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PK喜茶火花四射 谁又能更胜一筹?

2018年11月底,奈雪の茶创始人在其朋友圈怒怼喜茶“抄袭”,一时间引起吃瓜群众的热烈讨论,究竟喜茶是否有抄袭的行为?事实上,深度剖析这两个奶茶界的网红品牌,会惊奇地发现,它们之间早晚都会擦出火药味。不信,我们由浅至深,来看看这两大品牌的对比。

奈雪PK喜茶火花四射 谁又能更胜一筹?


创始人信息

奈雪PK喜茶火花四射 谁又能更胜一筹?

彭心和聂云宸均是半路出家,对奶茶行业一知半解,但这对品牌、消费者皆有好处。传统奶茶中含有植脂末,对人体健康有害,但原料成本低,利润空间大。而从创业初起,奈雪の茶和喜茶就使用鲜奶,尽管毛利率降低,但顺应了消费升级、健康升级的趋势。

受港式和台式奶茶的熏陶,广东地区的奶茶文化自上世纪末就已形成流行圈,喜茶和奈雪の茶由该地区发源,就抢先占据地利:于广东本土产生口碑和影响力,再扩张至其他一二线城市。但不同的是,二者所在的城市规模相差甚远——

喜茶、奈雪の茶发展历程

奈雪PK喜茶火花四射 谁又能更胜一筹?

喜茶发源于江门,城市规模小,年轻群体小,但试错机会大,可帮助品牌不断调整运营思路,奠定成功基础;

奈雪の茶发源于深圳,年轻群体庞大,时尚观念强,消费力强,帮助品牌迅速累积了初始资本。

融资情况

奈雪PK喜茶火花四射 谁又能更胜一筹?

2016年新茶饮市场爆发,喜茶、奈雪の茶迅速进入品牌运营化阶段,规模不断扩大,彼此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从两次融资时间、融资金额几近重合就可窥见一二。

但规模的扩大并非二者融资的理由。喜茶和奈雪の茶,还得面临着一点点等老品牌的迅速崛起,加之产品线、供应链急需扩张,融资自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消费群体

奈雪PK喜茶火花四射 谁又能更胜一筹?

从上图来看,喜茶和奈雪の茶在用户画像上的重合度相当高,这也间接导致两个网红奶茶品牌互相掐架。不过,奈雪の茶平均客单价要高于喜茶,所以重点盯住的是消费能力更高的白领人群,而喜茶从十几元到四十几元的饮品统统都有,适合不同消费层次的群体。

仔细研究还发现,喜茶与奈雪の茶在消费群体的分布上区别亦不大,或者说,是由于这两个品牌在店铺上的分布区别不大。以深圳地区为例:

喜茶:

奈雪PK喜茶火花四射 谁又能更胜一筹?

奈雪の茶:

奈雪PK喜茶火花四射 谁又能更胜一筹?

喜茶和奈雪の茶多数门店均在市中心区域,但即使在关外地区,它们的距离也相当近。奈雪の茶在万科里、万科广场各有1家,喜茶在万科里有1家,万科里与万科广场相距不到1公里。

与此同时,喜茶与奈雪の茶正在积极出海扩张。前者于11月将首家门店定在新加坡开业,巧合的是,后者也将于12月在新加坡开设门店。

这种运营策略,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肯德基与麦当劳,但也是基于两个品牌间的用户画像重合度高而决定的。

品牌规模

奈雪PK喜茶火花四射 谁又能更胜一筹?

如图所示,喜茶单日最高出杯量5000杯,单月营业额100万+;奈雪の茶单日最高出杯量2000杯,单月营业额却达到200万+。奈雪の茶出杯量低于喜茶2.5倍,但营业额却高达喜茶的1倍,区别就在于奈雪の茶还有软欧包的生产线。

软欧包低糖、低脂,高纤维,是典型的欧式低热量食物,正符合时下的健康养生趋势,奈雪の茶率先推出软欧包,恰是抓住消费者的喜好,平均1杯茶售出1.2 个软欧包,客单价显著提升。随后,2017年3月底,喜茶亦在广州开出首家“茶+软欧包”。

*此为2017年的初步统计数据

品牌SKU

SKU,通俗来讲是指产品单品,这也是直接引起喜茶和奈雪の茶掐架的最直接原因,因为他们的SKU重合度比较高。下面来看看具体的产品分析:

喜茶、奈雪の茶饮品种类

奈雪PK喜茶火花四射 谁又能更胜一筹?

从上表看,喜茶和奈雪の茶的产品确有重合。奶茶,即奶+茶,本质上同属快餐文化,但比起其他餐饮类目,奶茶上新效率更慢、更新周期更长,一旦有新鲜口味受到欢迎,势必引起大规模的模仿。这也是为什么喜茶的奶盖变成网红后,引起全国奶茶店竞相模仿的原因所在。

但这次存在争议的是,喜茶是否真如彭心所说,抄袭了奈雪の茶呢?来看看下面这个时间表:

奈雪PK喜茶火花四射 谁又能更胜一筹?

可以看出,喜茶所推出的产品中,所使用的水果与奈雪の茶相似度很高,只有黑提产品是早于奈雪。但喜茶创始人应对抄袭一事亦有说辞:

“创新不是抢时间占位,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把所有世界上的水果或材料拼凑起来先出了,然后指责以后的人都在抄袭自己,如果只是这样那创新真是太简单和幼稚了。但真正的创新的困难恰恰是要去发现裂缝与不足并提供更好的东西。”

谁才是赢家

喜茶、奈雪の茶之间的掐架,折射出的不仅是两个品牌在风格定位、消费人群上的竞争,也代表着奶茶产业同质化问题愈发严重。但究竟谁能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场上夺得胜利,无人知晓,品牌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快产品研发的脚步。

消费升级、健康意识增强,对奶茶品牌亦是个讯号。只有朝着健康、营养,并兼具美味的方向前进,加快新产品研发,创造新的经营模式,打造新的品牌属性,才能真正受消费者的欢迎,更进一步领先于竞争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