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崩了,再也不敢裸辞了!

每10个白领中就有7个在为跳槽行动

一个职场人,平均每2.5天

就会产生一次「裸辞」的冲动

对于90后来说

这种冲动似乎来得更频繁一些

知名谈话节目《圆桌派》其中一期中

讨论「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喜欢跳槽?」

其中一个观点是:

虽然很扎心,但也不无道理

而对于「裸辞」人群来说

冲动之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不愿委屈自己

那么裸辞之后的90后,过的都怎么样呢?

第一个月爽,第二个月找,第三个月慌……

最后随便入职了一家公司,准备骑驴找马了……

——明天不能赖床

工作的时候每天都想着炒老板有多爽多爽,真炒了之后发现还是太冲动。别人离职后可以有钱出去旅游一圈,而我是从出了公司大门那一刻就开始焦虑。

——哈勒磊科

裸辞后的我是这样的:兴奋(终于爬出了巨坑)→ 冷静(银行余额已不足)→ 找工作(我有3年经验,不怕)→ 失望(被拒绝,各种看不上)→ 怀疑人生(焦虑、失眠、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深夜痛哭(没钱了)

以上循环两圈,一个正常人就该废了。

心态崩了,再也不敢裸辞了!

裸辞了,后悔

网友吐槽:“今年28,前年刚完婚,去年11月裸辞的,中间这段空白期我去了两趟旅行,年前不好找工作,心仪的面试也去了几个,但是也收不到offer。年后复出继续找,这两周有一个心仪的面试,现在还在等offer中……现在真的有点后悔当初裸辞了,好死不如赖活着,起码有一份收入。现在储蓄行将见底,再不开工真的要吃土了,家庭给的精神压力也大。”

所有“裸辞”的人都要有心理准备:1.在没有积蓄的情况下,裸辞后的经济压力会很大。2.工作也许并不像事先想象中的那么好找。

忍无可忍选择裸辞

适合裸辞的情况——对原工作极度讨厌:本来“骑驴找马”也是为本职工作负责,但倘若你讨厌现在的工作,怀揣着恶劣的心情工作,那么你势必难以尽全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倒不如“裸辞”以求心灵平静,这也是给自己稍稍放一个假。

裸辞被压价

对于“ 职业空白期”,事实上HR真正想知道的并不是求职者在这段时间去做了什么,而是在经历这段时间之后,求职者是否能马上回到工作状态,实现与这份工作的“ 无缝拼接”。因而对于求职者而言,在回答“ 职业空白期”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适当有所保留。一般来说,进修或者家里有事都是比较常见的理由。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求职者应该表明自己对于这段“ 职业空白期”是有所规划和准备的,而不是真的“ 闲在家”。当“职业空白期”不再成为HR挑剔的借口,也就不会成为压价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