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成長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所謂愛的名義去扼殺天性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狗十三》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是2013年上映的,但是其反應的問題在2013年的時候卻顯得太過尖銳,所以始一上映就被列為了禁片,所以在當時也很少有人知道這部電影,更別說看了。

狗十三:成長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所謂愛的名義去扼殺天性

但是隨著網絡的發展傳播,社會上對於這類問題的寬容度也越來越高,並且能看的出來這類反應現實問題的電影的過審率也高了很多,所以在剛過去的2018年,《狗十三》終於在全國上映了,我們也終於得以一觀這部據說非常不錯的反映教育問題的電影。

狗十三:成長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所謂愛的名義去扼殺天性

之前我們說過印度電影《廁所英雄》,反應了女權問題,英國電影《成長教育》反應了孩子的成長問題,而中國的《狗十三》就是這樣一部反映女權加教育的問題。

狗十三:成長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所謂愛的名義去扼殺天性

《狗十三》反應的青春,是真實的中國式青春,沒有三角虐戀,沒有校花學霸,沒有霸凌弱小,有的只是對於孩子來說的唯一一條出路,也是扼殺了孩子天性的兇器,一個字:"乖"。

對於大人來說,只要孩子聽話,就是好孩子。《狗十三》的女主李玩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她喜歡物理,但卻因為父親覺得她學習英語成績會更好而妥協,做了一個"乖孩子"。她的名字是隨便取的,不像她弟弟,因為是個男孩,所以要認真取名。這對於李玩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殘酷,一種男尊女卑思想對她的壓迫。李玩在推扯中不小心推到了爺爺,捱了一頓打。而弟弟打了奶奶,卻被爸爸哄,兩相對比,何等的諷刺。

狗十三:成長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所謂愛的名義去扼殺天性

李玩喜歡狗,爸爸為了哄她開心給她買了一條小狗,她高興的取名愛因斯坦,後來愛因斯坦丟了,全家人都因為一條狗弄得雞犬不寧。給李玩買了一條相同品種的小狗,全家人都叫這條狗叫愛因斯坦,李玩不依。但是此刻全家人給李玩的態度就是一個:我們已經做的夠多了,你差不多鬧夠了,該懂事了,這條狗以後就是愛因斯坦了。成年人的世界,就是這麼虛偽,以為改個名字就能讓一個女孩忘掉失去夥伴的痛苦。

狗十三:成長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所謂愛的名義去扼殺天性

李玩在這樣的家庭裡過得並不開心,她的父親是愛她的,但是成長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所謂愛的名義去扼殺孩子的天性。李玩喜歡物理,父親認為他學英語好,扼殺了她物理的天分。小狗丟了全家人找了,沒找到,但卻用另一條狗給了交代,認為這夠了,扼殺了孩子善良的天性。李玩推倒爺爺,弟弟打奶奶,類似的事情,得到的確實相反的結局,扼殺了孩子對於公平的理解。

狗十三:成長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所謂愛的名義去扼殺天性

李玩的成長,就是在這樣的重男輕女,聽話就是好孩子的環境下完成了。

如果非要給這部電影強行找一個反派的話,我認為是李玩的繼母,全片在我看來,最殘忍的地方,就是變得"成熟懂事"的李玩礙於爸爸的面子,吃了一口紅燒狗肉。一個愛狗如命的人吃了狗肉,無法想象她當時的心情。更殘忍的是,愛因斯坦丟了以後,第二條小狗是繼母給李玩買來的,而也就是繼母,在第二條小狗咬了李玩的弟弟以後,把它送到了火鍋店。就是李玩被迫吃紅燒狗肉的那個火鍋店,何其殘忍。

狗十三:成長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所謂愛的名義去扼殺天性

李玩最終在街上看到了愛因斯坦,但她卻不敢相認了,可能她覺得自己已經沒法再繼續養狗了,也可能她覺得自己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自己了。就這樣,她就這樣看著自己的青春,自己曾經的最愛,也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在這種家庭教育下,慢慢的遠去。

狗十三:成長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所謂愛的名義去扼殺天性

《狗十三》真的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上映不易,反映的現實也很貼近我們的生活,很多人肯定也曾經經歷過類似李玩的青春,也曾經有過我們的那個"愛因斯坦",但請大家記住,無論曾經怎樣,都已經過去,我們還是要活在當下,展望未來,努力建設自己的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