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你只是在朋友圈假裝生活很容易

美國社交網絡大神奧斯丁·克萊恩說:“在朋友圈等社交網絡分享的圖片、文字,其實無時無刻不在暴露我們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甚至是情商。”對我們而言,朋友圈儼然已成為一面鏡子,是我們實時更新的個人簡歷,誰不想包裝一下,假裝自己過得好?

於是,我們都在假裝,有錢有貌有才有對象,看遍世間美景、吃遍天下美食......打開朋友圈,就好像安排了許多小記者,分佈在世界各地。

有人感冒發燒,癱在床上敲打鍵盤,在朋友圈尋醫問藥。

有人朝九晚五、月薪不高,卻在朋友圈表演精英人士、事業有成。

有人找朋友傾訴情感問題、痛斥渣男,卻在朋友圈呈現一派柔情蜜意、花好月圓。

......

如此欣欣向榮的朋友圈,或許是為了謀求存在感,或許是為了自我安慰,又或許只是為了給殘酷生活留下一點美好的念想。

醒醒,你只是在朋友圈假裝生活很容易

六月份的時候,失聯了近10年的同學突然加了我的微信,一陣寒暄過後,我們就再也沒有聊過天,只是安安靜靜地躺在彼此的好友列表裡。有時候,我在朋友圈看著他正精力充沛的樣子,好生羨慕。健身打卡、英語打卡、閱讀打卡……他將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子彈隨時上膛的狀態根本不像一個被生活虐過的社會人。

我在埋頭學習腰痠背痛的時候,他在健身房裡練著腹肌,揮汗如雨;我在忙著碼論文捶胸頓足的時候,他在享受付費知識,美不勝收;我在一個人看電影自娛自樂的時候,他在和不同的小姐姐約會,日子好不得意。這讓我時常懷疑人生,同一所高中,同樣都是大學畢業,甚至我還在讀...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怎麼那麼大?

終於,看到他又在發朋友圈,忍不住問到:“xxx,你那個閱讀打卡的課程怎麼樣,我也想報一個提升一下自己。”他像找到了一個樹洞似的,朝著我大倒苦水:“,你就別浪費這個錢了!”我有些疑惑,明明朋友圈的他是那麼“斜槓”。沒等我開口,又看到他說:“我這可是花了錢的,當然要有花了錢的樣子。”

真實的情況是,他已經畢業四年,依舊朝九晚五夾雜加班的“搬磚”生活,保持單身的狀態。他對自己的評價是,依舊不成熟,做事散漫,沒有規劃,對行業缺乏框架化的思考和方法論。每到年底,連回家都沒膽氣。人窮志短,世事多艱,曾經躊躇滿志的少年,卻只能通過朋友圈給自己偶爾打點興奮劑了。

醒醒,你只是在朋友圈假裝生活很容易

“檸檬c” 是我大學時期做兼職認識的,在她的朋友圈,總能感知到美好生活氣息。她的朋友圈真的是一股清流,分享得比較多的,是插花、烘培、瑜伽、閱讀,我都是發自內心想點贊,看到她精緻的生活,人也會放鬆很多。

後來,我發現檸檬c不再更新朋友圈了,問及原因,她說關閉了這個功能。她告訴我,她發覺自己出現了焦慮症狀,長期刷朋友圈就是一直給駱駝肩上加稻草,總有一天會被壓倒的。手機就應該回到它本來的樣子,能夠和朋友保持聯繫就好。多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比關注朋友圈更有意義。

生而為人,我們都渴望表達,執著地想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所有人。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發的那些東西,無非是一些拾人牙慧的摘抄。長期只關注碎片信息而不去進行深度閱讀,反而失去了思考能力。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那麼多點贊之交,不需要那麼多淺層化的信息,不需要那麼多沒來由的喜怒哀樂、羨慕嫉妒,更不需要那麼多老掉牙的心靈雞湯、健康利器和養生秘籍。說到底,所謂朋友圈,點讚的人那麼多,共鳴的能有幾個?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的生活,並沒有多少人真正關心,別人的生活,你也並不會真正關心。

生活的真相是,你怎麼對待它,它就怎麼對待你。

相比現實生活,大部分人更在乎自己在朋友圈的狀態,在乎別人眼中的那個自己他們在朋友圈學會了假裝,呈現出優質的生活品味,展現出豐富的業餘活動,甚至是強大的社交圈子。

翻閱書籍,不急著汲取知識,而是先發朋友圈,附上書的封面和摘抄;品嚐美食,不想著先嚐為快,而是先發朋友圈,附上色香味俱全的擺拍;出門遊玩,沒有真正放鬆自己,而是先發朋友圈,附上火車票和風景照。

這般五光十色的朋友圈,是現代都市人最好的印證。每個人都將崩潰調成了靜音模式,將一地雞毛紮成了雞毛撣子。

醒醒,你只是在朋友圈假裝生活很容易

還有另一種人在朋友圈的假裝,是充滿了無奈的善意謊言。你離開家鄉,隔著千萬裡,和父母之間的聯絡,只剩下一部單薄的手機。自從教會他們使用微信之後,二老時不時給你發健康養生文、催婚相親文、還有各種表情包。

你在朋友圈的一舉一動,他們都一一知曉。因為不想聽到父母小心翼翼的一句“最近過得好嗎”,便主動在朋友圈營造一個快樂的自己,僅限父母可見。你會發營養大餐,讓他們知道你吃得很好;會發交易記錄,讓他們知道你賺得很多;會發每天的陽光和綠植,讓他們不用為你擔憂。

你這樣處心積慮地假裝,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你不怕露出馬腳讓人看笑話,也不怕換來別人匆匆一瞥的尷尬。因為父母一個“微笑”的表情,哪怕和年輕人的世界格格不入,那也是真真切切的幸福。

朋友圈是窺見世界的萬花筒,有人當它是分享悲喜的樹洞,有人當它是發展人脈的通道,也有人當它是自我表演的舞臺。越來越多的人在朋友圈戒掉情緒,越來越多的人在朋友圈假裝生活,可是旦開始表演,真實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加艱難。

虛擬的社交網絡迫使你成為一個演員,焦慮地思考每日的劇本,暗示著自己的存在是多麼重要。就算離開朋友圈,你也會換一個平臺挖一個樹洞將真情埋入,過一段時間,樹洞變成圈子,開始同樣的循環。

我們都是脆弱的,難以面對人生的真相,需要用謊言麻痺自己、迎合別人,從而獲得一絲希望與慰藉,這也未嘗不可,但千萬不要貪杯。宿醉以後,夢醒時分,多看一眼身邊的人,他們才是你生命中的完美備份。最後,用安妮寶貝的一段話作為文章的結尾: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