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推進經濟結構調整

叢屹 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9年是我國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內外部的壓力凸顯,宏觀調控以及各種制度性的創新改革,會面臨不小的阻力和風險。但從高質量發展路徑的建構來看,必須堅定面對新情勢,必須努力向上實現突破和創新發展。雖然有外部的衝擊和壓力,但解決好自己內部的問題才是關鍵。經濟結構調整的必要性,歸根到底,是傳統的粗放型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一方面,人口、資源和環境的要素條件趨緊,另一方面,全球性分工格局也在動態調整之中、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正在快速推進,新一輪的全球競爭正在開啟,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要保持長久的競爭力和發展勢頭,就必須在現階段進行深度的結構調整,這正是中央確定的“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核心要義。

“穩中有變”,既要面對變局、甚至是“大變局”,也要保持定力、主動而為,防範變局中的各種風險、應對各種挑戰,這是2019年的基本情勢,瞭解中國國情的學者都應該有此共識。轉型過程中的“穩”,中央提出了六個,是恰當、準確的。發展中不可能沒有問題,問題出現了也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有效應對

和解決問題。面對目前普遍的轉型壓力,業界尤其是實體經濟、民營經濟的發展是關鍵,習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提出的“五、六、七、八、九”,說明民營經濟是解決就業和增收的關鍵,“六條建議”本質上說明必須從政策、體制和制度上進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的各種要素成本和體制性成本,才能“穩預期、穩投資、穩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