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結構性去槓桿 平衡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係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要強化底線思維,堅持結構性去槓桿,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輸入性風險。同時,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要平衡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係,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去槓桿、防風險是否會讓位於穩增長?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5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一場記者會上表示,結構性去槓桿跟穩增長之間有許多統一的一面,並不是完全對立。比如,結構性去槓桿的最終目標是穩金融,而金融穩經濟才能穩。結構性去槓桿,也需要一個穩定的宏觀經濟金融環境。當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時候,宏觀調控需要強調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逆週期的調節作用,來保證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結構性去槓桿也才能向前推進。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強調,穩增長和防風險是對立統一體。穩增長是防風險的前提,而一旦有了風險點,又會對穩增長形成制約,甚至形成破壞。因此,要加大對風險點的監測和預警,既要防範“黑天鵝”,又要防範“灰犀牛”。

關於去槓桿的成效,陳雨露介紹,前些年我國的宏觀槓桿率每年平均上升10多個百分點;2016年至2018年,宏觀槓桿率每年平均上升5.8個百分點;2018年宏觀槓桿率下降了1.5個百分點,穩槓桿的目標初步實現。

在郭田勇看來,強調結構性去槓桿,保持宏觀槓桿率的總體穩定十分重要。前兩年去槓桿的過程中,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比如在某一段時間中過於強調去槓桿,採取暴風驟雨似的行動,造成短時間內槓桿率降得比較多,引發民營企業融資難、小微企業日子難過等問題。因此,去槓桿要在保持宏觀槓桿率整體穩定的條件下,有保有壓地往下降。

那麼,如何保持宏觀槓桿率長期、持續的穩定?陳雨露表示,需要金融和實體經濟兩個方面共同發力。一方面,需要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要突破我們面臨的體制和機制的障礙,構建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特別是要大大加強股權融資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這對於長期保持宏觀槓桿率是至關重要的。

另一方面,繼續堅定實體經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債務出清、產能出清、殭屍企業出清,來堅定激發企業創新的活力,來堅定支持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早日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只有這樣,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長期保持宏觀槓桿率的穩定才有根本性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