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知府,知縣有什麼區別,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紅雨說歷史


知州這個官職是從北宋開始設置的州一級城市的行政長官,至明清時期成為定例,在唐代州一級的行政長官是刺史,位在道以下。要知道知府、知州、知縣的區別須先弄明白知州這個官職。以明清為例。

知州分為兩種,一種是直隸州,另一種是散州。

1、直隸州知州官品級是明朝時從五品,清朝時正五品,待遇與府平行,是省下轄的一級政府的行政長官,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的市長,知州下轄州同、州判與府的編制相同。直隸州下轄縣一級行政單位。

2、散州的知州官職品級是明朝時正七品,清朝時是從五品。隸屬於府和道,不轄縣,行政區域與縣相同,但級別高於知縣。相當於現在的縣(縣級市)的縣長。

所以,明清時期,府和直隸州的行政級別相同。如果與府平行的話是直隸州。與縣平行的是散州。只是品級和待遇上有區別。

知縣是縣一級行政長官,拿現在的話說是縣長。

現在網上的說法是知州相當於市委書記兼市長,知縣相當於縣委書記兼縣長,其實這麼說是錯誤的,因為在古代沒有黨委一說。現在人大、政府、政協、軍隊、人民團體、事業單位等機關都必須服從黨委的領導,黨委是決策機關,人大是立法機關和權力機關,政府執行機關和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政協是參政議政的機關。古代沒有政黨,也就不會有黨委,更沒有黨委書記,只有政府。


秋爽書齋


知州自宋代開始,到明清時期開始成為定製,所以以明清時期的知州、知府、知縣來說明。

以明為例,三者的等級為,知府>知州>知縣。明朝設十三省,省以下為府、州、縣,各有職屬。


知府、知州、知縣

以省份來看,府相當於如今的市,州相當於如今的縣,縣相當於現在的鄉鎮一級。值得一提的是,“屬州視縣,直隸州視府,而品秩相同”。

明清時“州”分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州知州的品級和知府相當,散州知州的地位只相當於知縣。直隸州直屬於省,下面管轄縣,而散州直屬於府、道,下面不管轄縣,所以一般都是知州這一塊需要分清楚,其他的像知府、知縣,則很容易搞清楚。


知府要是放到如今的話,則相當於一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兼市長(古代是政法不分家的),知府下面有同知、通判等屬下,分管一府的督糧、軍隊、捕盜、水利等事務。

而且府也有直隸府(無此職位,方便認識而已),例如明朝國都北京、留都南京的管理者,則成為順天府尹和應天府尹,為中央官員,地位和省級官員一樣。

知州的話為縣長,屬下有同知、判官等,職務和知府之下的同知、通判一樣,掌管一州的糧草、軍隊等實際事務。

知縣到了現在就是鄉長了,為最低一級的官員,自古以來有“皇權不下鄉”的說法,所以知縣就是國家管理人民的直接負責人,康熙、雍正都十分看重知縣這個職位。

知縣以下屬官有縣丞、主簿,分管錢糧、戶籍、徵稅、巡捕、河防等事。知縣地位低,品級小,但卻是帝國的奠基石,一個好的知縣,對帝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狐史首丘


知府>知州>知縣

知州主管地方軍事,相當於現在的省屬的軍事機構長官,知府就是市長,知縣相當於縣委書記。

知府——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兼市長(正廳)

知府又叫做太守,是某一個州郡的最高長官。知在古代作為管理的意思,府則是一級地方行政單位,在魏晉時期就已經出現。到了唐朝時期,才設置了府伊。

到了宋朝時期,才有了知府的稱號,主要管理一個州府的軍政事務。元朝時期廢掉府設置了路,到了明清時期又被改了回來,省縣之間的行政單位成為府。

尤其是在明朝的時候,根據知府交納稅糧的多少,又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在京城的知府為正三品,以20萬、10萬稅糧多少為界限,依次是從三品、正四品、從四品。

明中期之後,雖然稍有調整,但是大體上還是差不多。古代的知府,就相當於現在地級市的市長。


知州——市長(副廳)

宋太祖為了吸取五代時期群雄割據的局面出現,規定各個州的刺史只直接服從於朝廷,節度使不得插手相關事務。

再加上宋朝比較重文輕武,後來又派遣京城的文官代替刺史去管理各個州,比如說“權知××州州軍事”。

這裡面權就是“虛職”,或者說是掛職,相當於是代理行使權利。知在古代是管理的意思,軍是古代的軍事,州軍的州是古代的民事,因為古代軍政一體。簡稱就是“知州”。

元朝時期基本延續宋朝行政,但是在此基礎上設立了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擔任的達魯花赤,地位要比知州高。

明清時期有所改進,分為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就是直屬於省,下面可以管轄縣。散州就是一般的市,但是不管縣,屬於上面的府或者道。


知縣——縣長兼縣委書記(正處)

早在春秋時期就設立了知縣一職,雖然叫法和現在可能不同。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度。他作為地方一級的行政單位,一直被延續了2000多年。

在唐代以前,基本上稱作是縣令。一直到了宋代之後,才有了知縣的名字。古代基本上是行政軍事一手抓,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七品芝麻官。雖然官小,但是管理的事情多。

相對於現在的職務來說,就是一個縣的縣長。


史之策


【知州】州的長官,一般是六品或五品。

【知府】宋代知府職略高於知州。清代知府為從四品。

【知縣】宋代縣的最高長官。元代稱縣尹。明、清兩代知縣為正七品。


古代官位等級即古代官職,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統知府。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語見文化


知州,在清朝分直隸知州和地方知州,

好比現在一個在直轄市當官,一個在省級城市當官,級別肯定不一樣,直隸知州屬於正五品,或者高一點的是從四品,根據個人能力或者自己之前的職位,或者朝廷又特殊安排,而地方知州一般都是從五品或者再稍低一點,和現在直隸的官大致差不多,比如直轄市的市委書記相當於地方的省委書記,而且直轄市的市委書記多數都兼任著政治局委員,而地方的省委書記,或者是候補委員或者是中央委員,所以看似職位差不多,但行政級別是有區別的。

知府呢,屬於國家的二級行政單位,相當於現在的市委書記,在各個地方任職,這個不分直隸和地方,所以都屬於從四品,而且直隸的知州和地方的知府行政級別一樣,都是從四品,所以在現代,有些地雖小,但行政級別很高,這樣有利於地方發展和國家發展。

知縣屬於七品官,其實和我們現在的縣委書記一樣,是知府以下第三行政單位,管理的是一個縣,也是行政級別最低的,所以,清朝的行政級別,和現代也有相似之處,適當對比,就知道了。


不要懷疑我的未來


知府,知州,知縣的官位大小正是如他們的順序排列下來的,知府最大而且權利地位較穩定,知州在直立州的地位可以與知府平起平坐,但除此之外通常都比知府低而知縣是最低一級的官職。個人理解知府相當於現在省一級的,知州相當於現在市一級的,知縣相當於現在縣一級的。


天天學xi


知府是幾個地級市,知州是一個地級市,知縣是縣級市


用戶1524983926441


知縣是大鎮長。知府是縣長。知州是地方專區市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