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投资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最近市场明显有点亢奋,真有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现在就开始讨论泡沫或者非理性似乎有点不太应景,但是做为一名冷静的理性思考者,任何时候都有必要去思考一下投资中较为本质的东西。

谈谈投资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诚然,任何繁荣的背后,都存在着非理性。著名经济学家席勒写过一本书《非理性繁荣》,因为成功预测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席勒本人在2013年也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席勒发现金融市场通常存在内在的不稳定机制,因为参与金融市场的投资人并不是经济学假设里面的“理性人”,但是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非常理性的,而且他们也认为自己的投资决策也是非常理性的,这背后有心理学方面的、文化层面的,还有新闻媒体券商的推波助澜,总之繁荣的背后通常是一系列因素所导致的正反馈,不断放大人们的非理性,最后泡沫破裂,潮水褪去无数裸泳的人浮出水面。席勒发现这一现象在人类金融市场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有可能在将来继续存在下去。后来,席勒还写了一本书《金融新秩序》,希望通过设计一定的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人性不发生改变,这个轮回可能永远不会改变。

不过,泡沫的产生或幻灭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我们今天想讨论我们大脑的决策机制,为什么很多自以为非常理性的人会做出事后看很多非理性的行为。现代的神经大脑科学证明我们人类大脑的决策机制并不是一台精密严谨的数学机器,所以想想我们大学里学习的高级微观经济学,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效用函数,包含若干指标和一系列约束条件,然后人们理性地计算出对自己效用最大化的结果。这意味着比如你要去商店买一瓶饮料,你要迅速扫视所有的商品及价格,以及你对自己现在及未来的收入,还有你的健康状况,对糖、脂肪等指标的耐受情况,然后迅速计算得出你应该买走那瓶饮料。其实,实际情况是我们进入商店直奔主题,拿了一瓶饮料迅速结账走人。至于你要问他为什么拿这瓶饮料而不是那瓶,他不会1、2、3说一堆理由,而是说我喜欢,我愿意,这是我的习惯等等。著名经济学家卡尼曼(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写过一本书《思考,快与慢》,揭示了大脑其实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快系统,一个是慢系统。快系统主要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比如我们开车,你的大脑决策机制就是依靠的快系统,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商店买饮料。慢系统则是依靠你的知识、严密的推理、仔细的权衡,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脑力来进行决策,这是符合理性人的假设,比如我们去买套房子,我们需要考察地段,是否学区,物业税收情况,未来增值潜力,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的决策。而这两个系统并不经常是一致的,而且是往往互相冲突,有的时候快系统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当时看是非理性的,但事实证明那恰恰是最为理性的决策。有的时候是慢系统给出的答案是正确,而依靠直觉做出的判断经常是错误的,比如你在超市被营销员一劝说感觉买 了一件特别划算的东西,回家后发现这个玩意其实没什么用。当时,你以为那确实是理性的决策,后来证明是完全非理性的。

既然人类大脑有两个系统,而且往往不是统一的,经常会互相冲突,而且谁对谁错都不一定,因此就会出现我们前面提到的情况,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也会做出很不理性的决策。这里有一个段子可以分享一下:有一位风险投资家死后本来要进入天堂的,但是天堂的人太多了,挤不进去了,上帝遗憾地告诉他说你只能到下面去了,投资家想了想对上帝说能不能允许我对里面的人讲几句话,上帝说可以。然后,投资家对里面的人喊了一句地狱里面发现了一座金矿,里面的人听到马上蜂拥去了地狱,上帝看的瞠目结舌,准备邀请这位投资家进入天堂,结果投资家说这么多人都去地狱了,也许那里真的有金矿,我也去碰碰运气吧。这个段子说明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也会做出非常不理性的行为,这个时候他的大脑被快系统所掌控。看看这和我们的投资经历是不是也十分的相似,比如我们明明知道这家公司没有业绩,管理层垃圾,但是股价天天上涨,属于5G概念,你仍然忍不住去买点,如果买套了,事后悔恨不已,但是多次的经验我们依然没有得到教训,下次来了一个什么新的概念,我们还是想往里扑,像飞蛾一样。

那么有没有可能协调好大脑的两个系统,让两个系统各司其职,哪个对听谁的,充分发挥两个系统的决策机制。这可能需要专门的训练,而且未必成功。孔子一生修炼,到70岁方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大多数人穷其一生达不到这个高度。所以,优秀的投资人往往是凤毛棱角的,每年有那么多北清复交毕业的高智商年轻人投入到金融市场,有的可能会各领风骚1、2年,但多数人可能会归于平淡。回头看我们资本市场的历史不到30年,涌现出了多少股神,但是能够持续获得优秀业绩的人几乎看不到,很多人经常会拿出一段时间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多么优秀,但你很难判断那是因为运气还是真正的能力。

虽然我们无法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但我们是否能把两个系统互相冲突带来的负面效果控制到最低,我认为这还是有可能的。那就是阻断大脑自带的“奖赏机制”,大脑的奖赏机制就是我们说的“奖赏效应”,在心理学中,当人作出某一决策后如果被证实正确并产生了好的结果,大脑会向负责决策的区域发送“奖赏”信号。但是这种奖赏有个问题,他需要及时满足。比如投机和赌博,结果马上可以出来,对大脑的刺激非常强烈。还有一些成瘾性的东西都具有类似的机制,它会刺激大脑多巴胺的分泌,让你产生欣快感,进而让你产生依赖。一旦你的大脑形成了这样一种机制,你的快系统就会主导你的大脑决策机制,从而会淹没所有的理性。比如所有人都知道吸毒不对,但是一旦你享受到了毒品的快感,你就难以割舍。为什么很多人对价值投资的理念非常了解,而且信服,但是在投资决策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去投机,因为多数人做不到延时满足,价值投资你的结果要很长时间才能体现,对于大脑来讲这样的做法是得不到奖赏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你3年收益率100%,和你5天收益翻番带来的快感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除了奖赏效应,还有个惩罚效应。卡尼曼做个一个实验,发现人们损失10块钱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赚取10块钱带来的效应,所以对于投资来说,踏空比被套更痛苦,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股票上涨的时候,成交量很大,而下跌的时候缩量。为什么人们喜欢一窝蜂地去干一件事情,比如炒房,炒黄金,P2P,比特币等等,因为如果你错过了这一波行情,感觉自己损失了好几个亿,为了避免大脑对你的惩罚,你也要追进去,最后就是泡沫不断地产生,然后破灭,周而复返。

所谓阻断这种奖惩机制,就是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几乎不可能,反人性,但是有人是可以做到的。著名的华人基金经理李录推荐了佛学,通过禅修来达到这个目的,中外似乎有很多牛人,都曾经向佛学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曾经到印度求佛,一些著名的球星、影星在我们看来衣食无忧,富可敌国,很多都曾经参悟过佛学,比如巴乔、李连杰等。桥水基金的达利奥曾经说过冥想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卓越的投资人必须要找到精神层面的答案,让自己的大脑不能只根据简单的赏罚机制来进行决策,让自己的内心不受情绪的影响,当然这非常难以做到。最后推荐一本李录建议我们阅读的一本书《为什么佛学是真实的》,书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当我们认为自己在理性思考时,实际上是通过感情在思考,也就是说人从根本上来说人是感情动物。作者还发现释迦摩尼通过冥修对人性根本状况进行了深刻洞察,而在此洞察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和现代科学对人脑的认识、对进化心理学的理解竟是完全可以印证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到原版阅读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