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內蒙各市盟GDP:全國排名第21位的內蒙,GDP仍是蒙古國的20倍


2018內蒙各市盟GDP:全國排名第21位的內蒙,GDP仍是蒙古國的20倍

山川網:截至目前,2018年區域經濟覆盤系列分省篇,還有6省沒有推送。分別是廣西、內蒙古、青海、新疆、黑龍江、吉林。

今天我再次檢查了下以上省份的區域經濟數據情況,發現有省份有所更新,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跟進更新對應省份的區域經濟年度表現情況。

當人們提到該省名字“內蒙古”的時候,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聯想到和其名字高度相似,千百年來一直同為中國領土,直到近百年才失去的——外蒙古。

今天藉著本文推送的機會,我們將重點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內蒙古與外蒙古曾經的跌宕往事。


2018年內蒙古各市盟GDP情況

先來看看2018年內蒙古整體的經濟表現:初步核算,全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1728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3%,比2017年增速加快1.3個百分點;分季度看,全年增速分別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提升0.7個、0.4個和0.2個百分點。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53.8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6807.3億元,增長5.1%;第三產業增加值8728.1億元,增長6%。

截至2017年底,內蒙古自治區下轄9個地級市,3個盟,17個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1個縣級市,23個市轄區。

其中,12個地級行政區(9個地級市+3個盟)年度經濟表現,如下圖所示。


2018內蒙各市盟GDP:全國排名第21位的內蒙,GDP仍是蒙古國的20倍


內蒙古與外蒙古的前世今生

近些年在主流的媒體之上,對待蒙古國的態度長期以淡化為主,少有給予這個如今中國的北方“近鄰”國家,應有的關注度。

背後原因,除去如今的蒙古國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其他各個領域表現都十分不突出外,還有更深層次的一個原因在於——外蒙古始終都是無數國人心中的一絲隱痛。

事實上,歷史上的外蒙古,並不完全等同於現如今的蒙古國。在歷史上“外蒙古”總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包括今日的蒙古國(佔地156.65萬平方公里)和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佔地17.05萬平方公里)等地區。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太遠的我們今天暫且不談,只從距離如今最近的清朝說起。因為影響現今中國疆域版圖最深刻的,毋庸置疑就是清朝。

關於清朝疆土面積的數據,有兩個最為值得大家關注:其一是清朝極盛時期總面積可達1316萬平方公里,其二是至晚清1908年縮水至1135萬平方公里。

而如今的中國(土地)面積呢?經常掛在大家嘴邊的“960萬平方公里”其實不夠精準,準確數值應該為:9634057平方公里。從晚清的1135萬平方公里,到當下的963萬平方公里,差值為172萬平方公里。

這其中,單單是蒙古國, 就佔到了156.65萬平方公里之多。這個面積到底有多大?目前的蒙古國,是世界上土地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


2018內蒙各市盟GDP:全國排名第21位的內蒙,GDP仍是蒙古國的20倍


如果是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那麼蒙古國的156.65萬平方公里不僅遠大於內蒙古的118.3萬平方千米,更是僅次於新疆的163.16平方公里,可位居中國第二大省份。

這麼一大片土地,怎麼就丟了呢?這段歷史,核心點就在晚清民國這段時期。根據網絡公開資料顯示:

1911年12月28日,外蒙古宣佈“獨立”,沙俄以蒙古保護者自居。清帝退位後,北洋政府繼續與沙俄談判,於1915年6月7日簽訂《中俄蒙協約》,勉強保住了在法律意義上對外蒙古的主權。

1919年夏,蒙古以哲布尊丹巴為首的封建上層,與中國北洋政府開始關於取消“自治”的談判。11月,外蒙古“自治”政府撤銷並呈請恢復舊制,中國政府同意這一請求,宣佈中俄之間關於外蒙古自治的文件無效,冊封哲布尊丹巴為博格多汗,並派西北守邊使徐樹錚率軍進入外蒙古,恢復了領土主權。直皖戰爭發生後,徐軍主力從蒙古調回關內參加軍閥混戰,只在庫倫及其以北蒙俄邊境上的買賣城(今阿勒坦布拉格)留駐少量兵力。

