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这四个收益来源,才能投资好指数基金

投资指数基金,有哪几种收益来源呢?

懂了这四个收益来源,才能投资好指数基金

简单划分一下,主要是有四个收益来源:选股、估值、择时、成本。

1. 选股

同样是两个股票,同样是投资20年,期间经历了好几轮牛熊市。

有的股票长期收益十几倍,有的股票只有一两倍,甚至还下跌了。

这个时间长度上的区别,就在于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

不同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有天壤之别的。

有的企业利润高、现金流充沛,客户和业务都很稳定,客户还得先交钱,企业看心情给货。这样的企业长期收益也是会不错的。

有的企业利润微薄,赚钱不稳定,客户还挑三拣四,甚至还得企业先贴钱,啥时候能要到账还说不好。

其实现实生活中,大家找工作的时候,就有体会了。哪个单位业绩好、工资福利稳定,大家都心里有数。

同样的,指数基金也是如此。有的指数背后公司长期盈利能力强,有的指数规则优秀。长期收益就是会好一些~

像红利、基本面等策略指数,长期收益都会有一些优势。

2. 估值

再好的品种,高估值买入,收益也是堪忧的。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每一轮大牛市的高估值,带给投资者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1989年日本股市的疯牛、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7年A股大牛市、2015年小盘股泡沫等等。腰斩收场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

一个质量非常优秀的公司,在正常或者低估买入。

一个质量一般的公司,在低估买入。

这两种思路都可以赚钱,至少不会亏钱。

3. 择时

很多人会把估值和择时混淆,其实这两个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说我们看到超市西瓜一毛钱一斤,不用说了,这肯定是低估的,多买几个回家吃,很划算。

这就是看估值。

如果我们觉得明天超市西瓜可能会涨价,我今天先买了,但是这个时候西瓜的价格可能是3块一斤,并不便宜,但是因为觉得还会涨,所以买入。

这就是择时。

低估买入是便宜的时候出手。之后短期里可能并不会上涨。所以低估买入,很多时候就变成了「左侧交易」,在下跌的过程中越跌越买。之后耐心等待未来牛市的上涨。

择时则是预期上涨的时候出手。所以很多时候是「右侧交易」,在上涨启动前开始买入。

这上面三个因素里,择时如果正确,短期收益率是最高的。

比如说猜中了牛市,在牛市启动的时候大笔买入,那短期里的收益率肯定是遥遥领先。

但是在投资难度上来说,择时也是非常大的。

看公募基金经理就知道了。公募基金经理,很多都有非常丰富的金融知识和市场经验,但是能踩中牛市、并且在股灾来临之前卖出的公募基金经理,数量非常少。

并且即使猜中了,我们也很难判断是因为运气还是因为实力,不知道下一次牛市的时候能不能复制。

所以在投资指数基金的时候,我们淡化了择时的比重,更多的是通过选股和估值来获取收益。

放在指数基金的投资里,选股就是挑选长期收益不错、有潜力的指数基金品种。

估值就是在低估的时候投资它们。

这两个是相对来说比较长期可靠的策略,也是可以复制的。以后的任何一次牛熊市,低估买入优秀指数基金,收益都会不错的。

4. 成本

其实还有一个影响收益的因素,就是成本。

比如说交易基金的费用、管理费率等。投资同样的基金品种,成本越低,长期收益自然会越高。

我们也一直在寻找低成本的交易渠道、更低费率的品种。比如说场外投资指数基金,我们就会选择申购费有折扣的渠道。投资指数基金的时候,我们也会选择费率更低的产品。

低成本是指数基金相对于其他股票基金品种的核心优势。也是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所一直推崇的。

不过成本影响的,更多是在几十年的长度里来影响我们的收益,在短期里通过节约费用赚到的收益不太明显。

通常来说,

1. 选股带来的收益,周期是比较长的。

任何一个企业要经营自己的生意,都需要时间。所以好生意好企业拉开差距,也得需要时间,通常是几年甚至十几年。

2. 估值带来的收益,周期要短一些。

通常低估值跟之后一年里的收益关系不大,但是跟3-5年长度的收益关系大一些。低估买入,如果看到短期一两年不涨,是很正常的。

像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它的分母盈利和净资产,都是以季度为单位公布和调整的。

所以估值无法预示短期的走势,更多的跟3-5年或者一轮牛熊市周期的收益有关系。

3. 择时有没有效果,周期是最短的。通常几个月就看出来了。

4. 成本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例如通过银行申购某个基金,申购费是1%;而通过有折扣的平台申购,申购费是0.1%,马上省了一笔,省下就是赚到。

不过这个省下的比例通常很低,短期里很多人不在乎。这需要长期累积之后才能看出总体收益上的差距。

总结

不同大师,对这几种收益来源的侧重点不同。

像查理芒格,推荐的是以正常估值买入优秀的股票。这种思路就是侧重于选股。挑选长期盈利能力优秀的品种,在估值上可能会适当的放宽。因为这种方式是买入后长期持有,所以也不存在说预测择时卖出的问题了。

像巴菲特的同门师兄弟施洛斯,低市净率投资大师,他对买入品种的市净率要求非常严格。这种思路是侧重于估值,优先保证估值低,再从中选择相对好一些的品种。

像约翰博格,则是对成本要求非常严格,致力于降低指数基金这类品种的交易成本。成本降低下来了,长期收益上也会有优势。

所以干脆不择时,用定投的方式投资。

不过在其他影响收益的因素上,我们可以选出一些优秀的低成本指数基金品种、判断它们是不是低估、值得投资的。

在低估值投资优秀的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做到「好品种、低估、低成本」,这是我们盈利的保障。

这几点做好了,长期收益也是不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