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營銷:是什麼因素導致人們去分享?

社交媒體營銷:是什麼因素導致人們去分享?

據研究,在國際主流社交媒體上,情感和維護個人形象是驅動人們去分享的內因。

在以情感為驅動分享的人群中:

● 25% 令人敬畏、 驚恐Awe

● 17% 好笑的事情 Laughter

● 15% 覺得好玩 Amusement

● 15% 其他 Other

● 14% 分享喜悅 Joy

● 6% 感到生氣 Anger

● 6% 表達同情心 Empathy

● 2% 感到驚訝 Surprise

● 1% 令人悲傷 Sadness

以維護個人形象(身份定義)為驅動的分享包含主要以下三個方面:

● 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 32%

● 為了讓自我形象看起來正面積極 40%

● 避免去分享讓我們看起來很糟糕的內容 62%

由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瞭解到:人們去分享不僅僅是情感表達,還有建立自我形象並不斷維護這種形象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的需要。

我們如何幫助人們去塑造更好的自己呢?

根據國外研究機構顯示,在國外主流社交媒體中大約超過90%的分享活動發生在Facebook上,Twitter約佔6%,LinkedIn約佔2.5%。實踐告訴我們做年輕人的外貿市場還要關注Instagram,這是一圖片分享為主的社交媒體,它正成為年輕人聚集地。

而在國內熱門的網絡社交平臺當屬微信,據2017年度《微信用戶行為分析報告》寫到:

1、93.51%的用戶使用微信語音聊天

2、77.28%的用戶發送圖片

3、查看“朋友圈”的照片佔61.66%

4、在朋友圈分享照片佔53.55%

5、接受QQ離線消息51.93%

6、查看附件的人51.52%

7、搖一搖找朋友49.09%

以上功能主要集中點都是社交活動,實際上人門社交的需求並沒有減少,而是換了方式,微信幫助人們們找到了社交的依賴感。

儘管上面我們沒看到視頻的數據,但近期微信上短視頻的傳播和瀏覽量得到迅速增長。

分享行為充斥著網絡社交媒體,國外研究機構指出以下內容受到人們關注並樂於分享:

● 清單體文章:例如“你一生必讀的 10 本書”、“李嘉誠給年輕人的 10 個忠告”、“專家的 20 條養生忠告”之類,在互聯網上創作的內容也要考慮寫成清單體。

● 圖片

● 講如何去做的文章

● 談是什麼的文章

● 討論為什麼的文章

這給了我們一些有趣的提示: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人們渴望分享和解釋不同文化或情境的主題帖子。

營銷人員可以通過製作這類標題和內容幫助獲得更多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