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一隻愛因斯坦,一個爸爸,我的青春

一個人長大的樣子可能就是從任性、胡鬧變為乖巧,懂事聽話。

很有教育意義的一部影片,父母孩子一定要看,值得深思。

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13左右的小女孩叫李玩,父母離異,她由爺爺奶奶帶著,爸爸再婚並有一個小弟弟。

雖然她不能享受父母的愛,但全家人都很愛她。不過在她的眼裡永遠有一份缺失的愛,那便是父母的愛。

《狗十三》,一隻愛因斯坦,一個爸爸,我的青春

有一天,她擁有了一隻可愛的狗狗叫愛因斯坦,就像跟屁蟲一樣每天跟在李玩的身後,放學她會去溜它,晚上睡覺會把它放在枕頭旁陪伴她,時間久了,就產生了一種親密無比的關係。

可是有一天,爺爺買菜的時候不小心把它丟了,她得知後好傷心,讓我第一次看到了這個青春期少女叛逆,不聽話,胡鬧,“你們丟了我最喜歡,最重要的東西,還不去找,還責怪我不懂事”,李玩很傷心,甚至把爺爺推倒在地,扭傷了腳。

《狗十三》,一隻愛因斯坦,一個爸爸,我的青春

晚上他的爸爸狠狠的把她揍了一頓,揍完之後,告訴她,爸爸這麼做都是因為愛你。這何嘗不是我們中國的父母。

家裡人看她這麼傷心,後媽提議給她再買一個一樣的愛因斯坦,在失掉第一個愛因斯坦後的失落中還是接受了這個新的愛因斯坦,調皮的弟弟總是用棍子打它,惹的狗旺旺大叫,家裡人又提議把愛因斯坦賣給狗肉店,李玩又跟發瘋似的求著爸爸,別賣別賣,終究還是逃不過愛因斯坦被帶走了。

最後李玩以優異的成績保送高中,爸爸才露出了和藹可親的表情。在給李玩的慶功宴上,她的叔叔為她專門點了一道招牌菜“狗頭菜”,所有人都用詫異的眼神看向李玩,李玩還是面帶微笑,大方的吃了下去說“真好吃,謝謝叔叔”。

我們的青春又何嘗不是這樣,孩子有一點不聽話父母就開始打,一直打到屈服為主,這大概就是“父母眼中認為的在教育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把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硬生生的打成了默默不說話的孩子。

《狗十三》,一隻愛因斯坦,一個爸爸,我的青春

父母不懂孩子,父母總喜歡給孩子設限,要孩子按照自己規定的路線走完學業,孩子不是附屬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喜歡的物,人。

尊重孩子,給她最需要的愛,這樣才能更好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