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大家出行

玩得尽兴之余

想想有些出行细节

是不是也被忽略了呢?

细节一

上车系好安全带

出门探亲

有的亲友间住得不远

就有人会认为

“几分钟就到,不用系安全带”

不行不行

无论路程远近、车速快慢

若有意外发生

不系安全带都可能给车上人员带来伤害

听听交警主持人是怎么说的

前段时间有深圳市民跟蜀黍反应

开车明明系了安全带还是被罚

蜀黍调出照片一看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安全带从腋下穿过直接系肚子上?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除了直接系肚子的系法

还有这种的↓↓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这种的↓↓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以及这种的↓↓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花式系安全带”要不得!

得罚!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59条第11项规定,驾驶机动车驾驶人或者乘坐人员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带的,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二百元罚款。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规定,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行驶时,驾驶人未按规定系安全带的,一次记2分。

厅哥提醒

大人乘车不仅要自己系好安全带

也要正确地给孩子系好安全带

有的家长没有在车上配备安全座椅,就给未满12周岁的儿童系上安全带,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安全带是按照成人设计的,未满12岁的儿童由于身高所限,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带不但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会勒伤儿童的颈部,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正确做法:我国法律规定,带孩子乘车,12岁以下的要配备安全座椅,12岁以上的要系好安全带。如果孩子年龄太小,请家长一定在车内配备儿童安全座椅。

细节二

对抗疲劳驾驶不能靠硬扛

长时间驾驶,司机容易疲劳

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酿成大祸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等原因,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力、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

疲劳驾驶的危害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 驾驶人疲劳时判断能力下降
    反应迟钝操作失误增加;
  • 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
  • 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
  • 驾驶人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 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

缓解疲劳驾驶的方法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上,最好在1个半小时到2小时到就近的服务区休息一下;如果驾驶人没有休息好或感到有点疲劳时,不要驾车进入高速公路。

驾车前一天要保持充足睡眠,行车时可以偶尔开启窗户通通风,让自己保持清醒和转移一下注意力,随车可以携带口香糖,

咀嚼可以让自己保持面部运动,当有疲劳感出现又暂时无法停车时,可以听一些歌曲,并且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让自己保持清醒。

听从车辆主动安全提醒干预,目前有不少的车型配有驾驶疲劳提醒系统,当系统感知车主长时间未进行并线、加减速操作以及开车时间过长时,仪表会出现“咖啡杯”等进行警示,当车主发现警示时,需要进行停车休息,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除此之外

更多缓解疲劳驾驶小妙招

↓↓↓

避开高危驾驶时间段,凌晨和下午3点~4点是人体最易犯困的时候,容易因打瞌睡、精神溜号出现车祸,最好避免在这个时间段内驾驶。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调节自己的视觉中心,

眼睛不要一直盯着公路的中心线,高速行驶的时候一定要跟前车保持安全距离。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让身体在停车的间歇动起来,可以下车让身体动起来,如果不方便下车,可以不失时机地就在车上扭扭脖子、抖抖肩膀,在车上做一些搏击动作,更有益于振奋精神。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多吃胡萝卜和白菜,维生素是真正的清醒剂,它能把人们疲劳时所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比如西红柿、辣椒、茄子、马铃薯、苹果、海带、黄豆等,都是防止疲倦的食物,都能帮助克服疲倦,应该多吃,同时,要记住少吃油腻的肉食。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用光照驱赶睡意,光线有助调节生物钟,抑制人体分泌褪黑激素,减少睡意。因此,如果夜间驾驶,中途不妨停下车,去路边的小商店或超市买点东西,利用那里的光亮来驱赶睡意。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降低车内温度,如果车内过于暖和、舒适,会加重睡意。可以利用车内空调来调低温度,如果是晚上,可以开一会儿窗吹吹冷空气。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开车半小时前喝杯含咖啡因的饮品,刺激大脑,令人保持清醒、振作的效果,但喝后需要15~30分钟才能生效,因此,在驾驶半小时前,可以酌情喝杯咖啡或绿茶。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冷水洗脸,驾驶前,可以用冷水洗把脸,刺激一下交感神经,令头脑清醒。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闻香提神,迷迭香、薄荷、桉树的香气有醒神的作用,驾驶前不妨在车厢内滴上几滴这类植物精油,有助驾驶途中保持头脑清醒。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细节三

