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明朝人為何敗給30萬清朝人?

我在做畢設


題主問1億明朝人為何敗給30萬清朝人,清朝接替了明朝,但是事實弄死明朝的不只是清朝還有呢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氣數。

當然關於明朝的滅亡各類書籍上都有詳細的講解,從命運角度講氣數將近,從經濟角度講,入不敷出,只能破產,國家每年的財政收入,根本維持不了國家運行,導致其入不敷出,直接原因如下,1.天災引起人禍,災荒連年流民四起,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起義軍,導致國家內部動亂。2。邊關女真族統一併強大,重兵連年大規模襲擾。導致不能兩顧,如果只有其中一個,明朝都可以再維持一些時日,可是偏偏兩個一起來,只能乖乖隆地洞。現在為你詳細分析下這些原因:

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共有16位皇帝,自 大明開國、 洪武之治、 建文改制、永樂盛世、 仁宣之治、 土木之變、弘治中興、 萬曆革新、一直到晚明時期的腐敗,哪一個時期不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而明朝自張居正改革以後,後期連續一籃子的的昏君,直到走向滅亡的時的崇禎皇帝,都上演那麼多精彩故事,再好的制度也救不了他們。而最後的崇禎更是無奈啊,崇禎帝召見閣臣時悲嘆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在陳演、光時亨等反對之下未能下決心遷都南京,最後歪脖樹下見了祖宗。

崇禎:我不昏庸,我不好色,可是我就成了亡國之君了。以下為崇禎悲慘史。

自崇禎元年(1628年)起,中國北方大旱, 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漢南續郡志》記,“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當然崇禎二年重複崇禎元年、崇禎三年重複崇禎元年二年,這個排比句一直到崇禎十四年(1640年)。崇禎十四年 “南北俱大荒……死人棄孩,盈河塞路。”看到了吧,倒黴的時候喝冷水都塞牙,這是真的,連續14年大旱。。。慘吧,可是接著。關中瘟疫爆發連續三年瘟疫,傳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數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門逐戶,無一保全。令人驚奇的是崇禎十三年(1640年)到清順治元年(1644年)後。蔓延多年的鼠疫在清順治元年(1644年)後就消散得無影無蹤,華北各地風調雨順,社會經濟開始復甦。崇禎:是吧,這還不是天要亡我,據史學家不完全統計,明代萬曆和崇禎年間兩次鼠疫大流行中,華北陝、晉、冀3省死亡人數至少在千萬人以上。鼠疫的流行與旱災、蝗災及戰亂的接踵而至,明王朝抵不住清兵南下,也就在情理之中。

明末農民戰爭也是明朝滅亡推波助瀾,為剿流寇,崇禎帝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圍闖軍的將領。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才幹。然用人存疑,以至責無成效皆功虧一簣。李自成數次大難不死,後往河南聚眾發展。

此時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明廷苦於兩線作戰,每年的軍費“三餉”開支高達兩千萬兩以上,國家財政早已入不敷出,缺餉的情況普遍,常導致明軍內部騷亂譁變。崇禎帝求治心切,《春明夢餘錄》記述:“崇禎二年十一月,以司禮監太監沈良住提督九門及皇城門,以司禮監太監李鳳翔總督忠勇營”; 中後金反間計,殺袁崇煥(這個很可能是假的)。隨著局勢的日益嚴峻,崇禎帝的濫殺也日趨嚴重, 總督中被誅者七人, 巡撫被戮者十一人。 朱由檢亦知不能兩面作戰,私底下同意議和。但明朝士大夫鑑於南宋的教訓,皆以為與滿人和談為恥。因此崇禎帝對於和議之事,始終左右為難,他暗中同意楊嗣昌的議和主張,但一旁的盧象升立即告訴崇禎帝說:“陛下命臣督師,臣只知戰鬥而已!”,朱由檢只能辯稱根本就沒有議和之事,最後棟樑之臣盧象升、孫傳庭戰死沙場、洪承疇降清。之後明朝在天災、農民戰爭、清軍入侵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走入滅亡之途。


語不經人


問題提得不對!

一是明朝從來都沒有那麼多得人口,根據《明實錄》和《明史食貨志》裡記載的人口數量差不多,有六千萬左右的人口。清朝時期之所能有那麼多人口,還是多虧了玉米和紅薯!

