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一尺,魔高一尺五(看書難?總能看完的)

1

暑假的時候,我問我侄子:我上次送你的《上下五千年》看完了麼?

他揚起頭看了我兩秒鐘:沒有。

我問:書呢?

他說:不知道。

我心裡一陣無奈,剛想多說他兩句,後面幾個村裡的小孩一陣招呼,他“呼啦”一下跑出去老遠,丟我一個人在屋簷下發呆。

怒其不爭啊,趁現在不多看點書,難道要等到七老八十再來惡補嗎?可到那個時候再補,就來不及了。這段時間在家休假,我就沒看他正經看過一天書,暑假作業也沒正經看他做過。

傍晚的時候,他問我:叔,今天幾號啦?

我說:25號,快開學了吧,暑假作業做完嗎?

只見他掐著手指在算:嗯,還有6天才開學呢,來得及。

來得急個屁!剛想再說他兩句,“呼”的一聲,又跑了。

唉...

道高一尺,魔高一尺五(看書難?總能看完的)

2

現在他們多幸福啊,想看課外書就能有大把的書看,紙質書、電子書都不在話下。我曾經徵求過我侄子的意見,想看什麼書都可以跟我說,我幫他帶回來,可他從不向我提要求。

看到我侄子如此荒廢了這漫長的兩個月暑假時間,真是痛心啊。

當城裡的孩子利用暑假的時間,上各種興趣班、培訓班,參加各種夏令營和戶外體驗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時候,村裡的孩子們大多仍是漫山滿田野裡瘋跑。我已經說了,現在村裡的孩子已經不需要再經受過多的農忙勞作,可村裡的孩子,仍舊是彈珠、泥巴為伍,滿村追追打打,從早瘋到晚。

不是說村裡的孩子有多大錯,可如果與城裡的孩子一對比,差距顯而易見。城裡的孩子正在一天天進步,可村裡的孩子還在原地踏步,結果城鄉孩子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我這裡所說的差距不是智商上的對比,我說的差距是眼界和格局。

當然這裡面有城鄉主客觀環境差異和父母知識水平上的差距等原因。可正是因為村裡比城裡存在各方面的不足,村裡的孩子更應該要付出比城裡人更多的多的辛苦,才能將將看到城裡孩子奔跑過程中揚起的塵土。

有些人可能又會說:村裡的父母哪有那麼多時間陪孩子出去搞那些活動,不要打工賺錢啊?即使有時間,也沒那麼多的閒錢供孩子們開銷的。

我們不抬槓,不做槓精。村裡的父母確實缺少時間,缺乏金錢去完成與城裡孩子相對應活動,但這不是關鍵啊,關鍵是他們可以選擇引導孩子用最低成本的方式去縮短與城裡孩子的差距。那就是看書。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可現實是目前沒有條件行萬里路,那可以退而求其次,先讀萬卷書。就目前村裡的家庭,暑期給孩子們準備幾本書,那是完全可以辦到的。

可往往最最關鍵的是:村裡的父母們是真的不會引導孩子們去讀書啊!村裡的父母們大都出去討生活了,作為留守兒童的孩子們,日日是脫韁的野馬。長此以往,何來成長啊!

道高一尺,魔高一尺五(看書難?總能看完的)

3

現在的孩子有條件去讀各種各樣的書,可我們讀書那會兒,課外書是真少啊,想看本課外書,是真難。

我們這代村裡人,七歲以前絕對不知道學習為何物。年滿7歲,直接就幹到小學一年級了。有些孩子,一年級了還穿著開襠褲滿操場跑呢,更別說坐到課堂裡學習橫豎撇捺、ZH CH SH RI 了。

等到稍微認識幾個字,可以看看帶拼音的繪本或其他課外書時,卻發現,根...本...就...沒...有...

我現在還有印象的課外書,是三年級還是四年級時候的《小星星》,不記得是月刊還是雙週刊了。那會兒可不是人手一本啊,好像每期只有3本,一個班四五十號人,往往傳到自己手上的時候,《小星星》早就面目全非了,不是缺頁就是被塗塗畫畫。更有甚者,看著看著,《小星星》就消失了,一問大家,都是一臉懵逼,一片“不知道,不知道”之聲。

再稍微大點,到五年級的時候,已經可以看不帶拼音的課外書了,可是不好意思,還...是...沒...有...啊...

記得當時班上有個同學從家裡帶過來一本《格林童話》,這本書已經很破了,可是大家想看的慾望仍舊是很強烈啊。可是書只有一本,想看的人又那麼多,怎麼辦?涼拌!考驗友情的時刻到了,誰和他關係好,誰就能先看,借出去的時候,他還得千叮嚀:“一定要給我保管好,千萬不要弄丟了,不要缺頁,不要卷角啊!而且你看完了,不可以直接轉借,一定先還給我,我再借給別人。”

