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的度如何拿捏

買保險的度如何拿捏

談及保險,必然涉及到兩個概念,保費和保額。保費就是投保人交給保險公司的錢,保額就是理賠時保險公司賠付時的基準金額,為什麼說基準,因為有時候是以這個金額為基礎,按照一定比例賠付的,不一定每次都全額賠付。

那麼,對於不同的投保人,這個保額如何選擇呢?特別是在條款複雜的重疾等保險方面,大家單單看投保理賠條款就已經一頭霧水了,再去選擇保額,往往也是難以正確判斷的。


# 保額選擇的原則

按照保險的保障對象分,可以大體分為財產和人身保險。財產保險就很簡單了,保額不會超過財產的最大價值,這個數字很容易衡量,會有發票或報表等客觀可信的單據。

而人身保險不一樣,它關注的是自然人的生命和健康,這個數字可以從幾千幾萬,到百萬千萬,有很大的變動範圍。這個數字很大情況下是主觀判斷的,由未來的經濟責任、或者從保費負擔能力兩個角度來決定。

所以,對投保人來說,保額選擇的原則是這樣的。要先估計出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有多大,然後就可以確定保險需求的總體額度,包括養老、醫療、日常生活,以及子女教育等等。這些額度加起來,再減去社保可以負擔的部分,以及已經有的其他的保障如理財,就是整體的額度需要,也就是題目中的“度”。

當然,總體的度估計出來,還需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來進行一定的調整,以及不同保障的比例之間協調,這些今天就不細說了。


# 保額選擇方法

下邊我們就對幾類主要的保障類型逐個談談。

## 重疾險額度

我們先從重疾說起,重疾險要提供的保障除了治病,還要包括病後的康復階段保障,以及因病而損失的收入。這三部分加起來,才是重疾險總體要考慮的額度。

所以重疾險的額度,應該也按照這三部分計算。

1.社會平均重疾治療費用+社保報銷額度/2。這裡社保額度/2是因為重疾和社保是要搭配來使用的,如果不走社保,重疾險往往只報銷60%。

2.康復費用+36-60個月的護工費用。

3.36個月或以上的個人收入

這三部分加起來,就是應有的重疾的額度了。

## 身故保障額度

身故保障,提供的就是對被保險人一旦身故後,所要承擔的各類經濟責任的總額。各家情況不一樣,但是大體上可以分為如下幾個方面考慮。

1.各種欠款。包括房貸、車貸、外部借款等等。

2.父母雙方的贍養費用。

3.子女教育和撫養費用。

4.10-20年的家庭日常費用。

這其中有些費用要涉及到對未來10-20年的估算,有時候確實不太好估計,畢竟通貨膨脹程度大家誰也無法預測。

所以也可以換一個原則,業內叫雙十原則。即用年收入10%來作為保費預算,來買10倍年收入的保額。

## 教育養老額度

教育和養老在業內也叫做生存金,都是為了未來有較好的養老保障,或者給孩子較好的教育保障。那麼,社保保險所能提供的金額和實際需求的差異,就是養老保障的額度需要。教育金就因人而異,看各自需求了。


# 保額選擇誤區

## 靠預測來選擇保額

有些朋友喜歡靠各種各樣的方法,來預測自己身上發生風險的概率,來基於此購買保險。青爭君不好評論這些方法是否靠譜,只想說,如果可以預測,保險公司早就可以僱傭一批人來預測,而不是僱傭一堆精算師來估算概率了。

## 看重投資忽略保障

保險本身的基礎屬性是保障,只是這些年一些公司宣傳上強調了理財和投資功能,但是我們一定不要忘記其根本屬性,切記保險並不是一個賺錢的工具。

所以在保額選擇時,如果兩個產品在現金價值上有那麼一丁點的差異,但是保額有巨大的差異,一定要優先看重保額的差異,不要糾結在現金價值上,甚至有些性價比好的產品,未來是沒有任何回報的,也不要太過於糾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