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國演義》為什麼會被不少人當做指揮打仗的兵書?

雖然自古以來戰爭就是文學創作最喜歡的題材之一,但文學和軍事畢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所以很多文學作品所描寫的戰爭都與真實相去甚遠,只能是文學作品而非兵書。

但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卻是個例外,中國很多著名軍事家都將《三國演義》視為兵書或者軍事啟蒙,清初更是將其作為官方必修的軍事教材。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與很多文學作者不同,《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身處元末明初的亂世,早年是張士誠府中的幕僚,曾經多次參與有關戰爭的決策。因此與很多文學作者不同的是,羅貫中是瞭解戰爭的。

另外《三國演義》是歷史題材的小說,故事本身就有真實的歷史背景。羅貫中在創作時儘可能不脫離真實歷史,所謂“七實三虛”,《三國演義》描寫的很多戰爭本來就是真實存在的。

羅貫中認為決定歷史走向的是民心與天命,戰爭的勝負則主要取決於時局與智謀而非個人的勇武。所以在《三國演義》中雖然描寫了很多“萬人敵”,但決定大戰勝負的都是智謀和天時。

正因如此,《三國演義》花了很多篇幅描寫戰前部署與臨場指揮,這就使得《三國演義》確實具備了軍事理論啟蒙的性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