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蒲江」白雲鄉竹編記


「品味蒲江」白雲鄉竹編記


竹編 | 傳統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富含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竹編工藝品分為細絲工藝品和粗絲竹編工藝品。竹編所用竹絲斷面全為矩形,在厚薄粗細上都有嚴格要求,厚度僅為一兩根頭髮絲厚,寬度也只有四五根髮絲寬,根根竹絲都通過勻刀,達到厚薄均勻,粗細一致,觀者無不讚嘆其難。2008年6月7日,竹編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品味蒲江」白雲鄉竹編記


本期的品味蒲江就帶大家走進白雲鄉

體驗悠久的竹編文化

「品味蒲江」白雲鄉竹編記



「品味蒲江」白雲鄉竹編記


這裡是白雲鄉,一片片竹林緊緊依偎著美麗的村莊。房前屋後,田間地頭,竹子與白雲的村民們不離不棄。春天的竹筍可以採來做菜,成熟的竹子可以可做建築材料,建成竹籬茅舍籬笆院,生態優雅自然。也可以砍成竹條編織成筐,雕鏤成器。


「品味蒲江」白雲鄉竹編記


在白雲,連片翠綠的竹林,不僅是一道獨特秀美的景色,還成就了白雲美名遠揚的竹編產業。白雲竹編種類多、竹編工藝成熟,多年以來,用竹子編制農具傢俱生活用具是白雲鄉村民們最常見的活計。

「品味蒲江」白雲鄉竹編記

在白雲,竹編用品曾經是農民生產和生活中的主角,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必需品。在白雲過去的日子裡,曾經都會有村民在那裡片竹成篾,劈篾為絲,編竹成器,在那裡編織著簡單樸實甘苦相伴的鄉村生活。

「品味蒲江」白雲鄉竹編記

山中歲月,寂寞匠人,經緯的光影,像所有傳統手工藝一樣,民間竹編工藝,正在與我們漸行漸遠,甚至面臨著消失。當竹編生活漸成往事,農村竹編成為了一種抹不去的鄉愁。慶幸的是,在白雲,我們還能看見竹編印著歲月痕跡的身影。

「品味蒲江」白雲鄉竹編記

他們在默默守望和傳承著這門指尖上的技藝,孜孜不倦的追求新的藝術。他們將傳統工藝和現代時尚設計相結合,將文化、時尚、家用元素充分融合,他們製作出新穎精緻的各類燈具、茶具、杯盤盞碗等美麗實用的家居用品。

「品味蒲江」白雲鄉竹編記

在充滿竹篾清香的作坊裡,竹編人身影成為了白雲鄉一道靚麗的風景。他們一雙雙靈巧的手在竹絲之間靈活穿梭,一條條竹篾從他們手指縫中飛快地傳進穿出,手指翻飛,篾片飛舞,讓人眼花繚亂,剖絲,迴旋,將篾絲化為時間的舞者。將自然之美濃縮在縱橫之間,留下縱橫交錯的縝密,織就經天緯地的精緻,用指尖上的技藝詮釋著質樸,淡雅,清新的竹風雅韻。

「品味蒲江」白雲鄉竹編記

那些精緻的竹編,承載著歲月的沉澱和生活的溫暖。在陽光下,燈光裡,光線透過纖纖竹網,從竹篾交織的縫隙流淌出來,悄悄溫暖了人們那些或深或淺關於竹編的別樣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