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父母不知道,你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竟然是……

在房價普遍高漲的今天,大多數父母都會認為,房子是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可是近期《江南都市報》刊登了一則關於五個孩子,有四個考入清華北大的新聞,讓我們再次意識到,作為父母,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也許是你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吳志寶夫婦沒有什麼文化,但他們秉承一種理念,“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供上大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他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如果在學校不好好學習,就領回家,跟著我們一起下地幹活,讓他們體會父母沒有文化要受的苦頭。”

真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他們嘴裡的土辦法,笨辦法,無疑是促使四個孩子刻苦學習的靈丹妙藥。在吃苦中,他們體會到父母的辛勞,生活的艱辛,拼搏的必要。

眾所周知,飲食中吃一點“苦”,有助於身體健康。生活中讓孩子學會吃苦,在苦難中鍛鍊堅強的意志力,這是他們能不斷前進的動力。古語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從某種角度而言有一定的道理。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你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竟然是……

如今,大部分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越來越嬌生慣養。父母覺得有經濟能力,孩子沒必要受苦。於是,有將近20歲母親還餵飯的劉思琪,有身體健康卻活活餓死的23歲青年楊鎖等刷新人們三觀的新聞出現。至於不會做簡單的家務,那已經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情了。

很多父母一方面捨不得孩子吃苦,另一方面面對孩子的懶惰,不思進取,啃老等行為又無力改變。

所幸有些父母發現了問題的隱患,也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

樂嘉帶著四歲女兒靈兒,克服種種困難,如被蚊蟲叮咬,大腿出疹,腳磨出水泡等,四天走了76公里,穿越了沙漠,走到了終點。雖然樂嘉的行為在網上被專家和網友褒貶不一,但樂嘉的初衷應該是以這種方式來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和承受力。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你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竟然是……

當我們重新思考吃苦這種教養理念時,發現大部分能吃苦的孩子,其耐受力,意志力的確會比沒有吃過苦的孩子強很多。很多事實證明,成功人士幾乎都具有吃苦精神,沒有一個人隨隨便便能夠成功。

彭于晏,拍攝《聽說》,練習了三個月的手語,一度練到手抽筋。為了拍《翻滾吧﹒阿信》,他足足訓練了八個月,每天12小時,一個星期練六天。為拍《激戰》,他跟MMA教練學武術和格鬥,魔鬼訓練加節食長達三個月之久。拍《破風》,每天騎行六七個小時。除了每天十公里的實地騎行外,回到酒店還要進健身房繼續練習。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你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竟然是……

開掛的人生,逆襲的背後,從來都有一個吃苦的身影,從來都與吃苦相伴相隨。

曾是全球華人首富的王健林,他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早上4點鐘起床, 4:15到5點健身,5點到5點半早餐,5:45到6點半前往機場,在隨後的幾個小時跟海南省簽了一個價值500億的合同,15點到16:18點,飛機返回北京,即使在飛機上也要開會研究項目,每天至少工作12小時。

而若不出差,早上7點半王健林就會準時出現在北京萬達總部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這一堅持便是20年。

自律是靠長期的吃苦精神養成的,成功從來都不是“請客吃飯”。

當我們羨慕別人坐擁上億資產,笑傲江湖時,其背後的吃苦精神,令吾輩無法望其項背。

又窮又喪,抱怨的人生,大多與吃苦精神不沾一絲一毫。

當然,提倡吃苦理念,並非讓孩子為吃苦而吃苦,推行“虎狼式教育”。如果家庭條件良好,可以提供給孩子較好的物質條件,你卻為了讓孩子吃苦,逼著孩子穿舊衣服,吃廉價沒營養的食物,這與培養吃苦精神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陳獨秀對兒子的養育可謂是“獸性主義”。

在新文化運動期間,他反覆批判舊的教育制度對青年戕害的罪惡。

他認為舊式制度長大的青年,大多“手無縛雞之力,心無一夫之雄;白麵纖腰,嫵媚若處子;微寒怯熱,柔弱若病夫”。

他認為只有“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讓孩子吃苦,才能培養成心目中的“新青年”。

因此對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每月只給他們很少的生活費。讓他們勤工儉學,並且不允許他們在家裡居住。每天吃大餅,喝自來水,過著夏無蚊帳,冬無棉衣,一件夾衣四季不離身的生活。

陳獨秀的教育理念是培養孩子頑強的意志,強健的體格,獨立的精神。他的兒子也的確非常優秀,但其嚴苛的教育方式也令兒子痛苦不堪,父子之間情感較為淡漠。

倡導吃苦理念,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獨立的生活能力,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堅強的意志力,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我們可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

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諸如拖地、洗衣服,做一些簡單的飯菜,幫助父母整理房間等。在體會父母勞動的辛苦,提高孩子動手能力的同時,也悄無聲息地培養了孩子吃苦的精神。

假期可以陪孩子到農村參加一些勞作。或者參加一些有挑戰性的戶外夏令營活動。高強度的團隊生活對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鍛鍊他們的意志力大有裨益。

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打球,跳繩,游泳,跑步等。擲地有聲的汗珠,酣暢淋漓的人生。堅持運動,在鍛鍊體魄中,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

當父母有意識地樹立讓孩子吃苦的理念,併為之做一些行動上的安排,孩子的品質也會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這是你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是他們一輩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也許某一刻孩子會抱怨,但最終孩子將終生感激你。

北大學子王心儀提出“感謝貧窮”,其實她感謝的應該是身處貧窮養成的吃苦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力,而這才是父母留給她最寶貴的財富,是她應該為之感恩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總有諸多的不幸,總有各種坎坷。有一天,父母終將離去,金山銀山也會坐吃山空。學會吃苦,面對困境,你才能不氣餒,不頹唐,不退讓,不悲傷。“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做一粒“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銅豌豆”。

我是笑鍾,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