到點燃木星的,並非只有一人。以色列科學家已經想到,並作了計算。劉啟的聰明不是關鍵。

新一代(如劉啟,從啟這個名字就知道其寓意)利用所學知識,奮起自救;老一代(韓子昂、吳京)為了新一代勇於自我犧牲。才是故事發生轉折的關鍵。

韓子昂死了、吳京死了,地球活下來、劉啟活下來了。這是上帝藏在人類基因中的,一種生存密碼,一種意志——親情,人類的親情。而,這正是,身邊,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其意義已超越了孔子的君君臣臣,父慈子孝的意義。

這是讓人耳目一新的原因。也是絕望中,人們依然堅守的原因。

什麼支撐著《流浪地球》?飽和式營救、絕望中的堅守?
什麼支撐著《流浪地球》?飽和式營救、絕望中的堅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