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黑茶之鄉,感受悠久而厚重的黑茶文化

走進中國黑茶之鄉,感受悠久而厚重的黑茶文化

我國是茶葉的故鄉,有著非常悠久的採茶、製茶、飲茶的歷史,據說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而且隨著一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問世後,飲茶更是從人們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上升上文化的層次,也隨之滲透到宮庭及社會的各個階層。

走進中國黑茶之鄉,感受悠久而厚重的黑茶文化

中國地大物博,雖然大家都喝茶,但是不同的地域所培育的茶葉種類也有所不同,而且其製作工藝也有所差異,於是便有了綠茶、紅茶、黑茶、白茶、黃茶、花茶、藥茶……之分,很難說哪一種更好喝,但每一種茶都有其特有的歷史與韻味。

走進中國黑茶之鄉,感受悠久而厚重的黑茶文化

走進中國黑茶之鄉,感受悠久而厚重的黑茶文化

黑茶,是人們常喝的茶葉品種之一,其種植技術與製作工藝在我國西南地區有著廣泛的分佈,其中四川的邊茶、雲南的普洱、廣西的六堡茶等都是聞名全國的品牌,但要說中國的黑茶之鄉,世人卻會首推湖南的安化。

走進中國黑茶之鄉,感受悠久而厚重的黑茶文化

安化是湖南益陽下面的一個大縣,古稱梅山,是梅山文化的發祥地,它位於湘中偏北、北緯28度的黃金產茶帶上,是中國名符其名的黑茶之鄉,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萬里茶路起點。這裡群峰對峙,資水橫亙,雲霧繚繞,山崖水畔不種自生的茶樹生長在六億年前形成的冰磧岩風化土壤中,微量元素豐富,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優質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安化黑茶獨一無二的質量,也是安化能成為黑茶之鄉的最大優勢和基礎。

走進中國黑茶之鄉,感受悠久而厚重的黑茶文化

在安化,種植與製作黑茶的歷史悠久,早在唐代便有“渠江薄片其色如鐵”的記載,距今有千餘年的歷史了;元明時期“雲霧茶”、“芙蓉茶”馳名中外,成為朝廷貢品;(上圖為安化黑茶的製作工藝流程,渝帆攝於安化的中國黑茶博物館)

走進中國黑茶之鄉,感受悠久而厚重的黑茶文化

黑茶因其獨特的清脂去油功效,古往今來,受到眾多名家喜愛,清代兩江總督陶澍(土生土長的安化當地人)曾寫詩道:“茶品喜輕新,安茶獨嚴冷。古光鬱深黑,入口殊生梗。寧吃安化草,不吃新化好。宋時有此語,至今猶能道。”(上圖為黑茶製作的大型屏風,渝帆攝於中國黑茶博物館)

走進中國黑茶之鄉,感受悠久而厚重的黑茶文化

儘管只是寥寥數句,卻道盡了安化茶之獨到特點,“寧吃安化草”,充分說明安化茶的質量比外地茶猶勝許多,“茶品喜輕新,安茶獨嚴冷”,說明安化茶的口感和氣韻更為深沉和刺激,把飲茶提升到品茶的境界。紀曉嵐在《烏魯木齊雜記》中記有“附(茯)茶者,商為官制易馬之茶”,“唯附茶性暖能緩解之”,道出了黑茶解腥食的獨有功效。

走進中國黑茶之鄉,感受悠久而厚重的黑茶文化

黑茶在歷史上也是著名的宮廷用茶,而且極為悠久,安化的渠江薄片茶與蒙頂山茶一樣,唐朝就進入朝廷成為貢茶。西漢的張良、三國的關羽、隋文帝楊堅、明太祖朱元璋都留下了許多與黑茶有關的典故。

走進中國黑茶之鄉,感受悠久而厚重的黑茶文化

近代,毛主席也曾對黑茶讚賞有佳,據說1917年7月,當時尚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的毛主席,為了解社會,“改造中國與世界”,在暑期邀了師兄肖子升外出“遊學”。兩人分文沒帶,歷時一個多月,遊歷了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五個縣的不少鄉鎮。當他與肖子升到了安化縣城,見街道上店鋪、茶館林立,他倆便進入一家名為“來去茶館”的茶館飲茶,茶上桌上,香氣撲鼻,品上一口,味美香醇,連稱“好!”“妙!”“黑茶之鄉,名不虛傳!”茶館老闆聽罷,高興不已,得知他們是來自省府學堂的學生非常欽佩,便向他們索得對聯一副: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喝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走進中國黑茶之鄉,感受悠久而厚重的黑茶文化

現在,安化人已將黑茶作為發展地方經濟的重要途徑,整個安化的茶園面積超過30萬畝,從事黑茶及相關產業的人員更是多達34萬人,建起了茶葉加工企業150餘家,而且還建有中國最大的黑茶博物館,黑茶產業年綜合產值超過150億,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重點產茶縣域前四強、黑茶產量第一縣。種茶、製茶、品茶更是成為安化人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