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的成年人難以冷靜的思考問題?

为什么我们的成年人难以冷静的思考问题?

我們的成年人的思維很跳躍,普遍難以完成一個完整的邏輯推理過程。在分析問題時,難以對事實進行持續追蹤,很容易就轉向“抒情”和“道德批判”,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在於我們的成年人的情緒過於敏感,思維不容易保持沉穩。而這種敏感的情緒就與從小的語文教育有關。

01.

我們的小學教育致力於刺激孩子們的“真情實感”,而且主要是使用唐詩宋詞這些作品進行刺激的。這種刺激時間長、劑量大,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塑造了一個敏感脆弱的情感模式,對孩子們穩定情緒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在寫作方面,不斷的強化訓練各種“修辭手法”,例如比喻、擬人、類比、隱喻等等,把孩子們的潛意識世界攪的天翻地覆,而冷靜的理性思維沒有得到發展。

而西方小學教育非常注意培養孩子們“去情緒化”,比如在寫作訓練上儘量避免喚起孩子們的“真情實感”。英國和美國的小學教育中,基礎寫作訓練叫writing,寫作要素是5W,即when、where、what、who、why, 要求一個寫作作業要交代出時間,地點,認為,事件和原因。通過這幾個要素,一篇文章就可以準確的記錄一個事件的信息,同時也剔除掉了個人化的“真情實感”的。

小學高年級會有更高層次的寫作訓練,叫做critical writing(批判性寫作)。這個作業要求是在準確信息的基礎上,再加上一些分析和推理。比如對某一個概念或者命題進行分析,查找資料給出來源出處,然後進行邏輯論證。這個過程也不能有什麼“抒情、想象、意象”的東西。只有通過這樣的訓練,一個人的理性思維才能得以發展,才能在思考過程中不被情緒和想象干擾。

也就是說,我們的小學教育中最強調的所謂“真實情感”,在西方教育的小學階段基本上是沒有的,這可能也是西方人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原因。所謂成熟的人,就是他的理性實現了對情緒的控制,在思考的過程中能保持客觀性,始終以事實和結果為導向。這種能力和習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如果從小就大量的、高頻率的“情感性寫作”訓練,不斷的強化孩子們敏感的內心,就比較容易導致孩子們的理性思維發育不良,而敏感脆弱的神經過於發達,成年後容易導致心理疾病。

02.

中國成年人思考問題時,通常始終保持著飽滿的“抒情”渴望,對嚴密枯燥的事實證據和分析過程缺乏耐心,難以持續關注。對煽情性的口號卻極其敏感,無論談論什麼事情,都喜歡以感嘆句和祈使句為結尾,時不時的就要來幾句抒情,這種習慣一方面會造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不斷弱化,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心理疾病的高發,是需要調整的。而調整的方法主要就是從教育入手,少進行一些“真情實感”的寫作訓練,是很關鍵的一環。

在我們的影視劇、小品喜劇等各種表演中,演員們普遍也是情緒激動、表情乖張、聲音粗暴,給人很不冷靜的感覺。各種哭哭啼啼、歇斯底里已經成為了屏幕上的新常態。似乎我們已經成為了一個被狂躁裹挾的民族。這些現象都與我們基礎教育過於強調“真情實感”有關,或者說,這已經成為了一種集體無意識。這種情緒化的思維習慣,使得我們難以真正關注和解決我們所面對的現實問題。每當我們需要冷靜的、細緻的、長期的思考一些複雜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就會泛起抒情的衝動、引用詩句的衝動、比喻的衝動、聯想的衝動等等,這都會導致我們無法把一個問題真正的思考到位,更不可能形成客觀的結論。

03.

去情緒化、去激情化,需要從娃娃抓起!我們的語文教育要減少一點唐詩宋詞和修辭手法的訓練,要大力加強記敘文、考察報告、論證分析等邏輯文法的訓練。中國畢竟是一個大國,一個大國的基礎語文教育一定是要理性冷靜的。十幾億情緒化的國民當然是不利於穩定的,也是不利於一個文明社會的建構的。如果我們的語文教育不能訓練出一個民族的冷靜的、理性的思維習慣,我們的前途就會堪憂。

为什么我们的成年人难以冷静的思考问题?

以上為作者觀點,

“為什麼我們的成年人難以冷靜的思考問題?”

为什么我们的成年人难以冷静的思考问题?

品牌幾何“知識星球”全新上線!

為品牌營銷人精心打造!

內容包含:白皮書、案例、延展閱讀…….

等一系列更加深度化內容

米倉會員聯繫Bella免費進入

(Bella微信ID:shuyingDM)

为什么我们的成年人难以冷静的思考问题?

預覽星球內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