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孩子養成自律,你——必須狠心且堅定

別說小孩子了,可能有些中學生也會有這樣的行為:完不成自己制定的計劃;堅持不了早起;只有父母陪著寫作業才能快速且有效地完成,自己一人就會拖拖拉拉......

這是從小沒有養成自律的習慣,自制力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這大多數是你方法沒用對,造成孩子在早期就對你的命令很反感、很厭惡,後期就缺乏自律和自制力了。孩子愛拖延、不自律的背後,一定有個需要被看到的原因,你看到了,問題就解決了。

要讓孩子養成自律,你——必須狠心且堅定

1、孩子討厭被粗暴地委派任務,產生牴觸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給孩子們制定計劃、委派任務,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威脅、被強迫、被控制著做這些事情的,孩子們很可能就會用“非暴力不合作”的矇混戰術,來進行他們自己的消極抵抗。

解決方法:

教育孩子,最忌諱的就是簡單粗暴。一定不能讓孩子感覺到家裡所有的“規”,都是為他一個人“定”的。所以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可以多跟孩子溝通,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參與感和儀式感,引領著孩子入門。

我們制定規則的時候,要儘量地照顧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孩子會更傾向於聽從喜歡他們、尊重他們的人。充分跟孩子溝通,是解決孩子牴觸情緒最好的方式。而且我們也要作為帶頭人,為孩子做好表率。

要讓孩子養成自律,你——必須狠心且堅定

2、孩子對成功的信心不足,害怕失敗,有畏難情緒。

這一點相對來說有點複雜,有些情況是因為目標定得太寬泛,比如學好英語,好好聽課這些,孩子不知道怎麼去執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不願意脫離自己內心的舒適區,懼怕新環境和改變。

孩子會擔心自己做了也做不好,為了避免最後的失敗,所以孩子們選擇逃避。這樣即使真的失敗了,還有一個心理安慰是:“我挺聰明的,就是沒好好做,我要是好好做了,一定能……”

解決方法:

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最初一段時間都是最困難的。不能完全靠孩子的自律,還必須配合父母的幫忙。

比如和孩子每天計劃好一些事情:每天寫一篇日記、每天背誦一首唐詩、每天閱讀1個小時。如果孩子語文底子本身不是太好,所以他不容易自律,並不是自己本身沒有決心,可能只是真的覺得難,大腦自然而然的對改變的一種反抗。

比較可行的是循序漸進地來 ,稍微降低一下對孩子的要求。比如每天一篇日記孩子寫不出來,可以允許孩子每週有兩天時間坐在書桌前,寫任何自己想說的話。無論寫什麼,只要寫夠10分鐘就可以。每天閱讀1小時的專注度不夠,可以允許孩子先每天讀20分鐘的書。這個階段只要孩子先邁出了雙腳,有了進步和改變,就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就值得鼓勵。

要讓孩子養成自律,你——必須狠心且堅定

3、孩子注意力被分散掉,沒有一個適合堅持的環境。

自律的要素之一就是專注力,一個孩子如果做事情經常被打斷,他就很容易被各種事情所吸引,到最後該做的事情,都沒有做好。

比如當孩子正學習時,媽媽或者爸爸進來看一眼看一眼再看一眼,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這時如果孩子說不讓你們進來,你們肯定會來一句:怎麼了?不能看看嗎?不讓我們進來看是不是你自己偷偷再玩而什麼?

即使孩子再好說話,五次三番地被家長怎麼樣說來說去,他們覺得不玩玩兒還真對不起你們。所以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你們不來看,他不學。你們一看。他就裝模作樣地學。最後就是,作業拖拖拉拉地寫不完,幹其它你們讓乾的事也是拖拖拉拉。

同理的,如果學習環境過於嘈雜、書桌書房擺放物品過於花哨、一次性給孩子的任務過多,經常被各種事情打斷,都可能造成孩子專注力的降低,自律也就更無從談起了。

解決方法:

在這個部分,主要是靠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環境做出一個整體的安排,儘量讓孩子的計劃在執行的時候,可以安靜地不被打擾地進行。如果實在做不到不被打斷和打擾呢,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打斷後,補償的規則。

多數孩子在執行計劃的過程時,度過了畏難情緒、反抗情緒鼎盛的前7天左右,都可能會在這個容易被打擾的不穩定期栽跟頭。不妨試著把孩子的日記時間、閱讀時間、和背詩時間都固定下來,到了這個時間,就做這個事情,絕不動搖。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時候,就設定一個例外規則,比如第二天多閱讀10分鐘,多背誦一首詩。

推動孩子把這件事變成一個習慣,其實也只是需要20天左右。

要讓孩子養成自律,你——必須狠心且堅定

4、孩子害怕成功之後,有更多的要求和麻煩。

其實所有的孩子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是由原因的,不信你看:“如果我這個做完了,我媽又要安排讓我幹別的。還不如就這樣呢。大不了被她嘮叨幾句唄。”這是所有孩子的共性。

是的,有時候當孩子做完數學,我們會希望他讀會兒英語,當孩子讀完英語,我們又盼著他能練會兒書法;當孩子考了第十,我們會希望他考前五,考了前五,我們可能又希望他進前三……

這也是一種不小的壓力,孩子覺得自己達不到一直的要求時,也會自制力變差,就開始應付了事。

解決方法:

一件事情持續久了,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產生一種倦怠的情緒。而孩子在父母的壓力下,做完這個還要做那個,變得對自己放鬆要求、不自律也在情理之中。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式,可以考慮調整一下原本的計劃。

比如孩子不想寫日記了,可以寫寫讀書筆記甚至嘗試一下寫詩歌;孩子覺得看書枯燥了,可以考慮給孩子多換幾種類型的書籍,比如科普書、小說、故事書,都可以作為閱讀的素材,不一定非要讀一種類型。

讓計劃更有趣味性,而不是更有壓力,能很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另外父母還可以通過一些獎懲模式,幫助孩子在自律之外,有一個輔助的”他律“。

類似於孩子寫日記、背詩詞很用心,那麼父母可以很認真地表揚他,也可以找一些有趣的獎勵送給他,讓孩子嚐到自律的甜頭。

而當孩子寫日記、背詩詞都應付了事的時候,父母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懲戒規則。類似於取消看動畫片的時間、不能去公園玩兒等等,強制性地推孩子一把。

要讓孩子養成自律,你——必須狠心且堅定

喬布斯有句話說:“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先學會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

我們希望孩子有自由,就一定要讓孩子有自律。我們希望孩子有自律,就一定要從生活中抓得多一些。

從幫孩子堅持一個計劃,到幫孩子養成一種習慣,都是需要父母日積月累的“狠心”與堅定。

而一旦孩子在父母的培養下,擁有了自律的能力,他就能掌握自己度過每一天、每一年、每一個人生階段的方式,那將會是我們送給孩子的,最為寶貴的財富。

要讓孩子養成自律,你——必須狠心且堅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