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感悟】年味兒越來越淡,賺錢的快感愈來愈強

舊時記憶

對於以90後為代表的一代人來說,過年有著特殊的美好回憶。小時候一大家子人圍在一起吃年夜飯,經常大人一桌,孩子一桌。爸爸媽媽提前好幾天就會買好年夜飯的食材,大年三十一早就開始做飯。

那時候經常一個晚上要做幾十個,甚至上百個蛋餃。春節時的一鍋三鮮湯是每個家庭必備的菜餚。還有傳統的春捲,爸爸很早就起來做春節的餡料,大年三十晚上下油鍋炸。

很多天以前,我們就會等待著大年三十的來臨。和同齡的小夥伴們從早玩到晚上,晚上還一起放煙火,在放炮的時候,每年總會有幾個夥伴炸傷手。

而且,小時候的春晚因為有趙本山等一些知名小品演員,一家人甚至幾家人圍繞著電視機看春晚是一件賊幸福的事。

【春節感悟】年味兒越來越淡,賺錢的快感愈來愈強

地位下滑的年夜飯

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中國城鎮化進程越來越快,人們的收入增長了幾十倍,居民財富也增長了十倍以上。所有人的生活質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今天,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吃什麼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甚至相比於國外,中國的餐飲是全世界最豐富的。

然而,在小時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幾頓好吃的。現在吃什麼根本不是問題,甚至隨著收入的提高,越來越多人要吃的健康,吃得清淡。

在這個背景下,年夜飯的幸福指數大幅下滑。甚至許多人平時吃得比較清淡健康,過年反而要吃許多傳統的“油膩食物”。比如上海的八寶飯、油炸春捲等都是過年時必吃的事物。這時候,年夜飯的幸福指數就大幅下滑。

【春節感悟】年味兒越來越淡,賺錢的快感愈來愈強

發展與貧富並存

最近也集中閱讀了許多人的回鄉見聞,總體上看到這些三四五線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好。特別是,許多這些城市過去是農村,現在通過城鎮化發展成了一定規模的城市。

有許多大型樓盤社區,有大賣場,有大量的互聯網渠道下沉。現在一些五線城市的年輕人,也在用滴滴打車,用美團叫外賣,也在刷抖音。如果在二三十年前,這些人就是“農民”,每天只能在家幹農活。

大家提高的不僅僅是物質生活,還有精神生活的豐富。以前小時候,能看的東西很少。所以80年代到90年代,全民電視劇是最多的。大家也都是回憶老版西遊記、老版三國演義、老版的金庸武俠劇。很大一部分原因和當時精神生活比較匱乏有關。

這時候,一出包括了歌舞、小品、相聲的春節聯歡晚會,當然成為了一年精神文化的重頭戲。而今天,我們的精神生活大幅得到改善,從各種節目、長視頻、到短視頻等等。甚至許多海外需要付費版權看的節目,我們在國內都能看到。相比之下,對於許多人來說春晚的吸引力就大大下滑。

【春節感悟】年味兒越來越淡,賺錢的快感愈來愈強

當然,還有一個數據很重要。春晚是給中國大部分人看的,而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的大部分人人口還是比較貧困的。中國收入人群分為五個大組:高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中等偏上收入可支配為34547元,中等收入可支配為22495元,中等偏下收入可支配為13843元,低收入可支配為5958元。也就是說,最高收入人群,一個月工資也不過5000多。而2017年全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5974元。

我們看到,收入越低的地區,春晚的收益率就越高。北方的春晚收視率遠遠超過了南方。從一些互聯網應用中,我們瞭解中國大部分人還是相對貧窮的人,北上廣深的人群才是少數。

【春節感悟】年味兒越來越淡,賺錢的快感愈來愈強

春節會消失麼?

放在一個更長期的維度,春節長假會演變成什麼樣子呢?我們認為,會逐步向美國聖誕節靠攏,成為大家度假休閒的重要時間點。

在西方文化中,一年以聖誕節為結束。雖然美國聖誕節的國定假期只有兩天,但是許多美國人會在聖誕節前後休年假。如果和美國企業打交道,發現12月中旬開始,大部分美國企業裡面就沒什麼人了,大家都去休假了。

在中國文化,一年以春節為結束。我們看到的年夜飯、春運、春晚都會逐步從成為時代的產物。春節最終會變成一個普通的長假,許多人選擇在這個時間點結束一年工作,進行自己的休假。

年味其實並沒有變淡,只是我們平時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了,相比之下,年味就淡了。而淡淡的年味背後,是經濟持續的發展,帶來生活的全面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