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這四個收益來源,才能投資好指數基金

投資指數基金,有哪幾種收益來源呢?

懂了這四個收益來源,才能投資好指數基金

簡單劃分一下,主要是有四個收益來源:選股、估值、擇時、成本。

1. 選股

同樣是兩個股票,同樣是投資20年,期間經歷了好幾輪牛熊市。

有的股票長期收益十幾倍,有的股票只有一兩倍,甚至還下跌了。

這個時間長度上的區別,就在於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

不同企業的盈利能力是有天壤之別的。

有的企業利潤高、現金流充沛,客戶和業務都很穩定,客戶還得先交錢,企業看心情給貨。這樣的企業長期收益也是會不錯的。

有的企業利潤微薄,賺錢不穩定,客戶還挑三揀四,甚至還得企業先貼錢,啥時候能要到賬還說不好。

其實現實生活中,大家找工作的時候,就有體會了。哪個單位業績好、工資福利穩定,大家都心裡有數。

同樣的,指數基金也是如此。有的指數背後公司長期盈利能力強,有的指數規則優秀。長期收益就是會好一些~

像紅利、基本面等策略指數,長期收益都會有一些優勢。

2. 估值

再好的品種,高估值買入,收益也是堪憂的。

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每一輪大牛市的高估值,帶給投資者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1989年日本股市的瘋牛、2000年互聯網泡沫、2007年A股大牛市、2015年小盤股泡沫等等。腰斬收場已經是不錯的結局了。

一個質量非常優秀的公司,在正常或者低估買入。

一個質量一般的公司,在低估買入。

這兩種思路都可以賺錢,至少不會虧錢。

3. 擇時

很多人會把估值和擇時混淆,其實這兩個還是有區別的。

比如說我們看到超市西瓜一毛錢一斤,不用說了,這肯定是低估的,多買幾個回家吃,很划算。

這就是看估值。

如果我們覺得明天超市西瓜可能會漲價,我今天先買了,但是這個時候西瓜的價格可能是3塊一斤,並不便宜,但是因為覺得還會漲,所以買入。

這就是擇時。

低估買入是便宜的時候出手。之後短期裡可能並不會上漲。所以低估買入,很多時候就變成了「左側交易」,在下跌的過程中越跌越買。之後耐心等待未來牛市的上漲。

擇時則是預期上漲的時候出手。所以很多時候是「右側交易」,在上漲啟動前開始買入。

這上面三個因素裡,擇時如果正確,短期收益率是最高的。

比如說猜中了牛市,在牛市啟動的時候大筆買入,那短期裡的收益率肯定是遙遙領先。

但是在投資難度上來說,擇時也是非常大的。

看公募基金經理就知道了。公募基金經理,很多都有非常豐富的金融知識和市場經驗,但是能踩中牛市、並且在股災來臨之前賣出的公募基金經理,數量非常少。

並且即使猜中了,我們也很難判斷是因為運氣還是因為實力,不知道下一次牛市的時候能不能複製。

所以在投資指數基金的時候,我們淡化了擇時的比重,更多的是通過選股和估值來獲取收益。

放在指數基金的投資裡,選股就是挑選長期收益不錯、有潛力的指數基金品種。

估值就是在低估的時候投資它們。

這兩個是相對來說比較長期可靠的策略,也是可以複製的。以後的任何一次牛熊市,低估買入優秀指數基金,收益都會不錯的。

4. 成本

其實還有一個影響收益的因素,就是成本。

比如說交易基金的費用、管理費率等。投資同樣的基金品種,成本越低,長期收益自然會越高。

我們也一直在尋找低成本的交易渠道、更低費率的品種。比如說場外投資指數基金,我們就會選擇申購費有折扣的渠道。投資指數基金的時候,我們也會選擇費率更低的產品。

低成本是指數基金相對於其他股票基金品種的核心優勢。也是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所一直推崇的。

不過成本影響的,更多是在幾十年的長度裡來影響我們的收益,在短期裡通過節約費用賺到的收益不太明顯。

通常來說,

1. 選股帶來的收益,週期是比較長的。

任何一個企業要經營自己的生意,都需要時間。所以好生意好企業拉開差距,也得需要時間,通常是幾年甚至十幾年。

2. 估值帶來的收益,週期要短一些。

通常低估值跟之後一年裡的收益關係不大,但是跟3-5年長度的收益關係大一些。低估買入,如果看到短期一兩年不漲,是很正常的。

像市盈率市淨率等估值,它的分母盈利和淨資產,都是以季度為單位公佈和調整的。

所以估值無法預示短期的走勢,更多的跟3-5年或者一輪牛熊市週期的收益有關係。

3. 擇時有沒有效果,週期是最短的。通常幾個月就看出來了。

4. 成本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例如通過銀行申購某個基金,申購費是1%;而通過有折扣的平臺申購,申購費是0.1%,馬上省了一筆,省下就是賺到。

不過這個省下的比例通常很低,短期裡很多人不在乎。這需要長期累積之後才能看出總體收益上的差距。

總結

不同大師,對這幾種收益來源的側重點不同。

像查理芒格,推薦的是以正常估值買入優秀的股票。這種思路就是側重於選股。挑選長期盈利能力優秀的品種,在估值上可能會適當的放寬。因為這種方式是買入後長期持有,所以也不存在說預測擇時賣出的問題了。

像巴菲特的同門師兄弟施洛斯,低市淨率投資大師,他對買入品種的市淨率要求非常嚴格。這種思路是側重於估值,優先保證估值低,再從中選擇相對好一些的品種。

像約翰博格,則是對成本要求非常嚴格,致力於降低指數基金這類品種的交易成本。成本降低下來了,長期收益上也會有優勢。

所以乾脆不擇時,用定投的方式投資。

不過在其他影響收益的因素上,我們可以選出一些優秀的低成本指數基金品種、判斷它們是不是低估、值得投資的。

在低估值投資優秀的低成本的指數基金,做到「好品種、低估、低成本」,這是我們盈利的保障。

這幾點做好了,長期收益也是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