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吞金自盡”,是因為金子有毒嗎?到底是什麼原理呢?

昌於森


吞金自殺多見於小說中,是一種奢華的死法,《紅樓夢》中就有吞金自殺的片段。

其實金是沒有毒性的,不然也不會有人戴金戒指、金項鍊等黃金飾品了,金化學性質也不活潑,不溶於酸,不溶於鹼,因此金無法在胃中被胃酸溶解。吞金自殺的直接原因可能和“王八吃秤砣”致死原因有的一拼,主要原因就是吞下去的黃金密度大,將消化道堵塞,即發生腸梗阻,古代醫學不發達,無法進行手術治療而導致的死亡。

吞金自殺中的金也有可能不是現在的所提到的金(Au)單質,在我國古代金代指過多種金屬,《紅樓夢描述的故事大概發生在明末清初,那時的金也有可能指的是白銀。白銀同樣不與胃酸反應,也沒有毒性,致死原因和黃金差不多。

圖釋:王水可與黃金和白銀反應

也有分析認為是吞金自殺後,可能吞下去的金屬不規則而導致腸道或者食道被劃破導致的死亡,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比較小,因為這需要金塊的外形極度不規則,自殺者選擇這種方式的可能性小。

圖釋:也不排除如圖中所示,古代金中含有有毒雜質而導致的中毒

無論哪種原因致死,過程都是緩慢的,並不能瞬間致死,腸梗阻的主要臨床特徵就是劇烈腹痛,劃傷腸胃而導致潰瘍也會導致劇烈腹痛,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奢華但是非常痛苦的選擇。

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了,更多科普歡迎關注本號!


核先生科普


科學愛好者報到。

讀古代名著,常會見到如“吞金而死”之類橋段。他們吃黃金死了?金有毒?非也非也。樓上科普大神核哥說的有誤,在下冒死更正:金,是古人對金屬物質的統稱,“吞金而死”指不定是吞的什麼呢。

現代名酒亦常加金箔以示尊貴,可見黃金性惰,並無毒性。再者,黃金價貴,用於自盡實在奢靡。說“黃金墜腹而梗以致死”純屬無稽之談,不足為信,除非整吞金錠。古人所云吞金者,應為吞食水銀。因由如下。

其一。水銀者,古法鎏金必備之物也。以水銀和金泥成膏,塗於工件。以日曬、熱風蒸去水銀而留金,則成鎏金。故,大戶人家多備水銀,此為建材,頗易獲取,且價不高。


其二。水銀毒性猛烈,無分氣液態,大量攝入均可奪人性命,致傷致殘者更甚,詳情可見倭國之水俁病。古時,水銀中毒基本無解。雖過程痛苦,但於求死者,此物甚是合意。


其三,水銀易制。汞者,加熱硃砂即可製成,而古代硃砂乃驅邪之物、書畫顏料,甚為普及。

水銀者,常溫既氣化。內服、吸入均可中毒。主要因損人之氣道、食道、神經、腎臟,直至腎衰而死,無藥可醫。綜合看來,較之吞金,吞水銀可能性更高。

在下章北海,好科學。歡迎點擊頭像,瀏覽更多文章問答。


復活的章北海


古人“吞金自盡”這種情況分兩種,有一種是吞的不是純金,因為金子本身是沒有毒性的,但是雜質金就不一樣,雜質金是有毒性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曾經記載過,雜質金的毒在提煉過幾次,甚至是十幾次以後毒性還是很大。所以有這種吞服雜質金的情況。

還有一種情況是吞服的是純金,但是體積比較大,吞進去以後劃破內臟,食道堵塞,致人死亡。而且過程是漫長而且痛苦的。

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


悟歷史


我是一應,第一時間回應。

古人對金的理解和現在對金元素的理解有所不同。古代的金大多指的是金屬,如金屬製的樂器,鳴金收兵,金鼓齊鳴等等。


純金是無味道的,而且它非常耐侵蝕,如果直接吞下黃金,無法與胃酸直接反應,因此不可能直接使人中毒而死。


那有沒有可能是金屬首飾呢?金屬首飾鋒利的邊緣割破食道,造成消化道損傷出血而無法控制,然後使人痛苦而亡。這個有可能,但需要吞下大的鋒利的金屬首飾不太容易。因為人的吞嚥器官有一種自我保護功能,會避免吞嚥下損傷食道的物品。不信,大家可以自己試試吞嚥動作。



如果要讓人在短時間內中毒,吞金的金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重金屬中毒,吞下重金屬後,重金屬迅速與人體蛋白結合,造成人體蛋白結構變性,引起內臟器官衰竭。


因此,按照種種記錄,古人吞金的金屬有可能是汞金屬。


李一應


因為金子是重金屬,容易拉傷胃黏膜,造成胃部大量內出血,而且和人體內的一些物質容易產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物質。


袁氏帥哥


是金粉,墓碑上黃色的金粉非金子也,此物劇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