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我這人特別愛吃。

看預告片知道《風味人間》第七集的主題叫做“萬家燈火”。

我就知道,我得寫點什麼了。

不得不說,這一期做的很成功。那種思鄉之情婉轉又充實。

我想起背井離鄉時,給家人打電話,說懷念我們那的家鄉菜。

他們說:你去附近找找吧,應該有差不多的館子。

我想了想說:還是等過年回來再好好吃個遍吧。

不在家鄉,又怎麼品的出家鄉的味道?

離家千里,再好吃的菜,也是除卻巫山非雲也。

我們說故土難離。

難離的也是與故土早早拴住的味蕾,還有對家鄉味道的想念。

我們會對美食產生感情,是因為美食背後連接著記憶。

蔡瀾先生曾寫過“最好吃的永遠是媽媽做的菜”。

那也是家鄉味,是記憶中最最割捨不下的。

就如同這集的名字一樣,“萬家燈火”。

最觸動我的幾個片段,都與家的味道有關。

一:廣西侗寨裡的傳承之味。

廣西三江縣和裡村的侗寨裡,外公外婆以及鄰村的奶奶都在為迎接新生兒做“三朝酒”慶典的準備。

侗族婆婆楊玉清,剛剛做了祖母。別的食物都可以交由親友幫忙操持,唯有一樣需要她親自準備,那就是“三朝酒”的靈魂食物——酸鴨子。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侗族人,只要有一個罈子,一切食物都可以“酸”,酸鴨子是用鹽和糯米放在壇中醃製發酵而成的,楊玉清用來招待親家的酸鴨子已經壇藏5年,堪稱隆重。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楊玉清酸鴨子的手藝,是當年從婆婆那裡學來的。而在慶典結束後,楊玉清也照樣把醃製酸鴨子的製作方法傳授給兒媳。這是侗族人的傳統,不光是烹飪技藝的傳承,更是家族味道的延續。一隻酸鴨,從壇中被啟出,一口鴨肉,吃的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情懷。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這份傳承,看得我熱淚盈眶。我們常說家的味道,其實無外乎是媽媽、爸爸或者外公外婆下廚的味道。她們慣用的烹飪方式,養成了我們對家鄉味最早的習慣。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小時候,我挺愛吃爺爺燒的黃花魚。

後來爺爺去世,我再也沒有吃到過記憶中的那份味道了。

我自己也常下廚,可總就是做不出那個味道來。

有些後悔,如果那份手藝能流傳下來,該多好。

二:長江下游,梅乾菜的家常之味。

長江下游,梅乾菜是一道關鍵的家常美味。它是用芥菜曬乾後,加鹽醃製發酵,再次脫水晾曬後製成的。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烹飪時,常常佐以扣肉,或是加入竹筍、河蝦煮湯。

聽江浙的朋友說,那口味道,是他們無論離家多遠,都難以忘懷的。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從3月開始,吳葉根就開始在園中操持,為的是製作幾樣女兒喜歡的家常美味。雖然相同的梅乾菜,在外面也能買到,但女兒在外打拼,念著的就是這口家鄉味,唯有父親親手曬菜,母親親自下廚,才能還原記憶中的那份味道。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天下父母的心大概都是如此。

我在外地時,坐車發現有熱乾麵的店子,立即下車買了一碗。

晚上和我媽通話時,無意中跟她提了一句。

一個月後,就收到了來自家裡的包裹。裡面有灌腸、牛肉乾,都是我在家時愛吃的,我媽說外頭做的再好也不如家裡的,食材就不一樣。

調料也是,我跟她說相同的菜,我總是做不出家裡的味道。

我媽就給我寄了她慣用的各種調味品來。

還別說,同樣是醋,用家裡的和外面的味道就是不同。

家鄉的食材永遠比外面的好吃,這聽著有點玄乎,但真是這樣。

汪曾祺曾寫過一篇《端午的鴨蛋》。

他是高郵人,高郵盛產鹹鴨蛋,他評高郵鹹鴨蛋“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說別地方的鹹鴨蛋“發乾、發粉,猶嚼石灰”,說高郵鹹鴨蛋“確實是好”,說別地方的鹹鴨蛋“叫什麼鹹鴨蛋呢!”

連他自己都說:“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鴨蛋完全不能相比!”

