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對大臣十分苛刻,如何對待罵他和剝削他的人?不按常理出牌

朱元璋是大明的開國之君,這個來自農家的孩子,他的身上有太多值得人琢磨的東西。他從底層崛起,參加義軍、打敗強敵、推翻蒙元,問鼎中原。一個曾經給人放牛的娃娃,為何會有這麼大的潛力?

朱元璋對大臣十分苛刻,如何對待罵他和剝削他的人?不按常理出牌

朱元璋登基後改革吏治、整治貪腐、誅殺功臣,掀起了令人膽寒的“藍玉案”、“胡惟庸案”,被他誅殺的貪官超過了15萬人。這些讓後人都震驚的大案,難道就是朱元璋的本來面目嗎?就因為他夠狠、心夠硬才開創了大明?一將功成萬骨枯,優柔寡斷的人確實很難建功立業,但朱元璋其實也並非殘酷無情之人,看看他如何面對罵他的人和壓榨過他的人就能明白。

朱元璋對大臣十分苛刻,如何對待罵他和剝削他的人?不按常理出牌

朱元璋做吳王時,曾在一次水戰中被敵軍圍困。對方逼朱元璋自盡,他不忍心讓屬下受牽連準備犧牲自己。此時,一個和他長得很像的部下站出來,一定要替他去死。此人名叫韓成,因其相貌與朱元璋相似,平日裡朱元璋對他也很親近,想不到危機時刻,此人居然提出替他去死。

朱元璋並不忍心,但韓成護主心切,義無反顧。由於時間緊迫,他連後事都沒來得及交代,登上甲板後他朝敵軍喊了幾句話,讓敵軍把他當成了朱元璋,隨後就跳水而亡了。韓成死後,朱元璋趁敵不備,帶著大軍衝出包圍,後又反擊回來,殺死敵首,大獲全勝。

朱元璋對大臣十分苛刻,如何對待罵他和剝削他的人?不按常理出牌

建國後,朱元璋論功行賞時卻忘了韓成,導致其家人無依無靠,流落街頭。一次鑾駕行至宮外一個橋頭,忽然被一個老婦人攔住大罵。細問後才知道,老婦人是韓成的母親,兒子去世後她生活艱難,這才痛罵皇帝不知感恩,沒良心,痛惜兒子死得不值。朱元璋想起往事馬上賠禮道歉,命人把老人接進宮中。

朱元璋對大臣十分苛刻,如何對待罵他和剝削他的人?不按常理出牌

隨後他追封韓成為後,為其家人建侯府,直到侯府建成,才把老婦人恭恭敬敬送出宮。可見,對於曾經有恩於他的人,朱元璋能懂得感恩,即便對方指著他破口大罵,他也能容忍。

朱元璋對大臣十分苛刻,如何對待罵他和剝削他的人?不按常理出牌

朱元璋在家鄉時,曾經給地主家放牛。當時他還是一個幼童,經常有幹活不精細的時候,這時往往會受到地主的責罰。每次放牛回來,地主要還檢查牛是不是吃飽了,如果牛肚子不鼓,就要責罰朱元璋,罵他好吃懶做。朱元璋的父母和兄長去世時,正是家中最悽慘的時候。

當時朱元璋哭著求地主,希望他看在自己為他幹活多年的份上賜一塊土地安葬親人。可地主絲毫不近人情,並沒有給他任何幫助,最後還是在村裡人的可憐下,才騰出一塊土地讓他埋葬親人。多年後,朱元璋當上吳王,他的老家也被自己的軍隊佔領。朱元璋意氣風發,希望風風光光地回家祭拜父母,見見老鄉。

朱元璋對大臣十分苛刻,如何對待罵他和剝削他的人?不按常理出牌

他回村後,馬上有鄉親們來圍觀。人群中,那個地主顫顫巍巍得站在一角,已經成了一個佝僂的老人。地主見朱元璋騎著大馬,身後士兵扛著大旗,知道他已經是吳王,趕緊跪下來磕頭,為當年的事連連道歉。朱元璋並沒有為難他,還親自扶他起來,說:“當時我身無分文,只是個毛頭小子,你那麼做也是正常的”。朱元璋並不是假裝大度,他離開村子時,還賞賜地主30頃地,讓他安心養老。

朱元璋對大臣十分苛刻,如何對待罵他和剝削他的人?不按常理出牌

對昔日苛刻冷漠的地主,朱元璋能做到盡釋前嫌,慷慨相贈,這種容人之量,並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如果他還是村裡的放牛娃,得到機會一夜暴富時,或許他會馬上找地主報復。但從朱重八變成朱元璋後,他所遇見的人、事磨練了他的個性,讓他有容人之量,知恩圖報。其實不難看出,朱元璋的嚴苛和殘酷只是用在了文臣武將身上,對於那些弱小的大明百姓,不論他們做了什麼,他都不去計較。其實他並非一個心狠手辣之人,只是對江山和皇權看得極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