再有明朝的滅亡標誌性事件,就是1644年,李自成打進北京,崇禎皇帝上吊。所以,明朝是滅亡在李自成手裡,而在這之前清軍只是以掠奪明朝的人口和糧食等各種物資為主。真正將明朝打趴下得還是,明朝內部的農民起義。



也可能有人會說最後清朝取代了明朝,佔領了中原的花花江山。這些人說得不對,因為當時,清朝入關打得旗號就是給崇禎報仇,儘管心裡是為了統治天下,但你通告天下了,就得認,要不然怎麼那麼快穩定地方。而等他們露出剃髮易服政策的時候,老百姓才起來反抗,可惜,是有點晚了。


總之,如果沒有農民起義軍十幾年的折騰,明朝不會滅亡。再一個我們看一下時間順序,先是李自成打進北京,他在北京當了幾十天的皇帝,然後被清軍趕出了北京。所以清朝是從李自成手裡接過的江山。


郭來說歷史


明朝亡了,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封建王朝沒有了。這一事實引來了漢人的一片悲哀,痛哭流涕啊!大明王朝為什麼會敗在一群還沒有完全開化(封建化)的“異族”手下呢?

其實,明朝失敗的原因很簡單,它不是敗給了別的什麼任何人,而是敗給你它自己。明朝中後期,這個王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沒有顯露露出衰敗,只不過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而已。

朱元璋開創了洪武之治、後來又出現了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興等漢人史學家津津樂道的盛世。明朝後勤甚至還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明朝的商品經濟空前繁榮,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期。明朝時期君主專制統治達到了新的高峰,但是,這也應了那句話——盛極必衰。

尤其是到了明朝末年,朝廷上內外交困,而且天災人禍不斷髮生,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無數人家破人亡,特別是李自成的家鄉陝西又逢旱災,老百姓民不聊生。

李自成揭竿而起,這裡率先爆發了農民起義。這場明朝末年的農民大起義一直延續到了清順治年間才基本結束,這才是明朝被打敗的真正原因。

崇禎十七年,李闖王率領農民軍攻入北京,明朝滅亡。注意,明朝不是敗給了滿清,恰恰相反,給與明朝最後致命一擊的李自成的“大順軍”。

而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放清兵入關,不過是壓死駱駝最後的一根稻草罷了,這個和雙方各有多少人沒有任何關係。


閒看秋風999


我們暫且不說一億明朝人和三十萬清朝人的數據是否真實可靠,我只想說人多不一定是優勢,人少不一定就是缺點。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在古今中外並
不少見。中國古代的鉅鹿之戰、赤壁之戰,近現代的解放戰爭等都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縱使你有上億人,若人心不齊終究一盤散沙,人心齊則泰山移。

好了,迴歸主題。那明朝又是怎樣滅亡的呢?首先明朝並不是由清朝直接打敗的,其次明朝直接滅亡的原因源於內亂,由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皇帝吊死煤山而結束。古往今來每一個王朝的興衰榮辱、起伏更迭都有其特定的發展規律,當統治者制定的規則無法適應和滿足社會發展的時候,便是王朝滅亡之時。其他的原因都只是起著催化劑和導火索的作用。



所以,任何事並不是絕對的,人數多與寡和戰備好與歹並不能挽救行將就木的大明王朝於狂瀾。


歷史中的小白


朱明朝人口峰值是成化年間的7100萬,也是清朝以前歷朝人口最大的峰值。到崇禎初年,人口已降到6050萬。經崇禎朝十七年間的饑荒戰亂,至崇禎十七年(未年),人口已不足兩千萬。清軍可直過原人口稠密、此時已十分空曠的中原,直抵受饑荒戰亂影響較小的江南。本來,歷朝變更,少不了逐鹿中原,明未清軍入主,已無需了!可見當時人口損失之大。另外滿族人口也非二十萬,應超過五十萬。其八旗兵,加上吳兵,兵力超過二十萬。


安平144796971


明朝歷史從來沒有達到過1億人口,當時的女真族,蒙古族,流亡漢族等各民族組成了一個新的民族,滿族。滿族南下期中漢人出力也是很大的,期中大量的屠殺漢人,這是殘暴者一部分就是漢族的,他們殺自己同族也不亞於少數民族


RV皇帝


你沒學過歷史嗎,明朝是李自成滅的,同時還有張獻忠等好幾個政權,那時候清還沒入關好不!!別讓人笑話好嗎?別讓外國人笑話好嗎?這是公眾平臺呀!無言以對!


新疆人歡迎有關必回


這個不是用數字來說話的,有人說,國軍八百萬軍隊三年就敗亡了,如果是800萬頭豬,也不是一時捉的完的。兵敗如山倒。一億人如果沒武裝起來共同對敵,肯定不是這30萬武裝人員的對手。


朵朵佬爺


既然你這麼問,那我也倒也想來問問你了:為何幾百萬之眾的滿清八旗子弟兵卻敗給區區五萬人的八國聯軍?可否也解釋一下的。

隨便說一句,大明是敗給李自成的,你好像沒讀過歷史啊


用戶2154123623258


大明不是敗給清朝的,而是亡於內亂,北京是李自成打下來的,沒有吳三桂打開山海關的門,建奴還不一定進的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