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危急關頭如何做到沉著冷靜,飛行員薩倫伯格經驗

人在危急關頭如何做到沉著冷靜,飛行員薩倫伯格經驗

人無法預估即將到來的災難和危機,而一般人遇到突如其來的大事常常會驚慌失措導致慘劇發生,但又似乎無可奈何,因為這是大腦正常思維運轉時的表現。

而歷史上被稱為英雄的人往往就是能在危機中脫險,並且還能拯救更多的人。

人在危急關頭如何做到沉著冷靜,飛行員薩倫伯格經驗

以下介紹到的人物是美國的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機長(簡稱薩利),他出生於1951年,69年在空軍學校學習滑翔機,在1980他就已經成為飛行教練並修讀心理學專業課程,拿得心理學碩士學位。

薩利退役後便到太平洋航空公司工作,一直工作了27個年頭,期間創立了安全方法公司。直到2009年的一起飛機事故使他以往這些駕駛經驗得到驗證,但當時不少人議論薩利的做法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人在危急關頭如何做到沉著冷靜,飛行員薩倫伯格經驗

在2016年9月美國上映的《薩利機長》電影就是根據這件世界性飛機故障事件原汁原味地拍了出來。連薩利當時的一些內心細節和調查組們的針對性盤問都表達了出來。

事件在2009年,薩利在執行1549次航班任務,起飛的過程中遭遇了飛鳥撞擊,導致飛機雙引擎故障。而飛機出現事故到迫降只有短短208秒。當時薩利沒有聽從指揮室安排的降落場地,他冷靜的分析指揮中心的安排,觀察時間用了幾十秒,最終選擇了在哈德孫河上迫降,成功拯救了機上155人。

人在危急關頭如何做到沉著冷靜,飛行員薩倫伯格經驗

根據常理,高速迫降的飛機在水上降落嚴重情況會導致飛機解體或爆炸,絕對是下下之策,那麼薩利為什麼會冒這個風險,那麼答案只有一個,這是唯一的選擇。

事後薩利受到了調查組的調查,雖然機上人員成功獲救,但他們認為薩利的做法不顧機上乘客安全擅自操作,在精確的數據預演下完全可以安全降落在機場跑道上,質疑這次事件完全是他的僥倖心理。

人在危急關頭如何做到沉著冷靜,飛行員薩倫伯格經驗

薩利以他自己40年駕駛經驗回答了這個問題:“大數據演練的確是可以降低事故風險,但數據不是人,沒有把人類的因素考慮進去,當鳥撞擊引擎的時候馬上按照指揮部的指令的確可以降落跑道。

但我是人,整個迫降過程時間很短,在故障出現時複雜的應對思考和心理因素時間機器人並沒有算進去。也就是說在應對事件過程中人必然要用到的時間,

人在危急關頭如何做到沉著冷靜,飛行員薩倫伯格經驗

調查組根據薩利的意思將機器人預算時間加上35秒,把人的反映時間算進去演練模式,結果飛機的確不能成功降落反而是一場事故。調查組最後承認了薩利的做法是正確的。

薩利成了這次事件中的英雄,因此航空機器系統根據薩利安全方法經驗下做到更加精確,成為世界一流的安全系統。

人在危急關頭如何做到沉著冷靜,飛行員薩倫伯格經驗

飛行員之所以修讀心理學,是因為要了解人的情感因素,人在突發事件時的反應時間往往很短,並且還會摻雜著恐懼、失控、逃避等因素。但這些因素其實對於事件沒有一點幫助。

與此同時亦會使大腦運轉得更活躍,所以要集中精力選擇最佳解決辦法去應對,將損失降到最小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