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最依重的大臣,功高不惜身,九族被誅滅

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自古以來,任何一位明君身邊都有一批功臣,他們作為皇帝的智囊團,左膀右臂,為皇帝治理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然而,狡兔死走狗烹,曾經信誓旦旦許諾的官爵財富不說,有時候功臣往往連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懂得知進退的官員,辭官還鄉幸得終老於山林,運氣不好的功高震主,倒行逆施這些罪名隨便加上一個就是性命難保,甚至是滿門抄斬,誅滅九族等等的情況不在少數。

漢武帝最依重的大臣,功高不惜身,九族被誅滅

漢武帝影視形象

縱然如此,君主身邊總是不乏懷有才華抱負和僥倖心理的大臣。眾所周知,漢武帝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頒行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開絲綢之路等一系列政績,隨便提出一件來,其重大意義都能夠在歷史上形成反響。而這位縱橫捭闔,運籌帷幄的英明君主背後,也有一位出謀劃策大臣。

漢武帝最依重的大臣,功高不惜身,九族被誅滅

王剛老師飾主父偃

這個人就是主父偃,主父偃出生于山東的一個貧寒之家,年紀較輕的時候他致力於學習長短縱橫之術,年紀稍長時又學習了《易》,《春秋》和百家思想。雖然他早年不得志,但是在元光元年他抵達長安後直接上書給漢武帝並得到接見,被拜為郎中。在那一年裡,主父偃竟升遷了4次,足見當時漢武帝對他的器重,在其他大臣中絕無僅有。

漢武帝最依重的大臣,功高不惜身,九族被誅滅

影視圖片

而主父偃的才華無疑也配得上漢武帝如此高規格的禮遇,他向漢武帝提出推恩令,並且幫助漢武帝加強了中央集權,為天下一統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主張遷豪門戍邊屯坑,解決了政權與豪門的矛盾。未雨綢繆按他的建議築城,此後形成河套地區數千年的穩固。然而這樣優秀的大臣最後卻落得誅九族的命運,但是原因卻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複雜。

漢武帝最依重的大臣,功高不惜身,九族被誅滅

主父偃影視形象

在歷史上功臣枉死,人們第一反應就是責怪皇帝。但是在主父偃這裡,皇帝也不過只是被各方面勢力逼迫得無奈的人罷了。主父偃之前因一些小摩擦和齊王鬧得很不愉快,因此屢次進言讓漢武帝調查齊王,得到漢武帝賜予的尚方寶劍後,主父偃企圖公報私仇,齊王之後不堪重負自殺而亡,主父偃就成了無可推辭的直接責任人。

漢武帝最依重的大臣,功高不惜身,九族被誅滅

漢武帝雕像

齊王的自殺引發了其他諸侯王之間的恐慌,他們對主父偃又怕又恨。漢武帝派遣主父偃去齊國擔任國相時趙王立即抓住機會告狀。趙王給主父偃羅列了兩條罪狀,一條是受賄,一條是謀害親王。縱使主父偃避重就輕,堅決否認謀害親王而僅承認受賄,這罪狀也讓他在劫難逃。

漢武帝最依重的大臣,功高不惜身,九族被誅滅

齊王影視圖片

本來通常情況下,主父偃只需等這件事情風波逐漸過去,平息眾怒後東山再起,但偏偏主父偃這個人此前當權時把身邊的大臣同僚都告了個遍,得罪的同僚太多,以至於他東窗事發後不嚴肅處置難以平眾憤。並且他收受賄賂來者不拒,從來不加收斂。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朝廷的大局,漢武帝最終下令誅滅主父偃九族。而主父偃最終的結局,也印證了那句話,“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