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衝突的時候尼泊爾卻要閱兵,此舉是否指向巴基斯坦?

中東不亂


3月4日,尼泊爾舉行了閱兵儀式。不過,3月4日是尼泊爾的“軍隊日”,也是印度教最為重要的節日-溼婆節。尼泊爾人口中80%信奉印度教,因此溼婆節也是尼泊爾整個國家的最重要節日。從1991年開始,尼泊爾就在3月4日舉行閱兵儀式。因此,尼泊爾此次舉行閱兵儀式是慣例,與印巴衝突沒有任何關係。更為重要的是,尼泊爾是夾在我國與印度之間的內陸國,與巴基斯坦不接壤,根本沒有用閱兵儀式指向巴基斯坦的動力與能力。

尼泊爾地理位置
尼泊爾領土面積14.7萬平方公里,人口2800多萬,全國80%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2017年,尼泊爾GDP總量僅為242億美元,人均GDP835美元,是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印度一直以南亞霸主自居,對尼泊爾一直在不停地進行滲透,雙方的關係比較緊密。即使如此,尼泊爾也沒有參與印巴衝突的可能性。

首先,尼泊爾自身軍事能力不足,雖然有近10萬的正規部隊,卻沒有任何先進武器;其次,尼泊爾本身是一個內陸國家,與巴基斯坦並不接壤,兩國也沒有任何矛盾,即使尼泊爾想要針對巴基斯坦,也沒有這個能力;最後,尼泊爾經濟近年來發展並不好,因為印度自身難保,對尼泊爾的幫助日益減少,尼泊爾與印度之間的關係都已經漸行漸遠,更沒有必要針對巴基斯坦。非常明顯的一個例子是,尼泊爾準備將首都加德滿都東西方向的鐵路採用我國的軌距標準,並更新在與印度邊境鐵路的軌距標準。

尼泊爾閱兵

尼泊爾3月4日的閱兵儀式,還發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故,這也能表明尼泊爾的軍事實力並不強。在3月4日的閱兵儀式上,一名尼泊爾空降兵在進行降落傘表演的時候,在下降的環節失去了控制,導致降落傘降到了指定區域之外!所幸的是,這名空降兵立刻被送往了醫院,目前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您說,尼泊爾軍隊在閱兵儀式表現如此拙劣,又怎麼可能有能力去針對巴基斯坦!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

結論:尼泊爾是夾在中印兩大強國之間的小國,如何自保是最大的難題,根本不可能有精力去針對遠在千里之外的巴基斯坦!


美國觀察室


巴基斯坦擊落印度戰機後印巴雙方至今沒有舉行過正式的和談,反而是開始了地面的持續交火,但規模也不是太大雙方看似都在有意地緩和緊張程度,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尼泊爾舉行了閱兵,這無疑讓很多人猜測尼泊爾是否在針對巴基斯坦?我卻並不這樣認為,反而更多的是向印度表明自己的強硬。尼泊爾作為南亞國家長期以來受到來自印度方面的壓力,由於其人口中有大量的印度族後裔更是讓尼方擔憂印度會利用這些部落給自己添麻煩。


可是儘管印度對尼泊爾能夠施加影響力,可是並不會因此而與巴基斯坦對立,因為巴方並不謀求在南亞地區做老大,跟隨印度的腳步去招惹一個有核國家到底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利益,我想尼泊爾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況且一旦印軍企圖吞併尼泊爾,好歹還可以向巴基斯坦求援。由於近年來自身實力的崛起,印度其實也很難像當年吞併錫金那樣對待尼泊爾了,此次閱兵我認為主要還是表達自己的強硬態度,或許還帶有一點對巴基斯坦的支持。錫金、不丹、尼泊爾、孟加拉、巴基斯坦他們一直感受著印度的壓力,閱兵就是要傳達出南亞小國也有自己的脾氣,關鍵的時候也可以聯合在一起的意思。


所以說尼泊爾不但不會針對巴基斯坦而且更多的是表達支持,作為一個南亞小國其實更重要的是保持在大國之間的遊刃有餘,如果有明顯的傾向就等於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菜籃子裡。印度儘管實力很強但是已經不能統一南亞,巴基斯坦到是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聯合眾多國家對其進行孤立。以上僅是我的個人拙見,有不正確的地方還懇請您批評指正,感謝您的點贊和評論,祝您生活愉快!


