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型股權激勵”——員工不出資的股權激勵技巧?

當下,人才密集型企業越來越多,特別是在金融、互聯網、高科技等行業,對核心人才高度依賴。如何設計一套立足長期戰略、適應業務發展、充分激發活力的激勵體系,對公司尤為重要。利用“股權”對核心人才進行激勵,一直被認為是最核心、最根本的激勵方式,是企業發展的核動力和“頂層設計”。我們在實操過程中,遇到一類共性問題:企業實繳資本很高,淨資產價格很高,導致員工出資壓力很大,還能不能做股權(尤其是實股)激勵?

“複合型股權激勵”——員工不出資的股權激勵技巧?


“複合型股權激勵”——員工不出資的股權激勵技巧?


“複合型股權激勵”——員工不出資的股權激勵技巧?


某投資控股公司的三級股權激勵結構(示意)


“複合型股權激勵”——員工不出資的股權激勵技巧?


(二)真實的股權激勵與虛擬股權/分紅權激勵結合。真實的股權激勵,需要按照法律規定出資,進行股權轉讓/增資的程序,進行工商變更。因此高管的出資壓力較大,但真實股權的激勵效果也是最好的,享有分紅收益權、資產增值權、上市交易、參與決策等多種權利。虛擬股權、分紅權激勵不進行轉讓/增資程序,不進行工商變更,可以不出資,但僅享有分紅權、資產增值權,不可以上市交易、不參與決策。考慮到高管團隊的出資壓力,可以將這兩種方式結合起來。例如華為公司推出的“時間單位計劃”(TUP),就是一種典型的“不出資”的虛擬股權。每年根據員工的崗位、級別、績效,配一定數量的激勵份額,五年為一個週期,無需出資購買,受激勵的骨幹人才不真正擁有公司股權,但可以藉此獲得分紅權和股票增值收益。

(三)採用真實股權激勵,但可以將現金購股與認購期權結合起來。現金購股需要當下立即出資,出資之後即可按年度經營利潤享有分紅。期權不需要當下立即出資,而是給予認購額度,在達到預定目標、條件後,按照約定的價格、數量等出資認購,才能真正實現持股並進行分紅,儘管無法當下立即實現收益,但出資靈活,可以多期、多批出資,適用於目前A公司的情況。因此可以將股權、期權結合起來。目前較多上市公司採用“限制性股票+期權”的股權激勵方案,即為此類。

(四)出資認購股權與股東獎勵股權結合。一部分由高管出資認購,另一部分在達到預定的目標、條件後,由現有的股東直接獎勵股份。江西江中集團曾採用這一方式,在江中集團產權改革中,由集團高管、下屬上市公司江中藥業、中江地產管理層集體出資,向省國資委購買集團20%股份,同時省國資委直接獎勵10%,使得十餘位管理層共計獲得江中集團30%股份,從而實現了混合持股。

(五)設立激勵基金。按照預先的約定,每年從公司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員工激勵基金,購買公司股份,授予給高管與骨幹人才。或者員工激勵基金按照比例給員工出資配資,員工出資一部分,員工激勵基金給予一定量的配套資金,購買股份授予高管與骨幹人才。萬科的“合夥人計劃”即為此種方式,當公司淨資產收益率超過全社會平均投資收益水平後,按規定比例(2014年為10%)計提相應的經濟利潤作為獎金。從2013年開始,萬科對高管及各級員工的年終獎金進行扣除留存,以經濟利潤獎金與年終獎留存用於設立盈安合夥,同時對外募資,資金放大約3.6倍,累計達到約50億元,均用於在二級市場增持萬科股份,實現了很好的激勵效果。

(六)其他多種方式解決資金問題,實現出資。比如先實施虛擬股,獲得分紅後實際出資;先給予績效獎金後實際出資;先外部低成本資金借款後分紅償還等。華為的股權激勵採用虛擬股,員工也要出資,但是出資後即可享有每年高額分紅,分紅後公司又進行配股,員工用分紅資金認購,出資壓力較小,公司現金流也沒有損失,如此滾動,逐年累計,最終實現了高額度、大範圍的激勵,成為業內標杆。

綜合來看,與A公司情況類似的企業不在少數,尤其是對人才高度依賴的眾多新興產業企業。從實施效果看,“複合型”股權激勵體系的落地,對內可以激發幹勁,使高管團隊、核心骨幹把公司作為事業平臺;對外可以吸引人才,整合做大。同時以此為契機,公司可以引導內部管理改進,達到變革企業文化、喚醒人員動能的效果,為公司長期持續發展奠定製度和人才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