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世奸雄希特勒的前世今生——從政背景,納粹前身

一個年方30歲的奧地利人,無親無故,無產無業,既無一技之長,也從無正常職業,在政治方面既無強硬的後臺,更無任何經驗,他要在德國謀政治方面的發展,許多人認為前途是一點也不光明的。在開始的時候,希特勒也明白這一點。“好多天以來”,他說,“我一直考慮應該怎麼辦,每次考慮結果總是清醒的認識到像我這樣一個無名之輩,要採取任何有益的行動,連最起碼的基礎也不具備。”

盜世奸雄希特勒的前世今生——從政背景,納粹前身

希特勒於1918年11月底回到巴伐利亞首府慕尼黑,發現這個寄寓的城市幾乎面目全非了,這裡也發生了革命。維特爾斯巴赫朝的國王也已經退位。巴伐利亞現在落入社會民主黨的手中,他們成立了一個巴伐利亞共和國。以庫特·艾斯納為首,他是生於柏林的一位流行的猶太作家,艾斯納在慕尼黑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長著一臉灰白色的大鬍子,戴著夾鼻眼鏡,頭上是一頂黑色的大帽子,個子卻特別矮小。他在11月7日那天帶領幾百個人大搖大擺的經過街頭,不發一槍就佔領了議會和政府的所在地,宣佈成立共和國。三個月後,他被一個年輕的右派軍官安東·阿爾科一凡雷伯爵所暗殺。工人們於是成立了一個蘇維埃共和國,但是時間不長,1919年5月1日,柏林派來的正規軍和巴伐利亞自由團義勇軍開進慕尼黑,推翻了蘇維埃政權,並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巴伐利亞的權力又落入右派之手。

巴伐利亞右派,除了竭力主張復辟王室的保皇派外,還有一批為數眾多的復員軍人。戰爭給他們帶來了巨大變化,他們找不到工作,無處安身,堵塞了他們回到戰前那種和平社會中去的道路。戰爭,使他們變的性格粗暴,正像後來希特勒所說的,他們“變成了為革命而革命的革命派,希望革命成為一種永久存在的狀態。”

當時武裝的自由團在德國各地紛紛建立,由國防軍秘密提供裝備,起初他們只是被用來在發生糾紛的東部邊境同波蘭人和波羅的海一帶的人毆鬥,但不久他們就捲入支持推翻共和政體的陰謀了。1920年3月,自由團的一個聲名狼藉的埃爾哈特旅,在一個叫做埃爾哈特上尉的冒險家率領下,佔領了柏林,讓一個庸碌無能的右派政客沃爾夫岡·卡普博士擔任總理,正規軍在馮·西克特將軍率領下卻按兵不動,共和總統和政府則倉皇逃向西德,只是靠各工會舉行了一次總罷工,才恢復了共和政府。

與此同時,在慕尼黑舉行的另外一次軍事政變卻比較成功,1920年3月14日,國防軍推翻了霍夫曼的社會黨政府成立了一個以古斯塔夫·馮·卡爾為首的右翼政權,現在這個巴伐利亞首府已經成為德國國內各種決心要推翻共和國,建立一個極權主義的政體,否認凡爾賽和約束縛的一切勢力的磁力中心。在這裡,策劃了多次政治暗殺,其中包括對馬修斯·埃爾茲伯格和瓦爾特·臘思瑙的暗殺。埃爾茲伯格是個“溫和派”的天主教政治家,他有勇氣在將軍們打退堂鼓的時候出來簽訂停戰協定;臘思瑙是當時才華出眾,頗有學識的外交部長,極端派痛恨他,因為他是猶太人,同時因為他執行了全國政府的政策,設法履行了凡爾賽合約中一部分條款。

盜世奸雄希特勒的前世今生——從政背景,納粹前身

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下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了他的政治活動,當他在1918年11月底回到慕尼黑後,他就投靠了第二兵團調查委員會,為其鎮壓革命左派提供情報,顯然在這件事上的出力是被認為有價值的,因此陸軍繼續僱用他,他在當地軍區司令部,政治部新聞局工作,後來又送他進了政治訓練班,在那裡希特勒的反猶謬論,得到上級軍官的賞識,不久就提拔他到慕尼黑一個團裡當教官,其主要任務就是同“危險思想”——和平主義,社會主義,民主主義作鬥爭。對希特勒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機,給了他一個鍛鍊演講本領的機會,正如他一向所認為的那樣,這是要做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必須具備的第一個先決條件。他過去一直擔心他的嗓子可能由於在前線中了毒氣而永遠給毀了,現在他發現已經復原,足以使至少在一個班的小房間裡每個角落都能聽到,這才能日後使他幾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電臺上能夠用他的聲音來左右千百萬聽眾。

1919年9月的某一天,希特勒接到陸軍政治部的一項命令,要他調查一下慕尼黑一個自稱德國工人黨的小小政治團體,但是在開始的時候,希特勒並沒有感覺到德國工人黨有什麼重要意義,他去參加該黨集會是奉命而去的,這次參加集會的一共只有25個人,地點是在施瑞納克勃勞啤酒館的一間陰暗的房間裡。希特勒從開始開始一直坐到散場,覺得會議開得很沉悶,一點兒也沒有什麼好印象,他說這是一個與其他許多新組織沒有什麼不同的新組織。當時的時代是這樣一個時代,任何人都對現狀不滿,都覺得有必要組織一個新黨。會上發言的是一個名叫弗德爾的土木工程師,他堅信除了創造性和生產性的資本外,還有一種投機性的資本,這種投機性的資本就是德國大多數經濟問題的原因,他主張禁止這種資本,1917年他組織一個團體來實現這個目標,這個團體的名稱叫做德國打破利息奴役制度戰鬥聯盟。在弗德爾發言後,希特勒正要離開時,一個教授站了起來,反駁弗德爾的問題,並且建議巴伐利亞同普魯士脫離關係,另外同奧地利組織一個南德意志國家,這在當時的維也納是個很流行的主張,但是它卻引起了希特勒的狂怒,據他自己後來說此事使他站起身來,對這位有學問的先生加以痛斥,使教授像只落水狗似的夾著尾巴溜走了,而其餘的聽眾則目瞪口呆的看著這個無名小卒。

盜世奸雄希特勒的前世今生——從政背景,納粹前身

就在這時,有個人從後面追上來,把一本小冊子塞在他手裡,這個人就是安東·德萊克斯勒,國家社會主義的真正奠基人。德萊克斯勒面帶病容,鎖匠出身,沒有受過正式教育,能夠獨立思考,但是頭腦偏狹。當時他在慕尼黑鐵路工廠工作,1918年3月7日他組織了一個獨立工人委員會,同馬克思主義的工會組織進行鬥爭,但是德萊克斯勒所拉到的會員,從來沒有超過40個,1919年1月他的委員會同一個叫做政治工人集團的團體合併,後者原來是由一個名叫卡爾·哈勒的報社記者領導的。新組織的成員不到100個,名叫德國工人黨,由哈勒擔任第一任黨的主席。這個規模很小,默默無聞的德國工人黨,就是後來興風作浪,給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德國納粹黨的前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