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奔馳銷量完成度第一 海馬汽車墊底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比以往年份顯得更為慘淡。中汽協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汽車銷量共計2808.06萬輛,同比下滑2.76%,雖然連續十年蟬聯全球第一,但自1990年以來出現首次年度下滑。車市寒意凜凜,在部分車企的銷量成績上表現地更為直接。蓋世汽車通過對各車企2018年銷量進行梳理發現,多家主流車企銷量表現並不理想,全年銷量目標完成率普遍偏低。除了北京奔馳、北汽新能源、一汽豐田等少部分車企達成了各自年初定下的年度銷量目標之外,其它車企均未能如願達成目標,甚至有幾家車企目標完成率不及50%車企銷量下滑,不只是大環境的“鍋”2018年,在經濟增長乏力、汽車行業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多數車企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不乏車企銷量下滑嚴重,庫存高企,業績表現也是大不如從前。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在2018年,東風啟辰、觀致汽車、長安品牌乘用車、華泰汽車、眾泰汽車、神龍汽車、江淮乘用車、海馬汽車等車企目標完成率不足70%,江淮乘用車、海馬汽車等車企甚至遭遇了腰斬式的下滑。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儘管大環境的“不給力”對於車企表現有所影響,但車企表現下滑卻不只是大環境的“鍋”,更多應該追究企業在產品競爭力等方面存在的弱點,如此才會在車市下滑的情況之下“不堪一擊”。2018年初,海馬汽車曾信誓旦旦表示其目標年銷量為18萬輛,不過最終的銷量數據卻讓海馬汽車有些難堪。2018年全年,海馬汽車累計銷量為67,570輛,同比下降51.88%,僅完成年銷目標的37.5%。據瞭解,在過去一年,海馬汽車各大板塊車型均出現了十分明顯的下滑,從其SUV陣營中海馬S5車型的銷量來看,2017年該車型累計銷量達到65,588輛,而2018年其累計銷量僅為27,234輛,大幅下滑了140%,遠遠高於2018年整體SUV市場5%左右的下滑幅度。這一定程度反映出了海馬汽車產品競爭力上的不足。當然,除此之外,頻繁的人事調整、公司戰略轉型等對銷量也有一定的影響。江淮乘用車2018年整體銷量繼2017年後繼續下坡。據乘聯會數據,江淮乘用車2018年累計銷量為197,520輛,僅完成其40萬輛銷量目標的49.4%。對於江淮來說,銷量的持續下滑與其SUV及MPV銷量的低迷有極大的關聯。根據其公佈的銷量數據,其旗下SUV及MPV車型銷量分別出現了20%左右下滑。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江淮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25%達到63,671輛,對於銷量有明顯的拉動作用,不過後續新能源汽車補貼將逐步退坡,江淮想要增強自身的“抗寒”能力的意念背後還缺乏有力支撐。如果對以上表單中的企業進行更為具體的瞭解,便不難發現,除了海馬汽車和江淮乘用車之外,神龍汽車、華泰汽車、眾泰汽車、長安品牌乘用車等車企“慘淡”的銷量背後都有著各式各樣的原因,在車市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之下,更需車企冷靜下來,找到並有效解決自身“痛點”。市場再糟糕,也不乏逆勢而上的厲害角色不管市場多麼惡劣,總有那麼幾家車企在逆勢而上。從2018年來看,在整體車市哀鴻遍野的形勢之下,也有驚喜存在。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北京奔馳、北汽新能源、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等車企已超額完成其2018年銷量目標,東風日產、廣汽本田、上汽乘用車等車企也幾近完成年銷目標。2018年,北京奔馳全年銷量共計485,007輛,超出其年初定下的44萬的銷量目標,完成率高達110.2%。從2018年各月份的銷量數據來看,不同於多數車企銷量走勢的忽高忽低,北京奔馳銷量看起來比較穩定。這當然離不開其銷量擔當奔馳E級、奔馳C級、奔馳GLC級等車型的持續助力,2018年隨著中國專屬車型新一代長軸距C級車的到來,C級車再創在華銷量紀錄,E級車、S級車表現不俗,均在收官月實現30%以上的同比增長。同樣表現不錯的還有一汽豐田,在2018年取得了720,306輛的好成績,超額完成其69.5萬輛的年銷目標。究其原因,旗下的車型擁有較強的產品力,據悉在2018年轎車市場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其熱銷車型卡羅拉逆勢增長9.4%,約佔一汽豐田總銷量的52.3%。另外榮放表現也比較亮眼,同比增長14.3%。事實上,在2018年,日系車企的整體表現都還不錯,從上表可以看到,不僅是一汽豐田,廣汽豐田、東風日產、廣汽本田銷量完成率都是相對較高的。自主品牌之中,在前面所提到銷量完成率相對較低的車企之外,亦不乏表現亮眼的企業,例如北汽新能源。在2018年,北汽新能源銷量達到158,012輛,超額完成其15萬的年銷目標。據最新消息,北汽新能源將2019銷量目標定為22萬輛,在補貼退坡、合資車企眾多新能源車型的夾擊之下,實現此目標顯然並不簡單,不過可能性顯然是有的。除了北汽新能源,新能源銷量方面表現比較強勢的還有比亞迪,儘管比亞迪未能達成其整體銷量目標,但2018年其新能源車銷量共計24.8萬輛,超出其20萬輛的年銷目標。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吉利汽車,吉利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首次突破150萬輛,雖未達成其年初定下的158萬的年銷目標,但表現依舊可觀,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以上車企在2018年的強勢表現再次證明了,車市低迷,並不意味著所有車企銷量都會下行,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表示,在車市下滑的情況之下,車企分化加速,也導致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凸顯。而正如部分車企銷量下滑各有原因,北京奔馳、一汽豐田等車企不俗表現的背後亦有其各方面能力的支撐。因此當車企出現銷量下滑的現象,除了從大環境上找原因,更應從自身找突破點。從目前部分車企公佈的銷量目標來看,基於對2019年車市並不十分樂觀的預期,車企在銷量目標上也相對保守,吉利就將2019年銷量目標定為151萬輛,僅稍高於2018年全年銷量。而在趨於保守的銷量目標下,車企究竟只是不想達不成目標“面子”上太難看?還是真正想要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裡子”上,切實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希望是後者。

北京奔馳銷量完成度第一 海馬汽車墊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