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科创板注册制长期来看有七大影响

科创板注册制在发行审核、上市门槛、定价配售、交易制度等方面作出了全面市场化改革,长期来看将提高市场增长潜力和估值中枢、加剧个股分化、提高机构投资者占比。对券商而言,注册制让投行回归定价销售本源,走向集中。

发行审核:审核效率和审核视角

是最重要两个变化

科创板的平均审核时间在6个月左右,效率明显提升。从表观行业层面来看,光是目前券商辅导项目里满足科创板要求的六大科创领域行业定位的公司就有300~400家,所以理论上未来科创板的标的供给速度预计会明显快于A股市场。

但增加了发行失败的概率

科创板放松了对利润门槛的要求,引入了以预计市值为核心的7组上市门槛,充分满足不同行业/类型科创公司的特点。不过预计市值的制度设计要求发行人和投行在事前就要对公司的市场价值和适销性有充分理性的评估,否则可能会面临发行失败的问题。科创板注册制从过往的重审核转向重发行,市场力量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定价配售:发行人

自主性加强,承销商作用提高

科创板的定价是有约束下的完全放开,不再有估值限制。配售上充分向网下倾斜,新股定价几乎完全由机构主导,目前网下询价的对象限定为7类专业投资机构约1000家。科创板再次引入了战略配售机制,战略投资者在获配量上有优势,但只能被动接受价格并且有锁定期。整个定价配售流程中,承销商起到的作用明显提高。

交易制度:相较A股更加灵活

且预计未来仍有放松空间

科创板50万的准入门槛并不高,现有A股市场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约300万人,加上机构投资者,交易额占比超过70%。预计科创板的流动性不会明显弱于A股。交易制度上更灵活,但是T+1等制度仍然会限制做空机制施行,整体上仍然是以做多为主的市场,长期来看将制约二级市场对于劣质公司的“惩罚机制”。交易制度上预计未来试点过程中仍然有放松空间。

科创板注册制长期来看有

七大影响

1)缓解新股定价扭曲,降低次新股对二级市场负面影响;

2)改善“新陈代谢”机制,提高市场长期增长潜力;

3)科创板市场成熟后,同类公司估值可能反而低于A股;

4)压低壳价值提高小市值公司占比;

5)加速推动市场投资者结构向机构化演变;

6)降低少数股权溢价促进并购重组;

7)解决一级市场“堰塞湖”,疏通一二级市场。

证券行业:

回归本源,专业至上,走向集中

核准制依靠行政力量配置资源,企业为“发行批文”付费,投行专业能力无处体现;注册制让投行回归定价和销售本源,核心竞争力体现为:研究能力、定价能力、机构分销能力和资本实力,预计优势投行将在未来三至五年内确定第一梯队地位。大投行转型全方位金融服务商,投行收入结构更多元;中小投行有望转型成精品投行,用最好的交易构想打动客户;保荐人全面转型成投资银行家。投行将从项目狩猎模式转为伴随企业成长的畜牧模式,项目组向行业组过渡,承揽承做逐渐分离,考核差异化,激励长期化。

配置建议

1)科创板打新从“固收”模式转向自下而上选股策略,告别无风险投资策略但增加了错误定价带来的交易机会;

2)科创板六大行业领域给A股相关行业的龙头公司带来了主题映射机会;(组合详见报告正文)

3)科创板允许已上市公司拆分旗下业务独立的子公司去科创板上市,对于存量A股公司而言,相关公司在方案抛出或预期形成阶段,对市值预计会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组合详见报告正文)

风险因素:科创板注册制推进不及预期,相关制度设计在试点后再进行调整。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