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煮碼農 說的就是你還不快醒醒

溫水煮碼農 說的就是你還不快醒醒

如果你是程序員的話,不要怕字多,當讀API文檔,慢慢讀完,必有大收穫!

首先,什麼是”泡茶型公司“?

所謂的“泡茶型公司”,就是把員工像茶葉一樣,扔到公司裡,然後把員工的精華都泡走,等到像茶渣一樣的時候再扔掉。

細思極恐。

典型的就是民工,為什麼初級製造業愛用民工?

一是因為這些人年輕力壯精力充沛,通宵加班都沒問題。

二是他們的時薪很低,即人力成本低。

三是這些人幹一段時間後,他們要回老家結婚生子,還省下了辭退他的心思。

如果你覺得民工這個群體離你太遙遠,那麼下一個職業可能就在你身邊了:程序員

程序員常常自嘲是碼農,其實有幾分道理。

年輕的時候敲代碼加班加點,或許收入也看起來也挺光鮮,但如果在35歲之後還沒能成為技術骨幹,又不能及時轉到管理崗位,那處境就很危險了。

中檔化危機”。

當一名員工在35歲左右,能力很難說優秀,工資又不願意將就,這就成了老闆很頭疼的事。

他們有資歷,但沒有核心競爭力,他們一邊喊著要加工資,一邊又要兼顧家庭,他們的性價比非常低,究竟把這一批人往哪兒擱?

顯然,對於老闆來說,把“茶渣”倒掉是最經濟的選擇,所以我們會聽到一些傳聞,說國內某些知名企業在隱形裁掉35歲以上的員工,這不是空穴來風。

不想被煮(熟),就要有冒險的習慣。

NO.1 保持危機感

有些年輕的程序員太早成功,因為優越感,逐漸對技術本身失去興趣,脫離碼農生活,被提拔出基層。但管理上因為沒有厚積,所以就很難薄發,做得累而牽強,狀態越來越平庸,虛榮心透支職業前途。所以要保持頭腦清醒,要麼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到難以替代,要麼轉崗到管理層的核心位置。總之,要擁有不可替代性,才能坐穩自己的位置。

NO.2 如果不具備不可替代性,趁早找出路

一般的程序員,到了30歲的時候,會有點成功的跡象。如果到30歲還沒有一點成功的跡象,就要開始考慮自己的出路了,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如果到了35歲依然是沒有一點成功的跡象,建議想辦法跳槽到國企。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的體力、精力和大腦機能都會不斷地衰退,表現得最明顯就是熬夜。20歲、30歲、35歲、40歲……不同年齡段, 熬夜時的狀態和熬夜後的恢復能力是有非常明顯的差異的。

隨著年齡增長,成年人承擔的責任以及家庭的瑣事也都會不斷壓下來,難免會產生無力感。

國企雖然上升空間小,做事束縛多,但至少不會隨隨便便把員工當“茶渣”一樣倒掉。只要不犯大錯,並且公司不倒閉,安心做到退休沒啥問題。

NO.3 儘早學會投資理財

如果在程序員年輕的時候正好處於行業的紅利期,或是因為其他原因拿到了第一桶金,一定留一部分用於理財。

這樣即便將來收入銳減,至少還有一點資本可以抵禦風險。

NO.4 保持學習

和工作有關的、無關的方方面面都要了解。對新思路、新技術、新實踐保持興趣和敏感,對已知的東西保持探索,不停地投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水平。

---------------------

原文: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266509/article/details/875602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