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收藏古董瓷器的藏友們常說一句話“舊瓷如新”,而且越是珍貴的官窯瓷器更稱之為“官窯如新”!

這些年,遇到過很多行外的朋友,往往認為這些瓷器和新瓷沒什麼區別,

之前在朋友店裡把他藏珍的幾件完好的官窯瓷器和高仿品放在一起,

我認識的一些外行朋友基本上無法區分!

箇中道理,其實很簡單!

這些“傳世官窯”除了經歷朝歷代,在瓷器表面形成一些自然氧化形成的歷史包漿,其餘與新瓷器幾乎毫無區別。

可想而知,這樣子保存下來的官窯瓷器基本上是屬於瓷中精品,是珍品!

作為古董瓷器的收藏愛好者,往往大部分都買普通古董瓷器,偶爾十分小心翼翼地購買一些官窯瓷器!

實際情況如此,所以大部分收藏愛好者在購買官窯瓷器過程中,

往往無法去正確區別高仿品(全新、揭底、復窯等手段),基本上十有八九就上當,對於其個人而言,也算是一筆不小的錢!

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了這種不愉快的親身經歷或朋友遭遇過這種情況,

讓大部分人對於真精稀的官窯瓷器不敢入手,尤其是進入互聯網時代,更是讓人防不勝防!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二次入窯復燒的南宋建窯供御盞

剛才簡單歸納了高仿品(全新、揭底、復窯等手段),那麼這些高仿品真的如此之牛嗎?可以拿耿寶昌老師說過的一段話“你半年不在古玩行,你就是個新手!”這句話赤裸裸把所謂的“專家,行家”等打臉!市場使然,這種現象也導致了這些年國內外拍賣公司,尤其是一些大型拍賣公司都在做的一個事情“藏品來源”“藏品展覽”,為其樹立一張傳承有序的名片,當然這種情況看上去是故意為之(其實是無奈之舉),也導致了被抨擊了(因為這些年也存在一些傳承有序造假的拍賣行為)!

從一個真實的認知觀來說,很少部分可以稱得上行家-玩家-藏家,

也印證了古玩圈流傳的一個說法“專家不如行家,行家不如玩家,玩家不如藏家”正所謂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以下是臺北故宮博物館的瓷器欣賞,

大部分的館藏官窯瓷器基本上保存完好,

通過燈光看後,基本上和新出窯的現代仿古瓷器一樣,光亮如新。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清雍正青花菊瓣花澆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清雍正琺琅彩孔雀碗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清乾隆琺琅彩山水紋碗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清乾隆琺琅彩碗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清乾隆粉彩龍紋帽架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清乾隆天青釉暗刻花粉彩底碗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清嘉慶松綠地粉彩包袱瓶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清同治粉彩大雅齋款蓋盒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小小哥釉瓶,大約只有五,六公分高,是皇帝老兒百寶箱內之物, 可愛已極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明成化鬥彩花鳥杯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明正德青花回紋花插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明嘉靖紅地黃彩龍紋罐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清康熙釉裡紅獅紋油錐瓶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清雍正釉裡紅龍紋梅瓶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明宣德祭紅釉僧帽壺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南宋官窯粉青釉花觚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南宋龍泉窯鬲式爐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佈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