迷彩營地


3月4日是尼泊爾的建軍節,同時這一天又是尼泊爾的另一個節日溼婆節,這是印度教的一個重大節日,而尼泊爾80%的民眾信仰印度教,因此,值此兩節之際,尼泊爾在首都加德滿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

但除了慶祝節日外,這次閱兵式還有其他意義嗎?畢竟現在正是印巴衝突的敏感時期。我們進行一下簡要分析:

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因為並不接壤,也沒有利益衝突,兩國一直是相安無事,沒有發生過摩擦。因此,尼泊爾肯定不會針對巴基斯坦。反而是印度對尼泊爾一直有想法。我們從地圖上看,尼泊爾是南亞次大陸的一個傳統小國,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北鄰中國,其餘三面都有印度包圍。而近年來印度人口暴漲,自身就有領土擴張的需求,面對眼前的一塊肥肉,印度怎麼會甘心放過尼泊爾。

印度近年來一直在干涉尼泊爾的內政,尼泊爾境內有一個民族叫馬德西民族,這個民族是印度人後裔,人口眾多,佔尼泊爾人口的40%。尼泊爾2015年頒佈了一部新的憲法,印度人認為這部憲法對馬德西人歧視,宣佈對尼泊爾進行制裁和禁運,尼泊爾沒有辦法,又重新出臺了憲法修正案,印度才恢復了和尼泊爾的關係。

因此,尼泊爾對印度一直保持著高度警惕性,那麼這次閱兵是針對印度的嗎?

應該也不是,兩個國家根本不是一個體量的國家。尼泊爾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2017年GDP總量為244.72億, 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而印度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GDP高達2.7萬億美元,是尼泊爾的100倍。

從軍事上看,尼泊爾的軍隊只有區區10萬現役部隊,而且只有陸軍,沒有海軍空軍。受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尼泊爾的軍費一直投入不足,因此,無法購買各種高新武器裝備。在這次閱兵式上我們就能看出,尼泊爾的軍事裝備都是一些簡陋的武器,唯一的幾輛像樣的裝甲車,還是聯合國的。這種還停留在上個實際四五十年代的兵力,如何同現代化的擁有萬國武器裝備的印度百萬大軍相抗衡。

因此,尼泊爾這次閱兵就是自娛自樂,沒有其他非分想法。


大國縱橫


尼泊爾在3月4日的建軍日舉行了相關的閱兵活動,並且在閱兵期間展示了尼泊爾軍隊的武器裝備。這些武器裝備基本上都來自於印度。尼泊爾軍隊當前擁有5萬兵力,還計劃擴充1萬名軍人。但是這次閱兵卻與目前的印巴問題沒有什麼關係,這只是尼泊爾的一個建軍紀念日。

尼泊爾是南亞地區的小國,在印度和中國之間,緊鄰喜馬拉雅山南麓,是一個盛產菩提和佛教盛行的國度。尼泊爾人口不過2800多萬,2017年,尼泊爾GDP總量僅為242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就860美元算是一個相對貧困的國家,不過這裡也依然保留著悠久的原始文化傳統,值得一去的國家。

尼泊爾舉行閱兵根本就不是針對巴基斯坦,其主要原因有三點。其一,尼泊爾的雙重節日,每年的的3月4日都是尼泊爾最為重要的節日-溼婆節。“溼婆節”也是印度教最著名的節日,尼泊爾人口當中有超過80%信奉印度教那麼這個節日對於尼泊爾的印度教徒們自然就是神聖的日子,因此,溼婆節也是尼泊爾整個國家的最重要節日。