我去,你這書已經很破了好不好,很多頁書早就卷角起毛邊了好不好。可是沒辦法,明明知道這些,還得唯唯諾諾的說:“知道知道,放心放心。”生怕對方一不高興就反悔了。

借到書的同學,趕緊爭分奪秒的看。他看的時候,同桌往往湊過來一起看,可有個問題是,兩人閱讀的速度往往不一樣,一個看完一頁了,另一個可能才看完一半。借書的同學看的慢還好,要是同桌看的慢就難受了,書是人家借的,人家要翻頁了,又不好老是叫人家等,誰叫書不是你借的呢,誰叫你看的慢呢。

反正那段時間,書的主人在班上可吃香了,誰身上有點零食都先供著他,只希望能早點看到那本書。唉,我們還在玩泥巴時,人家就已經體驗到了人生巔峰的感覺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尺五(看書難?總能看完的)
道高一尺,魔高一尺五(看書難?總能看完的)

4

一到初中,對寫作的要求慢慢高起來了,我們對課外書的渴求就愈加強烈。閱讀量的匱乏,使我們寫起作文來總是乾巴巴的。要不就是記記流水賬,要不就是胡寫一通。

就像我那天看到我侄子的作文本上的幾篇作文。第一篇文章,題目是《故鄉的春天》,他是這樣寫的:“我要寫的不是故鄉的夏天,不是故鄉的秋天,不是故鄉的冬天,而是故鄉的春天......”我心想,寫的還可以啊,會用排比句了。

第二篇文章《我的媽媽》,是這樣寫的:“我要寫的不是我的爸爸,不是我的爺爺,不是我的奶奶,不是我的叔叔,不是我的嬸嬸,而是我的媽媽...”

第三篇文章《一件難忘的事》:“我要寫的不是一件高興的事,不是一件難過的事,不是一件悲傷的事,而是一件難忘的事...”

翻完他整本作文本,居然有7篇作文用了這個開頭,我差點一口老血把自己嗆死。可笑的是,他的書桌上放了3本關於中小學寫作提高類的書。你沒猜錯,嶄新的,沒有任何摺頁,也沒有任何卷角。

初中時,學校是有圖書館的。可三年時間,學校硬是沒讓我們進過哪怕一次圖書館。我都不知道那圖書館是用來幹嘛的,養老鼠嗎?還是隻是為了充實學校的簡介?不知道,通通不知道。反正圖書館就像個迷。

5

終於是熬到高中了,這下總能愉快的看課外書了吧?嘿嘿,太天真了。班主任常常苦口婆心的說:“少看課外書,現在你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指揮棒是高考,等你們考到大學了,有大把的時間去看課外書!”所以,在高中看課外書是不被老師認可的。

勸說歸勸說,仍然有大把的同學看課外書。男生看的大多是武俠,女生看的大多是言情。亙古不變的真理啊。有些同學有時看的太入迷,課堂上也是離不開這些書,但大多都逃不了被老師收繳的厄運,同時還會外加一頓班主任的說教。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尺五。有些同學為了逃脫老師的鷹眼,把課外書夾在課本里看,或者桌子上擺滿各種教材,把課外書攤開平放在教材上看,反正為了滿足看書的願望,與老師鬥智鬥勇,使盡了渾身解數。

對了,那會兒大家都窮,看的都是盜版書,就是你能想到的那種純盜版,都是在地攤上淘回來的,錯字、缺頁、錯頁是常有的事。學校圖書館倒是有正版書,可我到現在也不知道高中的圖書館在那棟樓。

6

好不容易到大學了,真的如高中班主任說的,大學有大把的時間和大把的課外書。可是,大部分同學想的是:都上了大學了,誰還特麼認真看書啊,何況還是課外書。

一年到頭,專業書比臉還乾淨,天天窩在宿舍打遊戲,泡在球場打球,牽著姑娘滿校園裡浪的人大有人在,圖書館反倒成了去的最少的地方。一個學期下來,借書證塞哪兒了都不知道。

呵呵,本以為是一腔青春的熱血,結果卻全灑在了地上。

等真想起來要看書、要學習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好幾門課已是大紅燈籠高高掛了。

也不是所有大學生都那麼糊塗,學霸們當然還是很敬業的,自習室、圖書館往往是他們去的最多的地方。當學渣們還在遊戲裡和球場上刷存在感和成就感的時候,學霸們早就與理想比翼雙飛了。

我自恃天資不夠聰穎,明白笨鳥先飛的道理。再加上從小就缺乏讀書的客觀條件,所以倍加珍惜大學裡涉獵各種書籍的機會。我不是自詡自己有多博覽群書,但至少對得起大學四年時光賦予的自由。

當然,高數是我一生的痛!

工作以後,再沒有那麼多自由的時間任由你去讀書,也不可能再心無旁騖的徜徉於圖書館。但我卻養成了另外一個習慣,只要京東或者噹噹搞活動,卻總是忍不住把那些書添加進購物車,雖然不一定每本都能及時看,但屯書和看書一樣樂趣無窮。

只要活著,書總能看完的。

《士兵突擊》裡,團長問許三多:“許三多,你不訓練的時候,都幹些麼子啊?”

許三多憨笑這說:“報告團長,我不訓練的時候,我就去圖書館看書。”

“那你都看麼子書啊?”團長問。

“我這人可笨了,我不知道該咋看書,所以我就準備從A開始看到Z,現在我看到D了。”許三多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