可見,家鄉的味道,是再好的食物也無法企及、不能取代的。

即便隔著千山萬水,光是想想家鄉的菜,都會條件反射地流出口水,那是沉澱在記憶裡,牽腸掛肚的家鄉味。

任是嘗過世界各地的美食,都不會被削減半分的。

三:東北殺豬菜,團聚之味。

東北殺豬菜,吃的是熱鬧。煮大骨,切大肉,旺火大灶,灌血腸,再叫上鄰里鄉親齊聚一堂,吃個面紅耳赤,熱火朝天,那就是人間頂級的享受了。

我有一親戚是北方嫁過來的。我們在她家聚餐時,時不時就會出現豬肉血腸汆酸菜這道湯菜,熱乎下飯,噴香開胃,沒有人不喜歡。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看到劉海樓為了給秧歌隊的隊友們加油打氣,殺了頭豬,大傢伙坐在一起吃肉,撈酸菜,我好生羨慕。

我猜,若是她看到這個片段,肯定會感覺自己到家了。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看其他的菜可能只能靠理解力,去想象味道如何,但回到我的家鄉味兒時,想象變得多餘,我的味蕾已經率先做出反應。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有年回老家,不遠千里地拎著幾掛臘肉回來。

但當我一個人在燈下吃臘肉掛麵時,我才發現,臘肉還是臘肉,但我真正想吃的,是和家人齊聚一堂的熱鬧。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魯迅先生在《戲社》中也有類似的體驗:前一晚,和小夥伴們一起偷了六一公公的豆子,一大捧抱回船上,搖船的搖船,生火的生火,剝豆的剝豆,吃完以後,再圍坐在一起,商量如何對付大人。

第二天,六一公公問他“豆可中吃呢?”,他的一句“很好”,倒讓六一公公感激起來,“這真是大市鎮裡出來的讀過書的人才識貨!鄉下人不識好歹,還說我的豆比不上別人的呢!”可見,六一公公的豆,並不是什麼美味珍饈。

當晚,魯迅再吃到六一公公送去家中的豆時,也感覺“並沒有昨夜的豆那麼好”了。其實,豆還是那個豆,只是前一天,吃的是和小夥伴一起的熱鬧。那份心境過了,食物也顯得黯淡了。

我去外地工作前,總聽在外的家人朋友說‘想家了’,但‘想家’是個抽象的詞彙,所謂的“家”難道是居住的那個房子嗎?房子可以隨時易主,有什麼好想的。

後來我自己出來工作,年終歲尾才能回家一次,才愈發懂得了所謂的思鄉之情,想的是家裡的人,和家鄉的味道。

那份只有家鄉才有的歸屬感,賦予了所有食物不可替代的靈魂。

這也是為什麼蔡瀾嚐遍天下食物,但只有家鄉味在他筆下最深情,最生動。

他鄉之味雖好,但終究只是生命中的過客,不及家中味道,一日日反覆品嚐琢磨,今日味與昨日味似乎並沒有明顯差異,但如果換了人做,會立刻嚐出不同。家鄉的味道就好像烙在舌尖上的永久記憶,人不散,味不散。


如何評價《風味人間》第七集「萬家燈火」?



從前讀美食作家的文章,讀完無非是感覺餓了。

但看完這集《風味人間》,我終於讀懂了汪曾祺的鹹鴨蛋,和魯迅記憶中的羅漢豆。

忘不掉的是記憶,回不去的是家鄉。

沈宏非為陳曉卿《至味在人間》寫的序中有這樣一段話:

“不論他置身北京還是東京,南京還是望京,你問他美味在何方,他的手最終只是會像扶乩般自動地指向老家的方向。”

就像《風味人間》第七集裡最後的那段話。

食物是家最溫暖的底色,溫柔堅定中包納萬千。

家是每種風味最初的起點,點亮一盞燈火,道盡苦辣酸甜。

沃野千里,無論身處何方,中國人總會圍坐桌邊,細品家的味道。

家是千里之行的起點,家是一生漂泊的歸宿。

而陳曉卿藉著這一期節目,喚醒每個人心中那份對家的回憶。哪怕時代不同,地域不同,經歷不同,人們對於家鄉味的眷戀,卻都是一樣的。

這種共鳴通過《風味人間》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份人文情懷,是超越溫飽和口舌之歡的。

我想,這正是《風味人間》的良苦用心吧。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1201961/answer/5486925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