其二,尼泊爾本身就是一個小國,根本無力與周邊抗衡,尤其是印度。可以說一直以來印度都繼承了當年英國留下的殖民文化,妄圖控制周邊小國成為其附屬國家,而尼泊爾就是其中的一個。但是對於印巴的衝突,,有消息稱,尼泊爾準備派出800名士兵來支持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反恐行動,但是這樣的消息卻並沒有得到確切的證實。但是對於尼泊爾來講,印度同樣是一個惹不起的主,而與巴基斯坦相抗衡,更不切實際。


其三,尼泊爾國家整體實力孱弱,整個國家軍隊的武器裝備幾乎都來自於印度。可以說弱小的尼泊爾,根本就沒有能力在國際上採購先進的軍事裝備。尼泊爾一年的GDP才200多億美元,對於軍費開支上來說更是少的可憐,按照2%的比例來說,尼泊爾的軍費開支也只有4億美元,顯然這點資金根本就不夠買什麼武器裝備,更別說支持發動戰爭了。印度買了36架陣風就花了88億美元,你讓尼泊爾一年的軍費也只夠買一架陣風戰機而已,那麼這樣的軍事實力又怎麼可能與周邊鄰國叫板呢?


所以,這次尼泊爾的說,並與印巴的緊張局勢毫無關係,只能說尼泊爾受到印度的脅迫,有些時候也不得不表態來支持印度。畢竟印度作為南亞地區的霸主,對周邊的小國一直都是採取打壓的態勢,能夠擺脫印度的控制,一直都是周邊國家努力的方向。


淡然小司


這個時候沒必要這麼敏感,以尼泊爾的實力,還沒有能力介入印巴衝突,況且印度和巴基斯坦還沒有真正的宣戰,目前只是小範圍的衝突,尼泊爾這個時候沒必要去抱印度的大腿。

尼泊爾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改為多黨議會後,社會矛盾激化,反政府武裝不斷壯大,國內動盪不安,政權更迭頻繁。

▲尼泊爾末代國王

2001年,比蘭德拉國王等王室成員遇害,他的弟弟賈南德拉登基,隨後就解散了議會和內閣,直接由他領導部長委員會,成為了直接掌權的“皇帝”。不過好日子沒過幾年,2006年,尼泊爾多個政黨聯合反對“帝制”,賈南德拉只得妥協還政議會,同年宣佈廢除印度教治國的法律,粉碎君權神授,尼泊爾王國也改成尼泊爾,尼泊爾皇室改為尼泊爾政府。



2008年,尼泊爾君主制取消,所以尼泊爾這些年基本都把時間花在內鬥上了,根本沒有精力去發展國內的軍事,經濟上,尼泊爾也是一個貧窮的國家,2002年的時候,尼泊爾掙扎在貧困線上的人口居然佔本人國人口的41%,尼泊爾政府1/3的預算都來自貸款和外國援助,尼泊爾的平原地區相對繁華一些,但是在山區的人們卻處在極度貧困中,而且尼泊爾貧富分化十分嚴重。

軍事上也就是有那麼支軍隊而已,為了更具說服力,我查了一下網上的資料,發現尼泊爾總共4.3萬現役部隊,陸軍4.3萬,2.8萬準軍事部隊。25輛裝甲車,陸航飛機12架,以及火炮95門左右,就這點東西,他去湊什麼熱鬧?


風雲一點通


尼什麼泊爾?在那還磨刀呢!虛張聲勢。巴鐵眼下需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應對印度的小摩擦。未來幾周內。處理得當將會高枕無憂。至於其他的不必擔憂。掀不起風浪。他國敢有動作。根本不敢。閱兵就欣賞一下得了。印度都不敢的事情。其他國家不必憂慮。一旦有動作主公便可猛火擊退之。一面核武威懾之。既能告訴世界巴實力之存在。又能震懾來犯者。兩全其美之事。我想印度根本不會成全的。所以閱兵。巴鐵無需多慮。這就說明巴鐵高枕無憂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