1921年2月3日,溫甘倫的部隊擊潰了中國駐軍,佔領了庫倫,扶植第八世哲布尊丹巴重新登上了“蒙古皇帝”的寶座,成立了所謂的“自治政府”。7月10日,在庫倫以哲布尊丹巴為皇帝的蒙古君主立憲政府正式成立並宣佈獨立。第二天,後來被定為蒙古國慶日,而解放買賣城的日子(3月18日),則定為蒙古人民軍的建軍日。

1924年,中國政府與蘇俄政府簽訂《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仍規定外蒙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享有領土主權。1924年5月,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病死。一個月後蒙古取消君主立憲政體,建立共和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1945年,國民政府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根據條約原文,中華民國政府允許將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結果決定外蒙古是否獨立。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人民在外蒙當局與蘇聯的監視和控制下進行公民投票,結果顯示97.8%的公民贊成外蒙古獨立。國民政府於1946年1月5日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

1952年,蔣介石認為前蘇聯阻撓其在滿洲恢復主權的努力,並在國共內戰中援助中國共產黨,因而違反了條約,向聯合國控告前蘇聯。聯合國大會以25票贊成,9票反對,24票棄權通過五〇五號決議案譴責前蘇聯。

1953年,蔣介石政權廢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並拒絕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蔣介石政權曾在1955年否決蒙古加入聯合國,但為阻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在美國和非洲法語系的十一個會員國的壓力下,蔣介石政權停止阻擋蒙古,最終蒙古在1961年加入聯合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49年10月16日和蒙古國建立外交關係,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

1953年,赫魯曉夫上臺後,中共開始與蘇聯交涉,試圖解決蒙古問題,被蘇聯拒絕。

1960年蒙古國和中國簽訂《中蒙友好互助條約》。1962年簽訂《邊界條約》。1990年中蒙發表聯合公報,1994年修訂《中蒙友好互助條約》,並簽訂《中蒙友好合作關係條約》。


今日內外蒙:人口差8倍,GDP差20倍


2018內蒙各市盟GDP:全國排名第21位的內蒙,GDP仍是蒙古國的20倍


上文我們講到,蒙古國雖然總面積多達156.65萬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卻十分稀少,截至2018年僅為312.17萬人。人口密度僅為2.00人/平方公里的蒙古國,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

而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總人口2470.6萬(2017年常住人)的內蒙古雖然在人口大國中國同樣是“地廣人稀”的典型省份,但是20.88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仍舊是蒙古國的10倍之多。

蒙古國經濟以畜牧業和採礦業為主,曾長期實行計劃經濟,約30%的人口從事遊牧或半遊牧。20世紀90年代以後,蒙古國實行私有化改革,並於1997年1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而相比近乎是完全依賴第一產業生存的蒙古國,如今的內蒙古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一二三產佔比相對就要協調許多。上文中我們講到,2018年內蒙古第一產業增加值1753.8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6807.3億元,增長5.1%;第三產業增加值8728.1億元,增長6%。

按照官方平均匯率計算,蒙古2018年全年GDP總量摺合約130.1億美元,同比增長13.8%;人均名義GDP摺合4014美元,同比增長11.6%。

根據圖格里克(蒙古國貨幣)兌換人民幣交叉匯率計算,2018年蒙古全年GDP摺合人民幣約860.9億元(同期中國大陸31個省級行政區末位西藏GDP總量為1477.63億元),人均名義GDP摺合人民幣26562元。

對比同期內蒙古的17289.2億元GDP總量,蒙古國GDP總量約佔內蒙古的5%。內蒙古2018年人均GDP68374元,約為蒙古人均GDP的2.57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