汽车半路抛锚要用三角牌

外出时如遇汽车抛锚

或紧急事故而半路停车

如果处理不当

分分钟会发生意外

不使用三角警示牌会被

扣3分,罚200元

多数重大抛锚事故

都是因为司机下车查看

被后方经过的车辆撞击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交警提醒

行车时遇到任何情况

请停靠在安全区域

千万不要轻易下车查看

以免造成二次事故

虽说三角警示牌是随车自带的,可车子用的年头长了,很多人一般不会检查后备箱的东西,可当真的抛锚时,才发现后备箱里的三角警示牌竟然不翼而飞了!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这时,多数老司机都会用其他东西代替三角警示牌,比如放个随车水桶或摆个小箱子。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车辆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或事故后,妨碍交通又难以移动的,不按规定设置警告标志或未按规定使用警示灯光的,记3分,罚款200元。

车辆发生故障抛锚后应该怎样做?

将车辆移到安全地带

发现车辆异常,我们应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利用车辆惯性将车辆停入应急车道、路肩或视野开阔的地段。

来车方向放置警示标志

发生故障后,除打开车辆警示灯外,应根据车流速度在来车方向60~150米以外放置警示标志,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扩大警示距离,为后方车辆及时采取避让留有余地。

车主也可利用周围比较显眼的东西放置车后,加大警示标志的可发现性。

车上人员及时转移

停车后,车上的人员应当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或应急车道内,在车辆发生故障停车的那几分钟,最容易引发事故。

等放置好警示标志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措施。

一人检查一人警示来车注意避让

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对故障原因进行判断和处理,车辆可以开离的,最好将车辆开下高速或移到安全的地方进行维修。

如果车上有两个人,应当一个人检查维修车辆,另一个人到来车方向对来车进行进一步的警示。

等待救援时注意的事项

车辆抛锚,可能有些情况需要专业人员来处理,那么在等待救援的时候,请不要待在驾驶室或者离车较近的地方。

夜间以及特殊情况处理办法

车上除了配备手电筒外,最好再备上一两件反光背心。晚上车子抛锚后,它可以让来车更容易发现你,从而躲避一些潜在的危险。

为了生命安全

请不要在车后自行修理

和在路中间更换轮胎

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如遇事故不得不在半路停车

请设置三角警示牌

如遇轻微事故请使用

轻微事故快处快赔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轻微事故快处快赔”即可使用

细节四

下车要正确开车门

别小看开车门这个动作

乘客操作不得当的话

司机也担责

2018年10月2日凌晨1时34分许,深圳出租车司机邢某送一名乘客到达目的地,乘客在开车门时与同向行驶的一辆无号牌摩托车发生碰撞,导致摩托车驾驶人黄某受伤。10月17日,黄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就是开车门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

却暗藏着“杀机”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那么

因为开车门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

开车门事故的责任认定,需要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一、首先看司机或乘客是否有过错

如果是违法停车,司机要承担主要责任;

如果是乘客不观察后方来车,草率开车门,则乘客责任较大;

如果司机和乘客都存在过错,那就共同承担责任。

二、然后要看被撞的非机动车是否有载人、逆行等过错。如果有,非机动车本身也要承担部分责任。

三、一般情况下,开车门事故的主要责任都是开车门的司机和乘客。

以下这样的事故,虽然是乘客开车门导致的,但是车辆临时停车,驾驶人没有遵守“紧靠道路右侧停车”的法律规定,要与乘客共同承担责任。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草率开车门如此危险

应该如何避免?

对开车的司机和车上乘客来说

1、下车前先别打开车门,司机通过后视镜看一下后方是否有骑车人、行人等过来,乘客可回头通过后挡风玻璃看一眼后面是否有人过来;

2、确认安全后,将车门稍微打开拳头大一条缝,提醒后方来的人注意。但不要全部打开,以免有人突然冲出来;

3、继续确认安全,才将车门打开,然后下车;

4、额外提醒:司机停车尽量不影响非机动车、行人通行,这些地方容易发生此类事故;车上乘客下车,尽量从右侧车门下车,也可避免此类事故。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对骑车人、行人来说

经过路边停放的车辆,一定要保持横向间距,防止车门突然打开或是突然启动;尤其是看到刚停车的车辆,更要注意减速、观察,并保持足够的横向距离,以免车内人员突然开门下车,将自己撞翻。

这些出行细节,你是不是都忽略了?

以上这些安全出行知识

你都了解了吗?

赶紧告诉身边的亲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