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舌尖上的乡愁美食:绩溪县一品锅

绩溪一品锅又称胡适一品锅 ,安徽省传统名菜,属于徽菜系,发源于安徽省绩溪县上庄。

徽州舌尖上的乡愁美食:绩溪县一品锅

安徽绩溪上庄有“一品锅”,久闻其名,未曾真正去农家品尝。元月二十七日,承蒙朋友邀请,去他老家吃杀牛饭,吃到了“一品锅”真味。深深感受到,气势之大,味道之美,果然名不虚传。



徽州舌尖上的乡愁美食:绩溪县一品锅


典故

绩溪多山,民风淳朴。有记载曰:本地山路崎岖,鲜有宾客。如有远方来客,绩溪人莫不欢欣鼓舞,招待有加,盖倾其所有上好野味家珍,集成一锅,以酬嘉宾,宾客无不赞许,从此铸就安徽一道名菜。宋代苏撤、清代乾隆皇帝都有赞美之辞。及至民国胡适(绩溪上庄人)更将其发扬光大。

徽州舌尖上的乡愁美食:绩溪县一品锅

近代学者胡适先生是绩溪上庄人,对“一品锅”情有独钟。据说,每到工作压力大,情绪压抑之时,胡适先生便会到厨房去,烹制这道家乡名菜。胡先生的夫人江冬秀女士,原籍就在与上庄一山之隔的江村,更是擅长烹制此菜了。 胡适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常在家中设宴款待客人,当家菜必是这“一品锅”。当菜端上来的时候,胡先生嘴上总是念念有词:“此菜是家乡名肴,务请诸君赏光,品尝一下,地道的‘家乡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胡先生客居美国,每有贵宾到访,胡先生常常亲自下厨,为客人张罗这道家乡名菜。成菜后,又亲手端上桌,并向大家介绍说:“这个菜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菜、徽州菜、绩溪菜、家乡菜,大家不要客气,务必要尝尝”。 从此绩溪一品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连食神梁实秋先生品尝了“一品锅”之后,对此菜大加称赞,曾撰文做了详尽描述:“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二尺,热腾腾地端上来,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


徽州舌尖上的乡愁美食:绩溪县一品锅


两种一品锅的区别

后人为了褒扬胡适对徽菜的贡献,把“绩溪一品锅”也叫成“胡适一品锅”。实际上绩溪一品锅与胡适一品锅是不同的,差别在于绩溪一品锅属于农家菜,食材粗糟;而胡适一品锅属于官府菜的概念,食材精细。虽然做法大致相同,但侧重食材不同,器皿也不相同,前者锅大,后者锅小。这种提法在徽菜界已经有比较一致的认识。

徽州舌尖上的乡愁美食:绩溪县一品锅

绩溪一品锅从普通农家菜演变为官府菜,其寓意为官一品接一品升,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现在,人们吃“一品锅”,比过去更讲究了,绩溪城里的各家饭庄酒楼都有此菜供应。当地人每有宴请,放在餐桌中间的那一道菜,必是著名的绩溪“一品锅”。此菜色泽鲜艳,一眼望去,黄色的是蛋片;红色的是火腿片、鲜虾;绿色的是青菜;棕色的是牛肉片、香菇;白色的是鱼片;淡白色的是鸡肉片、猪肚、冬笋片,五颜六色,颇为逗人食欲。 听老师傅介绍,做好此菜很有讲究,锅里先要放进猪小排,加上黄酒、姜片、精盐、调料,加水焖煮半个多小时;然后,在锅底层铺干笋、白菜块、豆芽菜;第二层铺肉块;第三层铺油豆腐;第四层是肉圆、粉丝;更上面的熟鸡肉、熟鸭片、熟牛肉片、熟火腿、熟猪肚、熟冬笋片、鸽蛋、鸭肫片、鱼片等分散在四周;中间摆放鲜虾仁、蛋饺;顶上分放鲜香菇,边上置菠菜、金针菜点缀;最后注满高汤。做时,先用旺火煮沸,调好口味,就可以上桌了;上餐桌后,改炭火慢煨。客人一般边吃边煨,口感醇厚,类似火锅。 据说,此菜特别适合于隆冬家人团聚时吃,大家围坐炉边,边吃边聊,越吃越热,越吃味越好,越吃越有劲,且特具氛围。尤其是寒冬腊月,屋外,大雪纷飞,一片冰天雪地;屋内,众至亲好友聚在一起。平时,各人四海为家,闯荡天下,备尝人间辛酸甘苦,一言难尽。如今,过年了,大家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难得的团聚、难得的美餐、难得相遇的儿时朋友,怎么能不痛饮一盅呢? 八仙桌上,中间放着“一品锅”,热气腾腾,菜香四溢。大家围坐在暖洋洋的铁锅旁,边大吃边聊天。此菜荤素俱备、色香味俱佳,一种惬意温罄的情趣,弥漫在空气之中,不由得又增添了几分乡亲的情谊。

徽州舌尖上的乡愁美食:绩溪县一品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